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朝鲜战胜美国后,世界各国反应如何?日本直言不敢相信?你知道朝鲜战争的结果在当年给全世界造成了多大的震撼吗,战后,美国沉默了,英国阵营了,日本甚至直呼不敢相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先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评价此战的,战争刚结束时,美国国内一片哗然。《纽约时报》沮丧地说:“美国在朝鲜打了两场战争,赢了北朝鲜,却输给了红色中国。” 美国将军克拉克绝望地表示:“我是首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曾经不可一世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回忆录里破天荒地盛赞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坦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 但美国人很快选择了“遗忘”。好莱坞拍遍了二战、越战、海湾战争,却几乎不碰朝鲜战争。为啥?因为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战无不胜”的神话。 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直白地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似人们认定的那样一个强国。”朝鲜战争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直到今天,很多美国人提起这场战争仍讳莫如深。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在朝鲜战争里的表现堪称“纠结”。一方面,英国派了1.4万军队参战,伤亡1109人,是除美国外出兵最多的国家。 可另一方面,英国从一开始就反对把战争扩大到中国。丘吉尔直言:“远东只是牵制,真正决定世界命运的地方在欧洲。”为啥?因为英国在中国有3亿英镑的商业利益,还有香港这个“孤岛”,生怕得罪新中国。 战争期间,英国多次敦促美国停战。1951年,英国外交大臣莫里森甚至公开说:“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是个错误。” 但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参战。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态度,让英国在战争中始终处于尴尬境地。 日本的反应最戏剧化。战争初期,日本战犯们在监狱里欢呼雀跃,觉得美国必胜,自己马上就能出狱。可随着上甘岭、长津湖等战役的惨败,他们彻底傻了眼。 当得知中国胜利的消息后,战犯们纷纷认罪,往日的嚣张气焰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本国内同样炸开了锅。街头报纸铺天盖地写着“难以置信,美国竟然战败”。 要知道,近代以来日本两次侵华都没把中国打服,这次却亲眼看到中国把世界第一强国揍得满地找牙。 日本首相吉田茂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从那以后,日本再也不敢轻视中国。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幕后大佬”的角色。表面上看,苏联没有直接参战,但实际上为中国提供了关键支持。 从1950年到1953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包括T-34坦克、米格-15战斗机等先进武器。 不过,苏联的援助可不是白给的。中国为此欠下了30亿人民币的军火债,相当于当时13亿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苏联空军秘密参战。1951年,苏联第64独立歼击航空兵军进驻中国东北,在鸭绿江上空与美军展开空战。 据统计,苏联飞行员共击落美军飞机1097架,自己损失335架。但苏联始终否认直接参战,直到冷战结束后才解密相关档案。 韩国不用说了,本来指望美国撑腰统一半岛,结果被志愿军打得灰头土脸。李承晚政府从此患上了“恐中症”,直到今天仍对中国心存忌惮。 印度作为中立国,在战争中扮演了调解者的角色。1950年12月,印度向联合国提出“三人小组提案”,建议停火并讨论台湾问题。 虽然提案被美国否决,但印度的努力为后来的和平谈判埋下了伏笔。 东南亚国家则看得心惊肉跳。越南、老挝等国从中看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希望,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而泰国、菲律宾等美国盟友,则开始重新评估与西方的关系。 朝鲜战争的胜利,让全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钢铁意志。它不仅洗刷了百年国耻,更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美国从此不敢小觑中国,英国调整了亚洲政策,日本彻底改变了对华心态,苏联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盟友。 今天的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否能从中汲取更多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启示呢?当我们在国际事务中面临挑战时,是否还记得70多年前那场让世界震撼的战争? 或许,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的尊严,从来都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参考消息——《“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外国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李自成山海关兵败,说白了就俩字:没炮。起义这么多年,他的军队一直是步兵、骑兵打天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