1920年,张作霖便装私访后,黑夜从小门回家,却被门口的护兵拦阻。他大怒:“我是

菖蒲繁花居 2025-05-21 21:51:54

1920年,张作霖便装私访后,黑夜从小门回家,却被门口的护兵拦阻。他大怒:“我是张作霖!”护兵一拉枪栓:“你就是张作霖他爹,也得给我滚!”张作霖一听乐了。 1920年的东北,奉天城是张作霖的地盘。这位“东北王”不是啥高雅人物,出身草根,早年干过不少苦活儿,后来靠着胆大心细和一身豪气,硬是从个卖烧饼的小子混成了奉系军阀的头子。那时候,他已经掌管东北好几年,手下兵多将广,威风八面。可他有个习惯,不爱摆谱,喜欢穿个便装到处溜达,查查军营、看看民情。那天晚上,他又干这事儿,从军营回来,走的是自家府邸的小门,想低调点,不惊动人。 结果呢,门口站了个新来的护兵,叫李德标。这小子是个实诚人,站岗认真得很。张作霖穿着灰布大褂,黑灯瞎火的,谁能认出他是大帅啊?李德标一看这人鬼鬼祟祟,直接拦住不让进。张作霖急了,火气上来,心想老子在家门口还被挡?可这护兵压根不买账,态度硬邦邦的,愣是没放行。张作霖憋不住了,瞪着眼想发作,但转念一想,这家伙这么轴,守规矩守得跟铁打似的,倒是个好苗子。 这事儿没啥夸张的成分,就是张作霖治军的一个小缩影。他这人吧,虽然脾气大,但不傻,识人用人的本事一流。他没跟李德标计较,反而觉得这小子有种,忠于职守,值得栽培。后来,他还真把李德标提拔了,从个小护兵一步步干到团长。这不是啥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李德标能上去,也是靠自己本事。他后来在奉军里混得不错,带兵打仗有模有样,成了张作霖手下的一员悍将。 张作霖这人,干啥都带着点草莽味儿。他早年日子苦,靠着自己闯出来的,对底下人要求高,但也讲公平。他手下那些兵将,怕他怕得要死,可也服他服得不行。为啥?他赏罚分明啊。你干得好,他不吝啬赏;干砸了,他也不手软罚。这次护兵的事儿,就是他性格的一个体现。换别人,可能早就收拾这不长眼的家伙了,可他硬是看出点门道,把危机变成了机会。 说到这儿,得提提张作霖的背景。他1875年出生在奉天海城,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鞋都穿不上。后来混绿林、当马匪,啥脏活累活都干过。再后来投了清军,靠着一股狠劲儿和脑子,慢慢爬上来。到了民国初年,他已经是东北的实权人物,手握奉系军阀,手下好几万兵马。那时候的东北,乱得跟锅粥似的,日本人、俄国人、国内各派系都盯着这块肥肉。张作霖能在这种地方站稳脚跟,靠的不光是武力,还有他那套接地气的管理法子。 他治军有个特点,喜欢亲力亲为。不管多大的官,他都敢下去查,敢当面骂。他私访这习惯,也是从这儿来的。他不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汇报,就爱自己去看、去听。这次被拦的事儿,搁别人身上可能是场笑话,可对他来说,反倒成了个机会。他看人看得准,知道啥样的兵能打仗,啥样的兵靠不住。李德标这事儿,就是他眼光的一个证明。 当然,张作霖也不是啥完人。他脾气火爆,办事有时候太随性,手下也有些混账家伙,吃喝嫖赌啥都干。可他管大局的时候,眼光长远得很。他知道东北这地方,要想稳住,光靠打打杀杀不行,还得有人心。所以他对忠心耿耿的人,从不亏待。李德标能从护兵爬到团长,不是张作霖瞎提拔,而是这小子真有两把刷子。 1928年,张作霖死了,死在日本人手里。那是皇姑屯事件,日本人埋了炸药,把他的专列炸了。这事儿让奉系一下子乱了套,他儿子张学良接了班,后来归顺了国民政府,东北这才算勉强统一。可张作霖的影响没那么容易散。他的治军之道,他的识人本事,到现在还有人提起来说。他不是啥圣人,可在那个乱糟糟的年头,他能混成“东北王”,靠的就是这份硬气和聪明。 李德标后来咋样了?他在奉军里干得不错,一直是骨干。张学良接手后,他也跟着混了段时间。不过奉系衰落后,他的事儿就没那么多人提了。可他从护兵到团长的路子,确实是张作霖一手带出来的。这故事听着简单,可里头有意思的地方不少。张作霖为啥没生气?李德标咋就这么硬气?这些问题,细想起来,能看出点人性的门道。 张作霖这辈子,从泥腿子到大帅,靠的是啥?不是运气,是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看人的眼力。他死得早,可留下的故事多。他的东北王时代,充满了血雨腥风,也充满了这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小事儿。这次护兵拦门的事儿,就是他传奇人生里的一个小插曲,接地气得很,却也让人觉得有点意思。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