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头拒绝:“她来了

蔼鸣 2025-05-25 22:06:27

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头拒绝:“她来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十天就被她花掉,不复婚!” 陈碧莲收到他拒绝的消息后,伏在桌案上痛声哭泣,悔不当初,如果那时自己没有鬼迷心窍,非要和他离婚,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郑洞国少年时,就在父亲的撮合下和个姑娘结了婚,覃腊娥是个麻利懂事的姑娘,大他八岁,自从嫁过来就把郑家打理得干净妥当。 郑父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感慨万千,这儿媳妇好啊,郑洞国同样对媳妇很喜欢,两人虽交流不多,但他想要什么,对方总是会默默的准备好。 郑洞国结婚后,勤奋学习,考入黄埔军校,立志要振兴国家,从此之后,夫妻俩人聚少离多,覃腊娥没有怨言,在老家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们。 1928年,在战争告一段落后,思念亲人的郑洞国将家人接到了身边,没想到这居然是最后一次和妻子见面。 得知妻子感染风寒,没治好走了时,郑洞国简直不敢相信,只是个风寒而已,居然就这样天人两隔了。 郑洞国和覃腊娥的感情很好,一度走不出丧妻之痛,但现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他只能把悲伤埋在心底。 后来,同僚们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一一婉拒,看着妻子留下的照片,他叹息不已。 30岁时,他去医院看望朋友,发现病房里面坐着个清秀爽朗的姑娘,在他望过去的时候,姑娘大大方方的朝他打了声招呼,郑洞国瞬间觉得内心被击中了。 在姑娘走后,他迫不及待的向朋友打听对方的情况,知道对方叫陈碧莲,年方十七,家境良好,追求者不少。 朋友知道他的为人,特意从中说和,陈碧莲那天对他的印象也很不错,得知对方已经是师长后,感觉很满意,于是一桩婚事就这么成了。 陈碧莲对待三个孩子犹如亲子,郑洞国在前线奋战时,她就在后方好好教养孩子们,在她不懈的付出下,孩子们同她关系亲密,但让她感到可惜的是,自己迟迟未能有孩子出生。 夫妻俩感情深厚,有时军队短暂驻扎时,陈碧莲得到消息就会想办法过去和他相聚,在危险的战场前,她从未退缩过,这奋不顾身的样子让郑洞国动容。 在郑洞国守长春时,陈碧莲心急如焚,眼看国民党节节败退,害怕丈夫出事,给他写了好几封信,郑洞国本想以死报命,但最后没能成功,陈碧莲看着国民党发的电文,以为他牺牲,全家人悲痛欲绝,幸好后来得知只是被俘虏。 可惜再动人的感情也有隔阂,郑洞国在接受邀请决定上北工作时,想带着妻子一块过去,谁知陈碧莲却一改往日夫唱妇随的情景,说什么都不过去。 看劝不动她,郑洞国只能独自过去,他不知道此时陈碧莲的心境大变,生活没有了过往的优渥后,她有些难接受,郑洞国几次写信要她过来,都被她拒绝,最后表示要离婚。 郑洞国没想到夫妻十多年,好不容易安生下来不用打仗了,最后居然以离婚而收场,他有心挽留,但妻子去意已决,最后他只好同意离婚。 陈碧莲在回归单身后,很快就找了个富商做老公,重新过起了衣食无忧的快活日子,可惜的是富商并没有维持她后半生的富贵,因为他入狱了。 而郑洞国的感情生活同样不顺,他和顾贤娟结婚后平淡而温馨,生了个小女儿,好不容易生活再次有了奔头,但没想到妻子居然因病去世。 晚年丧妻的痛苦还未缓解,五年后,成了个大姑娘的小女儿居然因拒绝他人的求爱,而被这个可怕的人给杀死。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看着女儿的遗体嚎啕大哭,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身边又无人陪伴,其实陈碧莲曾想过和他复合。 但郑洞国被她曾经绝情的举动伤透了心,认为她现在来找自己只是贪图现在自己工资高了,说什么都不同意,哪怕儿女(覃腊娥生的)在旁边劝说都没有用,这段感情只能说造化弄人。 参考来源:郑洞国失守长春被迫投诚后半生未再踏足东北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