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躺下,却说:“累了,安置吧”,她娇声应:“好”,雍正从此日日翻她的牌子。谁知,一年之后,雍正就把她忘记的干干净净。 马氏的故事听起来挺让人感慨的,一个13岁的小姑娘,1729年被雍正召进宫里侍寝,乍一看像是皇帝对她的特别“恩宠”。可事实呢?这事发生在雍正七年,当时雍正52岁,正忙着整顿朝政、搞改革,身体和精力早就不是年轻时候了。那天晚上,他躺在龙榻上,淡淡地说了句“累了,安置吧”,马氏应了声“好”,这事就这么开始了。之后雍正天天翻她的牌子,可一年后,他就跟没这人似的,把她彻底晾在一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马氏又是啥来头?咱们得一步步捋清楚。 先说雍正这人,他不是那种沉迷女色的皇帝。登基前,他是康熙四子胤禛,靠着隐忍和手段在九子夺嫡中胜出。1723年当上皇帝后,他整天忙着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搞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还得盯着那帮大臣,生怕谁不听话。52岁这年,他已经当了七年皇帝,身体累得够呛,史书上说他经常熬夜批奏折,脾气还越来越大。所以,那晚他说“累了”,真不是装的,估计是真没啥精力折腾。可为啥还要召个13岁的小姑娘侍寝呢?这就得聊聊宫廷的规矩和雍正的心思了。 清朝的后宫制度很严格,皇帝选妃子不光是为了自己开心,还得考虑政治平衡和子嗣问题。雍正登基时,后宫不算热闹,妃子数量比康熙少多了。他在位13年,生育记录也不多,说明他对这方面没太大兴趣。那马氏呢?史书里没明确记载她是谁家的女儿,但按清朝惯例,能进宫的女子多半是八旗出身,可能是哪个小官的女儿,通过选秀被送进来的。13岁这个年纪,在当时不算离谱,宫里选秀一般挑的就是这个岁数的女孩,觉得她们年轻听话,能生养。可马氏进宫的时机有点特别,1729年正是雍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为啥还要“宠幸”她? 有种可能,是雍正想通过后宫的事儿缓解压力。那几年,他刚处理完年羹尧和隆科多,手里权力大了,但心理负担也重。召个年轻女孩侍寝,可能是想给自己找点新鲜感,或者干脆是应付一下后宫的规矩,毕竟皇帝老不翻牌子,外头也会有闲话。可他那句“累了”,透出一种敷衍劲儿,估计一开始就没多上心。马氏应了声“好”,声音娇滴滴的,可能还挺讨喜,所以接下来雍正就天天召她。这听着挺浪漫,但仔细想想,马氏才13岁,啥都不懂,估计也就是个被动的角色,哪有啥主动权。 再说这“日日翻牌子”,持续了多久不好说,但肯定不到一年。雍正七年到八年(1729-1730),他忙着推行新政,查贪官,整顿吏治,还得防着几个兄弟捣乱,哪有心思天天腻歪着个小姑娘?史料里没提马氏具体被冷落的时间,但从雍正的性格看,他对啥事都三分钟热度,一旦新鲜劲儿过了,或者政务压得喘不过气,他就没心思搭理了。一年后,马氏被忘得干干净净,这结局一点不意外。可怜的是马氏,她从被“宠幸”到被抛弃,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分都没捞着。 马氏的下场在史书里没啥记载,估计也就是默默待在后宫,熬日子去了。清朝后宫规矩多,妃子一旦失宠,除非有孩子傍身,不然就是个透明人。雍正这人又不爱留情面,他连自己亲兄弟都能圈禁,更别提一个没啥背景的小妃子了。马氏13岁进宫,14岁被冷落,后面几十年怎么办?想想都觉得惨。她这辈子,可能连皇帝的面都难得再见上几次,顶多在宫里混个低等位份,熬到雍正驾崩,再跟着守寡。 马氏这事,还能让人想到封建社会女人的命有多苦。别看她进了宫,表面风光,实际上就是个工具。雍正累了拿她消遣,不需要了就丢开,她连哭的地方都没有。13岁,正是该读书玩耍的年纪,却被送进那种地方,想想都替她憋屈。宫里那些规矩、争斗,她一个小女孩哪应付得下?估计失宠后,她也就是缩在角落里,等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这故事听着挺简单,可细琢磨有点心酸。马氏不是啥大人物,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留全,可她这短暂的“宠幸”到失宠,挺能反映雍正那几年的状态,也能看出宫廷里的人情冷暖。雍正忙着治国,没空管她,马氏没背景没本事,也没机会翻身。两人的交集,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马氏从13岁被召侍寝到14岁被冷落,短短一年,命运翻了个大跟头。她是雍正眼里的过客,也是宫廷里无数女子的缩影。这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封建社会里,女人的命是不是太薄了?马氏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是不是也觉得她挺惨的?或者说说雍正这人,到底算不算冷血?一起挖挖这段历史的深意吧!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