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干城遗址重现天日,不可移动文物预防保护方案到位

文物保护专家 2024-02-04 16:30:30

濮阳干城遗址重现天日,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到位

一、河南濮阳发现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干城城址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今日宣布新发现:濮阳新发现的东干城古城遗址很可能是战国至汉代的干城遗迹。这座城址宏伟壮观,北到苏北路,东到G106东侧,南到中原路,东到东濮路,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接近G106东侧的南北墙巧妙地将城市分为两部分,突出了古人的智慧。

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通过RTU结构多参数仪、土壤监测仪和气象仪等硬件设备,构建了一个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网络。该系统的引进旨在即时监测文物的微小变化,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以保证遗址获得最有效的保护。

二、结构多参仪(RTU)、土壤监测仪和气象仪的全方位智能监测

在文物保护领域,结构多参仪(RTU)、土壤监测仪和气象仪共同构建了无死角的保护网络。结构监测多参仪(RTU)通过高精密外接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倾斜、沉降、裂缝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结构转变,为文物保护提供及时、精确的预警信息。工作原理是利用结构上变化敏感的传感器,通过测量其阻值的改变,对文物的微小结构变化予以处理,进而得到准确的结构状态信息。

土壤监测仪专注于检测遗址周边的土壤情况,通过测量土壤湿度、pH值、盐等关键指标来评价土壤对文物稳定性的危害。其设备原理是电化学原理,依据插进土壤里的探头开展检测,将得到的参数转换成电信号开展数据分析。

气象仪检测文物周围的气候环境,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等。这些气象数据,能评估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气象仪配置了多种气象传感器,能够实时得到获得气候变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变化传输到控制系统开展分析和处理。

三、配备前沿的智能监测技术

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土壤酸碱度改变等环境要素会让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采用结构倾斜监测传感器等前沿的智能监测技术,结构多参仪(RTU)变成了提升监测精度的有效途径。这类智能监控设备不但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运用,而且可以通过实时检测和预警机制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

四、科技赋能遗址保护

干城遗址保护过程中,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系统解决方案的运用充分证明了科技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是合理的。此系统因其全方位、无死角的维护网络,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还可以将文物保护系统与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相结合,实时检测文物四周的洪水灾害风险,及时地预警和回应,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害,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