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结束后,那个曾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去了哪里

透镜说 2022-04-10 15:18:3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以及红军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被称为是红军命运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正是因为遵义会议的举行,才使得毛主席重新确立了对于红军的领导权。

为红军以及共产主义革命保留了有生力量,意义非常重大。遵义会议之所以会召开,是因为在长征过程当中,以李德、博古为首的一些人,他们没有看清楚红军的处境,仍然采用了错误的撤退方式,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为了能够避免这种损失,周恩来等人才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推选毛主席为红军的领袖。而博古和李德之前并不是红军领袖,红军的领袖之前掌握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手中,后来伴随着李德等人的加入,他们才被迫撤出了指挥一线。

李德原本是德国人,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并且为共产主义当中所讲的一些理论观念所吸引,于是便决心要投身于共产主义革命。后来他来到了莫斯科学习,成为了当时的佼佼者。恰巧那个时候中国内部的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到了瓶颈期。

于是李德便被派到中国,李德在到达中国之后,一开始并没有到达红色地区,而是到达了上海。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他碰见了王明。王明也知道李德是一个学术造诣很高的共产主义分子,于是便强烈要求让他前往延安,并且在那里遇到了博古等人。

博古等人在那时是红军的领导人之一,看见李德到来,于是硬要将李德留下来指挥红军。就这样,李德成为了当时红军的世界领导者,而毛主席等人则被迫退出了指挥集体。再之后就来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行动。

前四次围剿行动,红军都在毛主席等人的正确指导下化险为夷,同时也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损失惨重。为了能够彻底地消灭这支红色力量,蒋介石派出了几十万大军,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向红军的根据地开来。

因此红军当时所面临的境地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李德却采用了错误的方式,让红军战士们和敌人进行正面的硬碰硬较量。红军在武器装备和人数方面本来就有着非常大的劣势,而现如今却要和敌人进行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虽然一些有时的将领都纷纷谴责博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博古却仍然下令要让全军战士们捍卫根据地,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结局可想而知红军大败,为了能够保留革命的力量,红军被迫走上了长征。

即便是在长征进行过程当中,李德仍然采用错误的撤退方式,明知前方有国民党设置的封锁线,但还是带领红军冲向敌人的陷阱。这也导致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人数只剩下了三万人左右,可以说面临着即将被歼灭的风险。

一直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之前,红军可是有数十万人。经此一役,红军元气大伤。但是他仍然不改变自己的指挥方式,仍然带领红军走向错误的道路。对此周恩来等人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正式任命毛主席为红军的领导者。

同时剥夺了李德、王明等人的一切指挥权力,而李德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因此也不情愿地交出了兵权。毛泽东接过指挥权之后,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用种种英勇无畏的行为打乱了敌人的跟踪,并且带领红军顺利的完成了25000里的长征。

在大西北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不得不说,毛泽东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指挥家。而李德在之后也离开了中国,由于他知道自己曾经在中国指挥期间给中国的红军构成了很大的伤害,于是他便又回到莫斯科进行学习。

在学习之后,他并没有再次回到中国,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德国。回到德国之后的李德也并没有投身政治,而是转向了做翻译工作。在中国的经历使得他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那就是过于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不考虑实际的情况。

总结:要知道当时苏联社会上所流行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上所流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以城市包围农村在苏联可行,但是在中国,只有以农村包围城市才是最合适的道路。李德回国后做起了翻译的工作,并且在翻译这个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后来李德便在自己的家乡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0 阅读:0

透镜说

简介:独特视角,独到见解,独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