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财政年年吃紧,结果它居然还能买到中国的歼-10C、VT-4坦克,甚至连最烧钱的“枭龙”战斗机都成批买走了,这钱,它到底是哪来的?答案很简单,两个字:灵活。 巴基斯坦是没钱,但不代表国家没资源,有石油就换战机,有矿产就换坦克,只要咱这边满意,巴铁怎么都能掏的出来。 就说那批让印度眼馋的VT - 4坦克,巴方压根没掏现金,直接甩了块俾路支省的铜矿开发权过来。 您可能觉得矿能当钱使?还真能!咱中国工程队扛着设备就扎进沙漠里,不仅把铜矿挖出来,还顺手修了铁路公路。 挖出来的矿石按比例折算成军购款,一来二去,坦克钱就这么抵上了,巴方没花现金,咱还白赚了基建项目,双赢! 再说棉花这茬儿,巴基斯坦那棉花产量跟质量都是国际硬通货,但以前老被中间商压价,堆在仓库里跟废布似的。 咱一拍大腿别卖原料了,拉到中国来!巴方拉来一卡车棉花抵军费,咱这边纺织厂轰隆隆一转,做成衬衫、毛毯再卖出去,附加值翻了好几倍。 最绝的是这钱还能接着买装备,等于巴方用棉花换导弹,咱用加工赚的外汇接着造导弹,一来二去形成闭环。 您说这招儿妙不妙?既解决了巴方没钱的痛点,又盘活了咱的纺织产业链,顺带还让国际炒家少赚了差价,一箭三雕! 有人可能嘀咕:这不是中国倒贴吗?要真这么想可就亏了,咱去巴基斯坦开矿修铁路,那矿区将来几十年的收益都有咱一份,矿石是工业血脉,比现金还实在。 再说修基建这事儿,明面上是给巴方修路,实际上打通了咱们西部出海的新通道,将来中欧班列多个支线,物流成本能降多少?这账得往远了算。 至于军售这块,巴铁用着顺手了,后续升级维护、配套弹药还不得接着买?这叫放长线钓大鱼,短期看是资源置换,长期看是深度绑定。 还有个关键点巴方手里攥着不少“战略资源牌”,除了铜矿,稀土、锂矿这些新能源时代的硬通货他们也有。 咱现在帮着开发,等将来电动车、芯片产业用到这些资源时,巴铁就是咱的“资源保险箱”。 再说军事合作这事,巴铁买了咱的装备,等于在南亚给咱竖了块活广告,周边国家一看:哟,穷巴都能玩得起中国导弹,咱也来一套?这口碑效应比砸钱打广告都好使。 当年咱还拿袜子换过俄罗斯的飞机呢,生意场上讲究的是“资源变现”,现金只是纸,真家伙还得看资源和技术。
印度又要买战斗机了,他们这次要买100架以上的中型战斗机,这条消息一出来,国际军
【26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