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海外的戚家军为何会“造反”

贴身拥抱 2021-12-21 14:33:29

说起戚家军,大家总会想到那只剩剿灭倭寇的帝国精锐,可就是这只军队最后竟然“反叛”大明,以全军尽数被诛作为结局,那么问题来了,名震海外的戚家军为何会“造反”,而明廷正值用人之际为何不珠杀首恶,反而要把亲手培养的帝国精锐尽数居截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秋天,这年戚家军刚从朝鲜平委归来,正准备作为大明帝国的教导总队,对九边重镇的士卒开展轮训,可他们突然聚众数千人,在石门(地名)外鼓噪示威。

示威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逼迫朝廷加薪,因为戚家军大多都是江浙人,他们觉得自己远赴朝鲜作战工资太少,朝廷知道后也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已经拉满了对戚家军的待遇,当时普通的卫所军年薪才18两,而戚家军呢整整43两,比普通卫所军高了近两倍半,军官的待遇更不用说翻了数倍,所以朝廷觉得都给了你们这么高的待遇,你们居然还嫌工资太低到底想要干嘛,如果你要多少钱就得多少钱,那朝廷的威严何在帝国的脸面何存,于是朝廷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这样一来 戚家军就更加觉得委屈,为啥呢,因为明面上他们工资很高有43两,但实际上压根就拿不到这么多,原因也很简单,有明一代拖欠军响是出了名的,之前的老板东征经略宋应昌在任的时候,工资多少还能拿点日子凑合着过,结果宋应昌离任后,连剩下的那点钱都拿不到了,提头卖命就这待遇吗?戚家军不能忍受,再说回普通卫所军,他们都是地头蛇根本不靠工资过日子,偷鸡摸狗贪污受购捞钱的地方太多,而戚家军除了工资没有其它收入来源。

所以这么看来戚家军确实是被逼无奈,朝廷方面了解情况以后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从太仆寺(养马机构)挪了一部分马价银,又从山东布政使(山东省政府)借银五万两,一齐发放缓解燃眉之急,可戚家军拿到这笔钱后还是不满,为啥呢?,因为和他们入朝作战时说好的双倍工资,相去甚远,这次发的连一倍都没发完,见此情形朝廷十分窝火,当时的双倍工资是东征入朝的特设待遇,现在都回国了还能有特设待遇吗,可戚家军却表示,自己的长官。

东征经略宋应昌在任时就这么定的,也没听说待遇有变,出国作战这么辛苦朝廷也要按规矩来,朝野闻讯震怒你还和我谈条件,我不管你叫戚家军还是鸡家军,你们都是朝廷的军队,你们头上只有一片天就是当今圣上,皇上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况且我大明九边精卒八十万,又不是只给你一只发响,今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你们这些兵痞,天天町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点都不体谅朝廷难处那我要你何用,尽管朝廷的道理戚家军都懂。

但提头卖命还饿肚子的现状他们无法接受,于是他们不仅聚众两千人在遵化城外鼓噪,还抢了遵化总兵官的兵牌以此要换,而此时远方帝国的朝堂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党争爆发了,北方系党和南方系的浙党斗成一片,当时北方系一度处于下风,于是他们的目光就落向了,这只“哗变”以求增响的军队身上,在明代的政治里,可没有什么对事不对人的现代传统,有的只是对人不对事的人身依附关系,你戚家军从普通士兵到将领全是江浙人,你说你不是浙党有人信吗。

所以北方系党准备革除戚家军剃灭浙党的势力,而且张居正死后,明神宗对张居正“余尊”进行了彻底的清算,戚继光作为张居正的“余党”身败名裂,那以戚继光命名的“戚家军”安能幸免,所以当戚家军执行了最终的作战任务,从朝鲜归来后,等待他们的便是较兔死走狗烹的结局,正当北方系不知如何对戚家军下手时,遵化“哗变”的消息传来,北方系大喜过望,当即推出通州御史马经纶,让他直接上书皇帝,把戚家军合理讨薪的行为定性为暴动。

戚家军展展和朝廷作对是我大明军队的顽疾,他们现在又来威逼朝廷,如果这次放过他们,真不知道他们以后还会干啥,万历皇帝看后没有表态,可在北方士族的示意下,北方系总兵王保心领神会,他当即在演武场架好锐炮埋好伏兵,然后把三千戚家军诱骗于此,随后统炮齐发将帝国三千最精锐的部队全数围杀,这只帝国最后的职业化精英部队,就此走向它命运的终点,按理说这不是小事,可官方权威史书《明史·神宗本纪》,对此根本没有记载,也许当时兵变太多史官并未留意。

但此事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它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首先作为明代九边重镇的蓟镇,诛杀了这样一只精锐部队战力锐减,整个防御体系出现了不可弥补的真空带,其次这件事让作战的士卒们彻底寒心,此后没人真正为朝廷卖命,蓟镇兵变仅仅二十年后(1616年),东北的建州女真宣布立国,又过十年后,后金军队直袭龙井关占领遵化剑指北京,明朝北边的重镇显得不堪一击,而明军的官兵不断的当阵降敌,最终崇被于煤山上吊自尽,国作276年的明朝就此灭亡。

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0 阅读:26

贴身拥抱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