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借口中企补贴超700%,美国准备对中国电池材料下狠手 观察者网消息,美国商务部20日初步裁定中国电池关键材料存在"不公平补贴",两家中国企业被认定补贴率超700%,其他中企也有6.55%。 这摆明是为后续加征反补贴关税铺路,最狠的可能要征920%的关税。要知道中国供应着全球大部分石墨,美国六成天然石墨和近七成人造石墨都靠我们。这波操作,表面看是贸易战常规套路,实则暴露了美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焦虑。 先看美国这招有多拧巴。一边喊着要发展新能源,一边对关键材料加关税,这不是自断经脉吗?美国电池制造商现在脸都绿了——要么咬牙买高价中国货,要么满世界找替代品。 但现实是,全球石墨产业链中国说了算,短期内根本绕不开。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石墨企业就算拿到政府补贴,产能和技术也跟不上。最后成本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电动车涨价谁来买单?拜登政府这手保护主义,简直是在给特斯拉们挖坑。 对中国电池产业链来说,短期阵痛肯定有。出口受阻、价格优势被削弱,部分企业可能要过段苦日子。但别忘了,中国在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是实打实的。 美国市场只占我们出口的一部分,欧洲、东南亚市场正在嗷嗷待哺。更关键的是,从石墨到正负极材料,中国掌控着全球75%以上的产能,这种产业话语权不是几项关税就能撼动的。 深层看,这是中美科技博弈的新战场。美国国会刚通过法案,禁止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中企的电池,现在又对上游材料动手,明显是要掐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但新能源革命不是芯片战,中国手握全产业链优势: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从材料研发到设备制造,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生态。 美国想靠行政手段强行"脱钩",结果很可能是逼着中国企业加速技术升级。就像光伏产业的故事重演——当年欧美双反反而倒逼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光伏军团。 全球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供应链地震。各国突然发现,新能源时代的"石油"竟然攥在中国手里。 电池材料研发需要十年磨一剑,生产线建设要百亿级投入,这不是发几个政策文件就能速成的。最可能的结果是:未来五年内,全球电动车产业将形成"中国+"的供应格局——中国主导+区域配套,既不可能完全脱钩,也不会一家独大。 面对美国关税大棒,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其实很清晰:一手抓技术,把硅基负极、固态电池这些下一代技术牢牢握在手里;一手拓市场,东南亚工厂、欧洲研发中心抓紧落地。 政府层面则要用好WTO规则反击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加快国内大循环,把新能源车的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这场博弈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仅是贸易争端,而是关乎未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 中国要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把产业链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优势。
金灿荣教授分析:美国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想利用90天的时间,加快储备一些物资同时找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