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苏联某地官署门前,突然出现一个形容枯槁、装束怪异的中年男子。他踉跄着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23 21:08:15

1964年,苏联某地官署门前,突然出现一个形容枯槁、装束怪异的中年男子。他踉跄着冲进办公室,用嘶哑的嗓音向工作人员喊道:"快逮捕我!我掳走了9名日本女战俘,还和她们生了73个孩子!" 【消息源自:王蕾《在苏联日本战俘问题研究(1945-1956)》吉林大学论文;苏联解密档案《西伯利亚战俘营管理报告》;1964年《朝日新闻》对遣返战俘的专题报道】 1964年1月,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军事法庭的暖气片滋滋作响,一个胡子打结的男人正用指甲抠着木椅上的裂缝。"我受够了,枪毙我也行。"勃日涅科夫突然抬头,把做记录的文书员吓了一跳。这个像野人般的苏联士兵带着63个瘦骨嶙峋的亚裔妇孺来自首时,当地警察还以为遇到了雪怪家族。 时间倒回十九年前那个散发着柴油味的清晨。1945年8月28日,勃日涅科夫所在的运输连正押送着五十名日本战俘穿越兴安岭。卡车轮胎碾过雨后泥泞的山路,车厢里九个穿破旧和服的女人紧紧挨着,她们原本是关东军医院的护士,现在袖口还沾着没洗掉的血迹。唯一的男战俘是个戴圆框眼镜的会计,正用日语小声安慰着发抖的同伴。"闭嘴!"勃日涅科夫踹了脚车厢板,枪托撞得铁皮哐当响——他昨晚刚因为偷喝医用酒精被班长训斥,正憋着火。 下午三点零七分,领头卡车突然腾起橙红色火球。地雷的冲击波把勃日涅科夫掀进灌木丛,等他爬起来时,只看见两条断腿挂在十米外的白桦树上。"活见鬼..."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渣,发现幸存的只有自己、司机和那十个战俘。司机急着去找援兵:"你守着他们,我两小时就回!"可直到月亮爬上松树梢,荒野里只剩狼嚎回应勃日涅科夫的张望。 "把她们外套都脱了。"他突然用枪指着男会计。女人们惊恐地看着这个苏联兵把同乡的眼镜踩碎,逼他光脚跑进雷区。当远处传来闷响时,勃日涅科夫正用刺刀挑开一个护士的木屐带:"现在,你们跟我走。" 他们用炸毁卡车的残骸搭了个窝棚。头三个月,勃日涅科夫每天早晨都把步枪横在膝盖上,看着女人们用钢盔煮树皮汤。有个叫良子的姑娘试图逃跑,被他用皮带绑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整夜。"求您...让我进屋..."第二天黎明她的睫毛都结了冰凌,勃日涅科夫却往她衣领里塞了把雪:"记住,这里我说了算。" 转折发生在第三年春天。当第七个孩子出生时,女人们发现勃日涅科夫开始盯着空米袋发呆。曾经耀武扬威的士兵现在像头困兽,他的军靴早就磨穿,只能用熊皮裹脚。"把土豆种在向阳坡。"曾经是农妇的芳子突然开口,其他女人立刻默契地分工——有人带孩子,有人记账,有人负责在勃日涅科夫想发火时递上煮好的蒲公英茶。到1952年,这个畸形家族已经开垦出两亩菜地,而勃日涅科夫成了唯一需要干重活的"劳动力"。 "给他双份的荞麦。"怀孕的美穗子对姐妹们说。她们现在用日语交谈,而勃日涅科夫只能听懂"吃饭"和"劈柴"——就像他当年对待她们那样。有天他发烧到说胡话,恍惚间看见九个女人围在草铺边,手里拿着当年他用来恐吓她们的皮带。 1963年冬天,最小的女儿把冻僵的手塞进他破棉袄里时,勃日涅科夫终于崩溃了。他背着装满马铃薯的麻袋,带着全家走了四天四夜来到边防站。警察后来在审讯记录里写道:"犯人反复强调'她们生了太多孩子',而女人们通过翻译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回家'。" 次年樱花季,成田机场的记者们拍到了震撼的一幕:六十多个孩子紧紧抓着母亲衣角,她们的和服下摆还沾着西伯利亚的草籽。而勃日涅科夫在牢房里收到了特殊礼物——九双用旧床单缝制的布袜,每只袜底都绣着日文的"去地狱吧"。

0 阅读:47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