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老山前线,27军235团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对越军以礼相待

正观历 2024-05-11 16:26:33

1987年,中国军队老山阵地前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越军和中国战士不仅不交火了,而且还一个在阵地前沿晒“自己”,一个在背土修战壕。如此和谐的场面在中越交战是很难见到的,战争期间,为何双方会如此放松警惕呢?

原来,在1987年初几场大规模炮战后,越军就开始陆陆续续往我军阵地扔纸条,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向我军传话。起初的时候我军还非常警惕,认为这是越军的新战术。后来前线指挥所接到各阵地上报的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看样子不像是阴谋,便下令在老山阵地前沿执行任务的各解放军部队“对越军要以礼相待。”

一、团长下令“对越军以礼相待”

1987年,中越十年轮战末期,战斗打到这时候,越军前线很多战士,包括军队干部都希望停战。但是军令不可违,大批越军士兵还需要继续在两山地区耗着。在这种情况下,越军内部很多人在前线都有一种消极心态,经常往我解放军阵地扔纸条、传单,内容大都是一些类似于“中国越南友好相处”之类的话。

随着越军冲我方阵地喊话越来越多,解放军27集团军79师主力团235团团长秦天耐不住性子了,在一次越军喊话的时候,秦天对作训股长说:

“给这个越南兵抛份传单,请他过来聊聊。”

作训股长:

“真请来了怎么办?”

答:

“以礼相待,好吃好喝,我个人送他一条烟,再护送他回去。”

听了团长秦天的话后,作训股长感到惊讶:

“团长,你太死板,送上门的大活人,当俘虏抓起来多好。”

秦天:

“兵不厌诈是战术运用,军人道德不能诈。”

虽然秦天计划的很好,但越军那边喊话的士兵最终看了传单也没敢过来。

其实,秦天之所以选择以礼相待也是有原因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军并没有因越军的主动交流而改变敌对态度,对于他们扔过来的纸条,通讯工具中的传话一概置之不理。但后来,没有得到回应的越军依旧不放弃,频繁向严阵以待的解放军对话,拉近关系。诸如“你好啊,我们是老乡”、“中国兵,听说你们北京话说得挺好,说两句咱们听听”这种套近乎的话,如果不是战场上时常弥漫着硝烟的味道,真不知道越军这是在两军对战之际说出的话。

见越军频繁喊话,我方始终摸不清楚对方意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越军确实是在向我军示好,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对方示好自然要有所回应的。随后秦天向团内各阵地的部队都下了命令:“对越军以礼相待”。在这一命令的指导下,我军和越军在那段时间里,双方关系改善了许多。

根据一名参战老兵回忆:

在秦天团长下达命令之前,我军和越军在战场上谁也不让着谁,关系一度紧张。老山阵地上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很多阵地就是一个猫耳洞,经常是我军一个猫耳洞阵地隔壁就是越军的阵地。虽然距离近,但因猫耳洞的构造比较复杂,对敌人在洞内的情况不了解,并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在各自阵地上只能互相对峙。

因气候原因,我军战士在洞内坚守阵地虽然很煎熬,在身体和心理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解放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直坚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在本土作战的越军先坚持不住了。

在某猫耳洞执行防守任务的解放军战士正在放哨,越军班长突然钻出动朝我军叫喊,还扔出香烟表示诚意。见此情形,我军哨兵立马向班长报告。见到解放军阵地上的负责人后,对面越军班长带着哭腔说道

“我们友好吧,你们别打我们,我们来这里守阵地也是没办法,有事我们就扔石头招呼你们,你们不会扔手榴弹吧?”

既然越军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军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表示:

“只要你们不向我们扔手榴弹,我们可以考虑让你们日子好过一些。”

听了解放军的话后,越军为了表示感谢,又扔来一些香烟。

随后我军就将这一情况进行了逐级上报,团里最后给的答复是:可以有组织地做瓦解敌军的工作,但不能放松警惕。后来又下达命令“对越军以礼相待”。

二、越军不想打仗了

如果是其他情况的话,按照中国人热情的态度,肯定会给予回应。但这样的话从越军嘴里说出来,实在是让人很难正常对待。接到命令后,我军猫耳洞阵地内的解放军开始与越军进行交谈。

对话的内容大都是一些日常打招呼的话,类似于“你家是哪里的?”、“你愿意打仗吗?”、“你了解我们的政策吗?”、“你们是什么团?”对于解放军的问题,越军基本上都会回答。在涉及到中越两国关系的问题上,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越南中国友好”这样的内容,对于部队番号他们也不隐瞒,直言自己是“越军空海部队”。

