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魏建军“求是”采访的感想:
1、问题讨论很尖锐。
2、行业内现在确实存在“求真”问题,粉饰太平,不能说的情况很多件。
3、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黑公关、黑媒体”,一方面是一些企业打着要发展名号,说不得,碰不得。
4、但汽车是一个产业链极为复杂的行业,需要不断做“微调”,如果关闭了发声窗口,靠企业自救或者企业自我新陈代谢,可能会很难。
5、现在看,这依然是一个困局。但好在有良心的媒体,也有良心的企业在推动改变。
6、这还没完,求是比求真更难,因为求真更在乎论证,是求是更在乎解决方案。
7、长城这个讨论中,能感受到他们的企业责任。对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发展是有思考的。比如关于新能源的布局,关于各种动力系统的侧重等等,长城现在明显是把自己放在世界级企业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8、当然了,我认为汽车行业要良性高速运转,不是一家企业、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这是一个信号吧,有人带头,就是个好事。
顺着这个,前阵子有人问了我关于魏建军的几个问题:
1. 从媒体视角看,你期待魏建军说出什么样的话?
现在的汽车圈不缺会讲故事的人,缺的是敢于指出问题的人。
我很期待魏建军能扮演一个汽车老兵的角色,带着经验和洞察,对一些浮夸现象当面点破。
比如近几年行业里屡见不鲜的定义新物种、卷到天花板,有多少是技术沉淀的结果,有多少只是文字游戏?
魏建军如果能站出来,对此类现象提出实质性看法,或者呼吁回归工程逻辑,那他就不是站流量,而是真正在扛行业底线。
大环境浮躁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压住风口,把工程师的逻辑、造车的基本面重新摆上台面。
2.魏建军目前哪些发言让你有转发或解读的积极性?
比如他坚决不做增程,虽然这在眼下是逆潮流的决定,但我反而觉得,这种坚持才更有判断力。增程虽然现在吃香,但长远看它终究是过渡方案,一个传统品牌愿意咬牙顶住压力不跟风,是一种少有的战略定力。
还有他炮轰隐藏式门把手“是车企交的智商税”,这话看起来犀利,背后其实是一种工程价值观的表达。今天智能电动车太多堆料,却不问好不好用、靠不靠谱。
有些东西就是为了看起来先进而设计,实际体验却打折扣。魏建军要是多发表点这种来自实践、敢揭穿伪创新的言论,真的会赢得一票理性消费者的好感。
3.你期待魏建军的人设往什么方向发展?
长城其实不需要一个懂流量的魏建军,老实说,现在太多车企老板想当网红,结果越来越像娱乐节目。魏建军反而可以选择回归长城原有的群众路线。
在10年前后,哈弗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就是靠一个扎根下沉市场、踏实造车的角色形象。不靠话术,也不搞概念。哪怕他现在做的是新能源产品,我也觉得没必要去走科技男CEO的那一套。他的优势恰恰在于经验、洞察,以及敢于讲真话。
比如前阵子那场高山的直播,他自己坐在第三排体验空间挺接地气。如果他能持续用这样的方式跟用户沟通,不需要很花哨,人设自然立得住。
说到底,应该是那个从机械车间走出来,还记得产品本质的人。长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