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三国所有谋士对比,谁是其中的佼佼者?第一名绝对意想不到

猫咪铲史官 2024-05-23 15:43:26

当把三国的所有谋士做对比,看看谁才是智慧与谋略的巅峰,那肯定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或是军事鬼才司马懿。可这些卓越的智者并非真正榜首,甚至诸葛亮也只能屈居第四。那么,究竟谁能在这一谋士的比拼中独占鳌头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国时代,探寻那十大最强谋士。

第十、徐庶

徐庶,这位被作者赞誉的人物,其智谋和地位足以与历史上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他最初是刘备麾下的得力谋士,在诸葛亮成为刘备的重要智囊之前,徐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但是命运多舛,徐庶因母亲的缘故,无奈离开刘备,转而投奔了曹操。

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对徐庶的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智谋与洞察力在三国时期堪称一流。可在曹操麾下,曹营中智者云集,徐庶鲜有展露才华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徐庶最终未能成就一番伟业,而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余生。

第九、庞统

庞统,与诸葛亮并列为“卧龙凤雏”,虽然外貌平凡,但其智慧却如璀璨星辰般耀眼。他的才华与诸葛亮不相伯仲,只是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庞统更擅长于战略大局的谋划。他刚跟随刘备不久,便献上了著名的“入蜀三策”,这三条策略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智慧。

假若刘备拥有曹操那样的资源和地位,庞统的才华定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以其独特的智谋,帮助刘备奠定了蜀汉的根基,成为了刘备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可在攻取蜀地的关键战役中,庞统不幸在落凤坡遭遇了埋伏,壮烈牺牲。

第八、郭嘉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说法,虽然引人遐想,但实际上并不能说明郭嘉的能力超越了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与战略眼光,是郭嘉难以企及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郭嘉的才华不足,相反,他同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谋士。

在官渡之战前夕,郭嘉为曹操精心筹划了平定北方的战略,这一策略为曹军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最终也帮助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在官渡大捷之后,他又敏锐地洞察到刘表的威胁不过是虚张声势,为曹操的稳定局势提供了重要支持。

建安十二年,郭嘉再次展现了他的智谋,指引曹操北击乌桓,成功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命运却在这位智士身上降下了不幸的阴影,同年,他在益州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第七、荀攸

荀攸,这位深藏不露的智者,宛如曹操身边不可或缺的一盏指路明灯。他在历史的洪流中默默出谋划策,为曹操的霸业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在多次关键战役中,荀攸的计策帮助曹操击败了张绣、刘表,并创造了击败吕布的辉煌战绩。

而在官渡之战这一历史性的对决中,荀攸的智谋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策略布局深远,使曹操在战争中始终占据主动,最终成功逆转战局,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而荀攸的智慧并不仅限于战役的胜败。他更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深谙人心,善于洞察时局,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他的内敛与智慧并举,使他在乱世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曹操对荀攸的赞誉有加,认为他是世人的楷模,曹丕更是对其敬仰之至。

第六、周瑜

周瑜,这位历史上近乎完美的人物,不仅拥有武将的勇猛,更兼具谋士的深邃智谋。倘若不是英年早逝,他或许能够带领东吴与曹魏分庭抗礼,开创更为辉煌的历史篇章。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他审时度势,敏锐地捕捉到曹操势力衰败、无力南顾的良机,果断提议趁此机会夺取益州,进而谋取西蜀,以实现与曹魏两分天下的宏伟壮志。这份雄心壮志,不仅体现了周瑜对于天下局势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战略家的气魄与胸襟。

相较于继任的几位都督,周瑜的目标显然更为高远。他不仅仅满足于割据江南,而是有着夺取整个天下的宏大志向。这种气魄与胸襟,在吕蒙提出的全据长江之策面前,显得更为宏大与深远。

可天妒英才,周瑜在刚刚拟定这份宏伟计划,并获得孙权认同之际,却因病辞世。

第五、司马懿

司马懿,这位三国历史中的最大赢家,以其一生的隐忍与智慧,最终成功掌握了魏国政权。若要用高情商来描绘他,那么“静待时机”无疑是最贴切的词汇。司马懿的一生,仿佛都在诠释着“忍”字的真谛。

他老谋深算,洞察人心,能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冷静与敏锐。他忍辱负重,奇计迭出,不断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与胆识。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场上,他更是与诸葛亮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智斗,最终凭借深厚的诈术,将这位千古一相的诸葛亮熬死,彰显了他非凡的谋略与手段。

第四、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一位熠熠生辉的智谋之士,后世尊称其为“蜀相”。正是他,让我们忘却了蜀汉的弱小,坚信蜀汉仍怀光复汉室的希望。每当蜀汉遭遇挫败,我们总倾向于将其归咎于其他原因,而非质疑诸葛亮的智慧与努力。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留下了众多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出师表》与《诫子书》等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此外,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实用工具,为蜀汉的军事与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即便是在敌我兵力悬殊的困境中,也能以微薄之力巧妙抵御数倍敌军。

因此,诸葛亮在后世受到了极高的尊崇与敬仰,成为了忠臣的楷模与智慧的化身。

第三、贾诩

贾诩,这位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游走策士,其生涯跨越多个阵营,始终保持着独特而深邃的头脑思路。他不受传统正道所限,善于运用出奇制胜的“野路子”,尤其是对人心与人性的深入洞察。

贾诩的生涯开始于追随李傕,随后他转投张绣,并最终在曹魏两代君主的麾下施展智谋。他的历史角色虽复杂多变,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才智始终熠熠生辉。

贾诩最为著名的计谋之一,便是巧妙地使西凉韩遂和马超之间产生了内部矛盾。他通过精心策划,成功地挑起了两者之间的猜疑与争斗,进而为曹操创造了一举平定西北的良机。这一计谋充分展示了贾诩对人心、人性的深刻理解与高超的智谋运用。

可以说,贾诩的每一次出手都如同精心编织的心理战,他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心理上的压力与混乱,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他的智谋与手段,令人叹为观止,无法自拔。

第二、荀彧

荀彧,作为曹操背后的智囊,凭借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精湛的谋略,被誉为“王佐之才”。他稳坐中军帐,默默调控着曹魏的军国大事,为曹操的霸业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尊称为“荀令君”。

在曹操的生涯中,荀彧的作用至关重要。兖州叛乱之际,若非荀彧的智谋与策略,曹操或许已命丧黄泉。同样,是荀彧的建议,让曹操能够“奉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帝的金字招牌,使曹操的势力和人才得以急速膨胀。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荀彧的战略规划和深远眼光,为曹魏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荀彧的精心策划和无私奉献,曹魏的崛起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泡影。

第一、水镜先生—司马徽

东汉末年,有一位著名的隐士,他便是“卧龙凤雏”一词的创造者——司马徽。这位智者不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眼光闻名于世,更是诸葛亮的恩师。当年,正是司马徽向刘备力荐了诸葛亮,才促成了后来脍炙人口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当诸葛亮决定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时,司马徽曾留下一句令人深思的话:“生不逢时,结局可悲。”这简短的八个字,仿佛是对诸葛亮一生的预言,也映照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信念。

司马徽作为一位大智者,他身处乱世之中,却能不染尘埃,对时局了如指掌。

0 阅读:915
评论列表
  • 2024-05-24 19:16

    诸葛亮第二,水镜先生老大。

  • 2024-05-24 08:57

    周是武将换鲁肃还差不多

  • 2024-05-24 11:18

    贾胖子是非常非常厉害的,起码人家活得久。

  • 2024-05-24 11:58

    诸葛亮上不了第4吧

猫咪铲史官

简介:作家、著有“《侦探世界》与近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