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支持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的八位两黄旗大臣,结局如何?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3-27 08:21:16

了解皇太极的都知道,皇太极虽然一生娶了15位妻子(满族男子可以娶多位妻子,为平妻,其中主持家事的为嫡福晋),但他一生的挚爱是天聪八年所娶的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皇太极登基后将其册封为仅次于中宫皇后哲哲的关雎宫大福晋,后改封为宸妃。

但海兰珠陪伴皇太极的时间并不长,仅5年的时间。

崇德六年宸妃病逝,皇太极悲痛欲绝,自此以后皇太极的身体便越来越差,甚至会突然昏迷。从这年开始,因为身体的缘故,皇太极不仅大赦天下,而且还减少对朝政事务的处理,甚至做过祈祷,但是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在皇后哲哲的清宁宫突然病逝。

因为病逝得突然,并未留下任何遗言。

01

皇太极生前,只提过将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立为太子,但是皇八子不到两岁便夭折,之后皇太极没再提过将哪位皇子立为皇太子。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皇太极想要正式建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但是因为从未正式颁布圣旨,所以在皇太极突然去世后,皇位传给谁便成为满清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朝中,支持者最多的有两位:

一位是智勇双全、德高望重的太祖第十二子多尔衮

另一位便是皇太极的长子、战功赫赫的肃亲王豪格

皇太极在时,亲掌两黄旗,所以两黄旗在满洲八旗中的地位最高。而且两黄旗大臣对皇太极是忠心耿耿,虽然皇太极没有正式确定“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但是两黄旗大臣一心拥护肃亲王豪格,因为对于两黄旗大臣而言,拥护肃亲王豪格继位,便是对皇太极忠诚不二。

毕竟皇太极其他的嫡子,比如皇九子福临,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尚且年幼,从未建功立业,毫无威望,自然不能跟德高望重的多尔衮争夺皇位。

很快,两黄旗的贝勒大臣便聚在肃亲王豪格的家中,拥护豪格为新帝。

其中以八位大臣为首:

开国功臣额亦都第八子钮祜禄.图尔格

历经三朝的老臣赫舍里.索尼

开国功臣费英东的儿子、战功赫赫的瓜尔佳.图赖

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锡翰

开国功臣舒穆禄.扬古利的从弟谭泰

太祖的侄儿巩阿岱

战功赫赫的鳌拜

开国功臣舒穆禄.扬古利的儿子塔瞻

一番商议后,两黄旗贝勒大臣便决定争取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的侄儿)的支持,然后再得到礼亲王代善(太祖嫡次子)的支持。郑亲王与礼亲王是朝中威望极高、而且具有相当实力的亲王,若是能得到这两位亲王的支持,豪格登上皇位的几率便更高。

但郑亲王济尔哈朗并没有立马表示支持豪格,而是说:睿亲王还不知道我的意见,只有大家商议后才能决定。在豪格争取更多支持者的同时,多尔衮与多铎等人自然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在多尔衮得知两黄旗大臣坚决拥护“先帝之子”时大受挫折,他很清楚若是自己强行争夺皇位的话,必定会引起八旗内部争权夺利,多尔衮并不想如此。

所以便决定以退为进,拥护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皇九子福临登基。

与此同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也在为自己的儿子福临筹谋;在索尼拜见庄妃,向庄妃征求意见的时候,庄妃则是先让索尼说说两黄旗大臣的意见。索尼毫不避讳直接说出他们商量的结果:拥护肃亲王豪格登基,将福临封为太子。

庄妃很清楚自己的儿子若当真被封为太子的话,在豪格继位后说不定哪天便被废掉。

但庄妃并没有着急否定索尼,而是告诉索尼:先帝在时,经常夸赞你跟你、你的父亲硕色还有叔父希福都是大清的重臣,是先帝的身边人。他们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还在文馆做事,处理了很多的大事。

庄妃的话对索尼果然很受用,接着庄妃又提到很关键的一点:先帝曾对我说过索尼在处理满蒙问题上很是稳重,知道满蒙联姻是我大清的国策。

听到这,索尼顿时便明白了庄妃的意思:若是扶持豪格登基的话,便是不支持满门联姻的国策;而且在索尼要离开永福宫的时候,庄妃还说了半句话:两黄旗向来都是由一国之君亲自掌管,但肃亲王此时掌管的可是镶蓝旗.......

