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

青铜编年 2025-05-22 16:00:57

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妇说了两个字,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那是一个薄雾弥漫的春天,梅山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陈毅站在山洞口,手中拄着木棍,右腿的伤痛让他无法直立。三年来,他和不足千人的队伍在赣粤边界的崇山峻岭中与国民党军周旋,衣衫褴褛,草鞋磨破后只能用树皮裹脚。山下的消息传来,蒋介石调来了四个师,梅山的围困愈发严密。

就在这时,交通员送来了一个油纸包。陈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字迹虽然歪斜,却透着一丝希望:“中央来人,请首长下山接头。”落款是地下联络员陈海。游击队员们围了上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有人不小心碰倒了水壶,山泉水顺着石缝流下。

陈毅反复查看着纸条,心中暗自思忖,这三年他们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电台早在突围时被埋了。去年冬天,他们曾在敌人放火烧山时躲进溶洞,靠舔石壁上的水珠活了下来。如今,这纸条若是真的……他掏出怀表,时针指向下午两点。

“老黄,跟我去趟县城。”他将纸条塞进裤腰,转身对警卫员说:“其他人守好电台零件。”他所说的电台零件,其实是埋在山坳里的半截蓄电池,外面用油布裹了三层。两人迅速换上伪装,陈毅用麻绳缠紧眼镜腿,长衫沾满泥浆,乍一看像个私塾先生。

下山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位采药的农妇,竹笠压得低低的,篮子里露出半截咸鱼,这是游击队与村民约定的暗号,表明山下有敌情。走到陈海家时,日头已偏西,门口坐着一位纳鞋底的妇人,针脚密得能防雨。陈毅咳嗽了两声:“大嫂,陈先生在家么?”妇人头也不抬:“去团部了。”这句话如同一块石头,砸在他心头,让他瞬间感到一阵寒意。

他记得陈海曾提到新联络点设在糖铺,怎么会有团部呢?糖铺在城西驿使门外,门板上贴着“招财进宝”的字样。隔着半条街,陈毅就看见穿灰布军装的岗哨,刺刀在夕阳下闪烁着冷光。黄占龙拉了拉他的衣袖:“掌柜的换人了。”往日迎客的瘸腿老头,此刻变成了一个戴瓜皮帽的胖子,正给国民党军官递洋火。

两人迅速退进茶馆,跑堂的端着铜壶过来添水,手指在桌面敲出三长两短,这是地下党的紧急信号。后厨传来剁肉声,案板震得挂在梁上的火腿直晃悠。跑堂的低声说道:“陈宏叛变了,你们快走!”梅山的夜幕降临得很快,陈毅刚摸回营地,山下就传来了犬吠声,叛徒带着国民党军封住了各个山口,手电筒的光柱在山林间游走。

游击队员们纷纷钻进石缝,陈毅的伤腿被卡在岩壁间,疼得他咬住衣袖。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有个小兵抱怨:“这破山路,鬼都藏得住。”二十天后,山下的炊烟突然稀了,哨兵发现国民党军正在拆帐篷,辎重马车往北撤。后来才得知,张学良在西安扣住了蒋介石,这些兵急着回去保驾。

陈毅从岩缝中钻出来,满脸胡茬挂着露水,摸出珍藏的铅笔头,在包草药的油纸上写下:“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那年秋天,山涧边的野菊花开得金黄,村民张千妹上山送粮,看到陈毅拄着拐杖教小战士认字,青石板上用炭灰写着“自由”两个字。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三长两短,意味着山下的联络站恢复了消息。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陈毅和他的队伍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与挑战。面对叛徒的背叛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依然坚守信念,继续为理想而战。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在逆境中,我们该如何选择?你认为在困境中,信念和勇气哪个更为重要呢?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