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太子丹究竟在哪条易水河边给荆轲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张家古楼 2025-05-22 22:50:16

当年太子丹究竟在哪条易水河边给荆轲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千古绝唱,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战国末年那风云激荡的岁月。燕国太子丹在易水之畔送别荆轲,那悲壮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前天与朋友去易县旅游,来到易水河边,本想感受下当年悲壮的送行氛围,一问才知道,河北省易县境内竟有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三条河,那么,当年太子丹究竟在哪条河边给荆轲送行呢?  旅游后回到家,一查资料,才发现这小小问题,历代也是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子丹是在南易水送别荆轲。易水作为燕国南部疆域的界河,在战国时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荆轲此去秦国,是为了完成燕国的使命,前往虎狼之地,生死未卜。太子丹送荆轲到燕国边界,从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上看,南易水畔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在一些古籍记载和学者的研究中,也有提及南易水之阴有荆轲壮别地,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就认为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地“在幽州归义县界”,归义县即今河北省雄县,也指向了南易水。   然而,也有人认为是在中易水河畔。现今的中易水河畔,有一处被称为“送荆处”的地方,被很多人认为是当年燕太子丹送荆轲渡河的地方。此地承载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与想象,似乎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送别的凝重与悲壮。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或许见证了太多的离别与壮志未酬,荆轲的故事只是其中最为壮烈的一段。   还有说法认为,荆轲是在横贯古代雄安区域的古易水之滨出发的。明代王齐《雄乘》记述“(县城)西南十里曰易水……《史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送至易水” ,指出易水就在雄县县城西南十里,地点当在今天安新县的赵北口地带。康熙《安州志》载“易水在安州城北”,又载古迹“秋风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这些古籍记载表明,雄安区域的古易水河畔,也极有可能是当年的送别之地。   看来,太子丹送荆轲之地,永远是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张家古楼

张家古楼

聊点你感兴趣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