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征辉:若想让台湾主动回归,大陆必须答应2大条件,不然免谈。台湾一位海军退役军官曾在媒体上表示,如果大陆真想让台湾主动回归的话,那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并且缺一不可,那这两个条件分别是什么,我们到底能不能接受呢?
近期某电视节目中,退役军官黄征辉抛出了两个所谓台湾和平回归的"必要条件":维持台湾现行社会体系与生活模式,以及保持台湾现有军事编制不变。表面看来似乎合情合理,实则完全违背了两岸统一的基本原则。
细究第一个要求,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国两制"方针。这一政策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可行性。回归后的港澳地区不仅经济持续繁荣,社会秩序也保持稳定,甚至连英国前领导人撒切尔的助手都公开承认这一制度的卓越成效。
讽刺的是,黄征辉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恰恰是大陆方面早已明确表态愿意实施的政策。反倒是台湾当局长期以来将此作为推脱的借口,暗中支持"台独"势力,刻意延缓统一进程。
至于第二个条件——保留台湾军队,简直荒谬至极。军事力量作为国家主权的核心象征,哪个统一国家会容许地方维持独立武装力量?有人拿美国各州国民警卫队或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作比较,但这些例子根本不具可比性。美国国民警卫队归联邦政府管辖,州长无权自行调动;俄罗斯在叙利亚设立基地是基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协议,与台湾问题性质完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曾经确实考虑过统一后不在台湾驻军的可能性。1993年及2000年发布的台湾问题白皮书中都曾提及,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他问题均可协商。随着李登辉提出"两国论"、陈水扁推动"台独"、蔡英文进一步挑战底线,大陆方面认识到单方面让步无法换来和平,因此在2022年的白皮书中明确撤销了不驻军的承诺。
从军事实力对比看,解放军已在台海区域常态化开展演习,部署了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52D导弹驱逐舰等先进装备,台军在这种压倒性优势面前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黄征辉还提出保留军队的要求,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经济层面的数据更加清晰地说明了台湾对大陆的依赖程度。202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699.96亿美元,占其总顺差的86.8%;2025年仅前四个月,这一数字就已超过700亿美元。同时,台积电在美国投资1650亿美元建厂,却面临人才外流和技术转移的困境,导致岛内产业空洞化日益严重。
民意调查显示,虽然目前支持统一的台湾民众只有十几个百分点,但年轻一代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2025年3月的调查结果表明,18至29岁的台湾青年对统一的接受度超过其他年龄层,主要因为他们更注重经济发展和就业前景。民进党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反而引发了年轻人的反感,这也是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征辉提出的两个条件本质上是想让台湾既享受统一带来的好处,又不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就像想同时担任比赛的裁判和选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陆已经通过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展示了"一国两制"的可行性和诚意。如果台湾继续固执己见,那么大陆也有能力和决心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当前"以武促统"的态势已经形成,一旦走到这一步,台湾军队将毫无抵抗之力。
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政,是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底线,大陆绝不会拿主权问题做交易。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任何阻挡都将徒劳无功。
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认为那些仍然幻想"台独"的人士是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形势,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用户10xxx17
看来勒在湾湾脖子上的绳子还是太松,必须加大力度。
yuan
当定位为“中国台湾省”时,湾湾人失去了任何要价的资格。
season in sun
台独根本用不着挑衅大陆,全面去中才是台独真正的目标!一旦台湾的独立民族意识成型,就绝无可能再与大陆统一!
用户10xxx17
看来勒在湾湾脖子上的绳子还是太怂,必须加大力度。
看彼岸乱的妙
"一国二制",是早年提岀来的和平统一的倡议。至今,仍然可行。解除台湾军队编制,是必须要执行的。台湾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这是不允许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