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独宠“南方小土豆”的秘密藏在2023中央社保调剂数据图中

毕说 2024-01-08 17:37:12

2024年,全国旅游地图上最热的一个词叫“尔滨“。北国冰城哈尔滨在冬季旅游旺季中再次凭借独特的冰雪文化魅力及人文风情火遍全国,尤其以对“南方小土豆”这一昵称的接纳和欢迎姿态,成功吸引了广大南方游客的热情参与。

有辽宁、吉林的网友,对于哈尔滨迎接南方游客的盛况表示羡慕,还有媒体称,对于哈尔滨而言,这是一场“泼天的富贵”。还有哈尔滨本地市民说,哈尔滨这次的热潮,是花了多年时间精心打磨的,仅仅一个冰雪大世界,就投入15亿。为了迎接南方游客,哈尔滨在文旅产业升级上,是下了血本的。

做好文旅产业,哈尔滨是有一定优势的。哈尔滨深植于冰雪文化的底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闻名遐迩的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冰雪艺术盛宴,以及别具特色的俄式建筑群落、东北民俗风情等多元文化元素。

然而,中国地大物博,有风景、有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地区数不胜数。但似乎没有几个地区的地方政府、文旅从业者和市民,对于外来游客有如此热情。

位列2023年中央社保调剂支出地区榜眼 黑龙江“钱紧“

哈尔滨为何要独宠“南方小土豆”?或许,秘密藏在2023中央社保调剂数据图中。

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张“2023年养老金中央调剂情况一览“图片,列明了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上缴和支出明细。在这张图里,广东省以高达1158亿的金额,稳坐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上缴的头把交椅,而第二名北京市统筹调剂资金上缴金额仅为364亿,第三名江苏省为177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不显山不漏水的安徽省,居然成为2023养老金中央调剂资金上缴地区的第四名,为116亿,四川省则以97亿排名第五。经济发达的上海市,仅仅排在第13名,为32亿,浙江省更是排名第15名,为20亿。

养老金中央调剂,有上缴,必有支出。在统筹调剂资金支出区域中,吉林省以218亿排名统筹调剂资金支出区域第四名,黑龙江省则以829亿排名第二,辽宁省以844亿排名第一!

这张表表明,全国养老金统筹调剂资金上缴地区所上缴资金,通过转移支付至社保存缺口地区,其中有30%划拨给了黑辽吉。

社保缺口主要指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逐年下降,即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加,而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减少,这就造成了养老保险资金的缺口。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大小。

从2023年养老金中央调剂情况一览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上缴资金较多,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下拨资金来弥补缺口。这种资金调剂不仅有利于调节地区间的不平衡,还有助于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东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在社保中央调剂中排名靠后的情况,可能说明这些地区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较大,需要中央调剂的资金较多。这可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有关。

从另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目前面临什么样的情况?2022年哈尔滨市的GDP总量为5490亿元,全国排名第53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垫底,不及郑州、合肥、长沙等城市。财政收入方面,哈尔滨2022年财政收入262.17亿元,同比下降103.64亿元,排名全国第80位,被安徽芜湖、河北邯郸、保定、江苏镇江、扬州、山西吕梁等十几个城市反超,略高于河南南阳,全国排名大幅下降。

同为社保中央调剂支出重点地区,黑龙江省2022年的人口数为3099万人,而辽宁省为4197万人。这意味着,分摊到人均的养老金“缺口“,每个黑龙江人的养老金缺口为一年2700元,辽宁人则为一年2000元。

东三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社保资金压力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调剂资金对于东三省,尤其是黑龙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开源“ 文旅产业相对投入周期小见效快

从经济常识来看,黑龙江不说要复苏经济,至少要延缓当前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必须开源。而相比于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综合考量因素更多的其他产业,文旅产业无疑相对而言投入周期短、见效快。

也因此,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这一举措无疑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冬季过后,哈尔滨如何留客?对此,哈尔滨网友说,夏天的哈尔滨也很美。放大到整个东北而言,东北文旅产业可挖掘空间很大。

然而,旅游业除了自然资源外,更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旅游景点建设、酒店、餐饮等,这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比如,黑龙江2022年出台了《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要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冰雪体育运动核心区,齐齐哈尔打造成为冰球之都,七台河打造成为冰上运动全国培训基地。到2030年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领跑全国,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冰雪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冰雪装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冰雪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要完成如此大的产业建设和规划,如果这些资金都来源于地方财政,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进而影响到对社保资金的投入。

但另一方面,冰雪乃至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 催生新的蓝海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零售业等,从而增加地方税收。如果这些税收能够被有效用于补充社保资金,那么文旅产业的发展就可以成为社保资金的重要补充来源。

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如何让 “南方资本“乘兴而来稳定而居

游客是周期性的,“南方小土豆“来几天就会走,但外来投资是长期性的,“南方资本”如果要来,肯定是希望来了就不走。

也因此,东北文旅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外来投资。但投资者总是要核算投入产出率,更要考核当地营商环境。黑龙江提出,省级财政将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冰雪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同时支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旅游集团20强”企业以及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到黑龙江投资发展冰雪产业,对在黑龙江省新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年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坦率说,这点补贴对于黑龙江发展冰雪产业而言,仍然是“杯水“。要真正吸引企业大量投资,

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到各行业的协调发展。对于文旅产业、交通运输、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应注重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平衡。尤其是在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如何改变当地的公共服务意识,减少权力干预、提高服务效率,这些同样需要长周期、大投入。

也因此,我们又回到一个老话题-东北为何近年来成为人口流出地区?除了“南方小土豆”,包括哈尔滨在内的黑辽吉,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南方资本”?从而真正成为推动文旅乃至其他产业发展的助力?并以此为契机,让在外有能力、有抱负的游子回家,与家乡共富?哈尔滨也好,东三省也好,除了美女文旅厅厅长,其他人做好准备了么?

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0 阅读:51

毕说

简介:专注于 互联网与时事评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