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

迈克尔陈一路发发 2022-09-06 17:06:21

中国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周一发生规模里特制6.8级地震,死伤情形还在确认中。先前华中与华南地区旱象严峻,似乎印证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旱震理论”;但专家认为,乾旱与地震两者间无必然关联。

台湾中央社周二报导,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微信公众号“贵州地灾防治”本月1日刊载题为〈话题: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文章指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

包括春秋末期鲁国盲人史学家左丘明的著作《国语》,以及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史记》都曾记载史实,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泾、渭、洛等3条河川枯竭,随后发生地震,岐山崩塌。

研究大旱与地震间的关系始于中国地质学家耿庆国。耿庆国因为农夫告知,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于是梳理自秦始皇时代至1971年史料,发现这段期间在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69次规模6以上地震。

其中地震前一年内发生大旱的次数为27次,地震前两年发生大旱的次数为15次,地震前三年内发生大旱的次数为16次,地震前三年半发生大旱的次数为9次。

换言之,在地震发生前的三年半内,累计发生大旱67次,占比达97.1%,于是耿庆国发表旱震理论,凡发生过规模6以上地震区域,在地震发生前的一至三年间,往往会出现严重旱灾。旱灾地域越广、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之后发生的地震更具破坏力。

1972年,华北及渤海北部乾旱面积达113万平方公里,他预测,接下来3年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极可能发生规模7以上地震,倘若3年内没发生,3年后发生的地震可能接近规模8。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规模7.3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络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先前则表示,从时间点切入对比旱震间的发生,看似有关联性。不过,借由乾旱、气候异常现象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两者间没有关联。

他表示,若是把统计时间拉长,从1900年到2013年,中国共发生142次规模6以上地震,其中震前4年内闹旱灾仅79次,比率56%。若以震中非大旱中心点而论,这110多年里,共发生1297次旱灾,一到三年后发生地震仅119次,占比9%。乾旱成因很多,不是每次大旱后都会诱发具大破坏力的地震。

0 阅读:10

迈克尔陈一路发发

简介:人中之——一条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