经过这次交谈以后,我军和对面越军交谈的次数也逐渐增多。在开始对话的时候我军会先让炮兵将炮标定好,各洞人员做好战斗准备,预防不测。

相比于越军,我方更加谨慎,这也是有情可原的,防备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对待越军!通过双方交谈,解放军也获得了更多关于越军的情报。在阵地驻防的战士大都长胡须长头发,如果上阵交谈的越军是短胡须短头发,那就证明他们是新换防上来的。同时,通过近距离交谈,还可以观察越军军装上的标志布,了解对面越军的部队番号等情况。

当时该阵地的解放军瓦解敌人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时而交谈时而攻击。在我方重点炮击时,瓦解工作结束。越军实在经受不住炮火打击了,直接站在阵地上冲我方阵地喊道:

“出来呀。害怕打炮,求求你们了,我们受不了,求饶求饶,中越南人民友好下去。”

越军这种直接在战场上与我军交谈的情况实在是罕见,所以解放军还是比较谨慎的,对每次情况都进行了记录。7连长钟久根回忆:

越军冲我们喊话,看到我们从阵地上露头就连忙比划提醒,别让其他阵地的越军发现,还问我们,“你们长官知道我们搞关系吗?”对于越军的一些问题,解放军只是有选择地进行回答且由专人负责,对于涉密问题从来不会作答。

有时候解放军被越军骚扰的不耐烦了,也会骂上两句,对方听不懂还会闹出很多笑话,也算是给这乏味单调得战场生活增添乐趣了。不过毕竟也是两军对垒,解放军基本的战略警惕性还是有的,刚开始得时候每逢越军朝我阵地喊话都会将喊话内容和时间上报。

后来指挥所接到类似的上报情况越来越多,判断可能不是越军的战术,便向老山前线的解放军部队下达命令“对越军以礼相待”。

能让一向狡猾好战的越军如此真心实意地示好,恐怕也只有解放军了。有了上级的同意,前线解放军开始对越军回话,虽说是以礼相待,但更多的是互相调侃。越军861报话机向解放军传话

“老乡,过来这边吧,吃好的。”

解放军回话

“你们穷死了,偷袭专偷我们的白面,你们还挖野菜,打不起仗就别打。”

三、双方友好相处,有仇必报

虽然当时已经到了中越战争末期,双方之间交战并不多,但基本的军事素养还是要有的。虽然已经进行过相互对话,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即便是在雨季的时候,解放军战士还是会头戴钢盔隐蔽修建工事。当时一些阵地的解放军和越军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有时候恰好双方都在修筑战壕,并不会趁敌不备的时候突然袭击,只是拿着铁锹弯着腰自顾自干活。因为阵地距离较近,有时候双方还会聊聊天。

像这样的事例在末期并不少见,有时候越南兵会派一个人抱着一大堆东西走出工事,找阳光相对较好的地方,在太阳下面晒“自己”。为了避免我军攻击,往往还会冲我阵地摇手。在那段时期,双方因为有时候距离过远,为了避免被攻击,双方之间发明了一些特定的手语。摇手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打他,他只是出来晒,并无恶意。对于越军的这种非军事行动,我军也会宽容以待。

作为交换,我方也会进行一些非军事行动。越军晒太阳的时候我军没有开火,趁此机会展开拳脚抓紧修建工事。以前碰到这种情况,越军肯定会冷枪冷炮袭击,但在1987年以后,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善。越军和我军的关系时而好时而坏,表现得像小孩子。相比较于他们的幼稚行为,我军表现得非常成熟,越军要和好,那我们就友好相处,一旦有解放军受伤,一定会报仇。

友好的时候越军不仅不会对我军发动突袭,反而在接受打击时还会主动求饶。这和黎笋雄赳赳的一派作风背道而驰。

1987年,某高地的战斗结束后,越军从阵地上往解放军阵地扔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们好,你们身体还好吗?求求你们不要再打了,告诉你们长官,不要开枪,不要打迫击炮,我们两国人民要友好下去。”

从内容中可以看出越军当时已经被解放军给打怕了。

虽说当时中越两方阵地之间已经有了交流,但双方之间因政治立场不同,有时候难免会发生冲突。一次,越军炸了我军阵地的一个洞口,一名战士受伤。因双方阵地距离不远,越军听到了这名受伤战士抢救时的喊叫声,再次扔来纸条

“你们有伤员可以抬下去,我们保证不打。”

后来我军为了报仇,也打伤了越军一名士兵。

当时这样的情况在老山前线还是蛮多的,后来这一情况还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之间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6 阅读:1083
评论列表
  • 2024-05-12 09:33

    1987.1.7战斗以后就再也没有拔点作战了,已经把越军打成这样了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