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迎来全剧终?哈马斯逮住“大鱼”,关键时刻中国打破沉默

烛下四十二度 2023-12-27 18:21:12

2023尾声渐近,宏观来讲,席卷全球的大规模疫情终于偃旗息鼓。

自由的呼吸仿佛暌违已久,经济也展现出上扬的势头。

之于热点地区的人们来说,23年分外难熬。

战争的硝烟让他们方才脱去口罩,立刻穿上盔甲,成为政治家玩弄权柄的马前卒,在权力倾轧的泥淖当中苦苦挣扎。

西方国家,沉浸在圣诞与即将到来的新年之时。

在中东的焦土之上,有多少巴勒斯坦家庭,也许看不到明天的曙光。

如今哈以暂时停火协议已过,加沙再度沦为火狱。

时间往前拨回几个点。

今年十月冲突伊始,哈马斯便宣布逮住大鱼,美国准备谈判,中国在重要关头打破沉默。

巴以冲突在那一刻,仿佛迎来终局。

相沿成习

自然界优胜劣汰。

智人自从进化出智慧后,便一直致力于摆脱自己的动物习性。

但是在资源争夺与分配面前,人类引以为傲的克制与悲悯成为一则笑话。

毕竟强盛如同当年的大英帝国。

在二战平息后,都火急火燎的把巴勒斯坦的这一堆烂摊子甩给联合国。

更妄论本就人微言轻的巴勒斯坦本坦,那也只是躺平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份儿。

还好刚成立的联合国年轻,尚存:“一身正气”。

一堆人坐在一起,挠破脑袋想出来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就是让巴以两伙儿人成立一个巴勒斯坦联邦,这一条,自然遭受以色列人的强烈反对。

另一条就是直接切蛋糕。

也就是如今联合国181号决议案:决定将红海畔那片土地按43:57的比例,分别给到居住在这里上千年的巴勒斯坦人和被“迫害”已久的以色列人。

那美国,自然是恨不得双手双脚赞成。

毕竟纳粹对犹太人的逆天行径,让他们弯道超车一举成为人才大国。

在自家软黄金的利益问题上。

他们当然得锱铢必较,可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不乐意了。

咱眼瞅着巴勒斯坦世代居住在这儿,你犹太人说回来就回来,还压缩我邻居的生存空间,岂有此理?

但毕竟寡不敌众。

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投了赞成票,任你阿拉伯世界也没法儿翻出个花来。

于是,肥沃的红海畔,都被划到以色列境内。

巴勒斯坦成千上万的居民,被迫成为难民。

在阿拉伯世界的联手反击下,巴勒斯坦最大的城市加沙反而落入以色列囊中。

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是阿拉法特带头的那个法塔赫,在累日与以色列的斗争当中居于下风。

而一部分极端信仰伊斯兰教义的人选择脱离,组建了哈马斯。

随着阿拉法特开始走“love&peace”路线,哈马斯与法塔赫分歧越发明显。

一致对外的斗争,成为同个国家两种派别的斗争。

在07年哈马斯占领了加沙后,以色列狗急跳墙,直接把加沙地区的边境关口彻底关闭。

由此,加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露天监狱。

针尖麦芒

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历史旧账理清楚,随着时间流逝,双方的冲突只能说是与日俱增,从未消停。

你绑了我的人质,我拦截你的商队。

来来回回,最终的苦果全是加沙买单。

而今年十月七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的“阿克萨洪水”行动。

矛头起因,是今年五月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冲了人家“阿克萨清真寺”。

引起伊斯兰至上的哈马斯严重反应。

这波哈马斯打的就是以色列的猝不及防:美国进口的“铁穹”反导系统,压根拦不住哈马斯的饱和式攻击。

早上七点开的火,第二天天都没亮,就抓住了以色列高级将领。

在现场流露出的照片,这名被押送的衣衫不整的男子。

是以色列少将尼姆罗德·阿洛尼,是主导与哈马斯对抗的以色列指挥官。

“士”被哈马斯生擒,内塔尼亚如如坐针毡。

在美国的操持下,以色列发动了“铁剑”军事行动,以应对哈马斯的突然发难,并再次封锁加沙地区。

彼时的美国其实也不得安生:

一边自己的众议议长被下课,群龙无首。

另一面俄乌的烂摊子收拾不清楚,拜登在乌克兰身上压得宝至今收不回。

和谈,似乎成为美以联盟面前的唯一出路。

干戈玉帛

对于哈以冲突,西方社会自然是以美国的意见马首是瞻。

冲突伊始,意大利人就迫不及待的,把以色列国旗打在自家的凯旋门上。

其他国家,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以色列。

而中国在一边倒的声浪中,竭力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先停火,有事儿别拿平民百姓的生命撒气。

这下可是踩着以色列的尾巴。

他们认为,自己的武装行动是合理行使“自卫权”。

却对加沙附近的平民区域频频开火,对无辜平民的丧生视而不见。

之后,他们竟然腆颜拿着阿拉伯国家买来的水电说,加沙地区用上了免费水电。

不仅如此,他们还拿着联合国人道捐建的医院来说,加沙地区的医疗条件发达,生活幸福。

而今,哈以冲突已经整整80天了,联大的会议开了一轮又一轮。

短暂的停火期,也换不回已经逝去的生命。

弥漫的硝烟下,加沙或者巴勒斯坦,阳光何时能够再次照耀在这片被上帝遗忘的废土之上?

人最善遗忘,如今的俄乌就是之后的巴以。

当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不再能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闲谈。

那么被遗忘,将是最终宿命。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即便是顷刻间会有一条生命消弭在战火当中。

也许只能博得只言片语的“安慰”,不要将人命如此浮皮潦草的轻贱。

更希望冲突双方能够正视问题,尽早谈判,达成共识。

不再以人命,作为政治目的的筹码!

0 阅读:19

烛下四十二度

简介:点燃爱国情,揭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