虽然庄妃的话没有说完,但是索尼彻底明白了庄妃的意思。

除了永福宫,索尼便立马召集两黄旗大臣,一起商议改为“坚决拥护先帝之子”,而非“坚决拥护肃亲王豪格”。

在崇政殿议政,商议选出新的皇位继承人时,多尔衮见两黄旗大臣如此“反对自己登基”;便主动提出拥护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而自己则是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任辅政叔王,辅佐年幼的顺治帝。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虽然拥护福临做到了皇位上,但从多尔衮任辅政叔王开始便一直在布局,想要取代顺治帝。

在多尔衮柄权的过程中,对顺治帝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大臣,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

虽然两黄旗大臣后来转而支持“先帝之子”,也就是福临登基,并且在福临登基后绝大多数两黄旗大臣对福临忠诚不二,但毕竟曾密谋拥护肃亲王豪格。虽然豪格并未登基,但是这些曾拥护豪格的两黄旗大臣,却因为曾支持豪格,而被多尔衮抓住把柄,百般为难。

顺治帝登基后,这八位曾拥护豪格的两黄旗大臣结局如何呢?

02 投靠多尔衮的三位黄旗大臣

在皇太极病重时,出身正黄旗的顺治帝族叔巩阿岱便投靠了睿亲王多尔衮;只是巩阿岱一时间并未表现出来,所以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大臣,并未察觉巩阿岱已经背叛了皇太极以及新帝,但在顺治帝登基后,巩阿岱的背叛确实让其他忠心的两黄旗大臣吃了不少亏。

巩阿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异母弟巴雅喇的第四个儿子,按照辈分的话,是皇太极的堂弟。

崇德六年,巩阿岱在跟随大军参与锦州之战时因为临阵退缩而被问罪;崇德八年,被皇太极任命为吏部承政一职。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为了大权在握,逐步取代顺治帝,便开始布局将内三院(弘文苑、秘书院与国史院,是内阁的前身)以及六部的主要官员,都换成是自己信任的人,而巩阿岱因为投靠了多尔衮,而得以平步青云,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一同为顺治帝的辅政叔王,并且地位在多尔衮之前;多尔衮为了大权在握,便想尽各种办法除掉济尔哈朗,而巩阿岱却成为关键人物。

济尔哈朗曾经跟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八人说过:

皇子继承皇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我们需要担心的是有人想要篡位。

济尔哈朗这些话,很明显指的是多尔衮,只是让济尔哈朗没想到的是,那个曾经与索尼、鳌拜等人一起发誓“辅佐幼主”的巩阿岱,居然已经暗中依附了多尔衮。

满清迁都北京城后,巩阿岱便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话说给了多尔衮;多尔衮本就对济尔哈朗先是支持豪格,后支持福临而耿耿于怀,而济尔哈朗居然还向两黄旗大臣说自己有野心的话,便更加对济尔哈朗不满。

随后,多尔衮便找借口将济尔哈朗由摄政王降为辅政王;

然后又搜集了不少济尔哈朗的“罪证”,将济尔哈朗彻底挤出了大清的决策机构;随之而来,多尔衮便是将自己的同母胞弟多铎晋封为辅政叔王。

而巩阿岱因为依附多尔衮,得到多尔衮的重新与重用,被晋封为贝子爵位。

不过顺治七年年底多尔衮突然去世后,巩阿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一开始顺治八年,巩阿岱被任命为议政大臣;但是顺治九年,巩阿岱被便顺治问罪,不仅巩阿岱及其子孙后代,就连巩阿岱的兄长拜音图也受到牵连,全部被废黜宗室资格。

自此以后,巩阿岱及其子孙后代便不再是爱新觉罗宗室子弟。

除了巩阿岱外,巴雅喇的第五子锡翰也早早暗中投靠了多尔衮。虽然他们表面上臣服于顺治帝,但实际上却是多尔衮的耳目,因为得到多尔衮的信任,被晋封为贝子。

在肃亲王豪格被多尔衮陷害圈禁而死后,河洛会认为应当斩草除根,除掉豪格的儿子富绶;锡翰将此建议告知多尔衮,但是被多尔衮拒绝了。

顺治七年多尔衮卧病在床,对着锡翰等人抱怨,嫌弃顺治帝不来探望自己;没想到锡翰等人居然去“请”顺治帝来睿亲王府看望病中的多尔衮,多尔衮便将锡翰狠狠斥责了一顿,并且议罪锡翰应当处死;不过最终只是将锡翰降成了镇国公,多尔衮去世后,锡翰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两黄旗其他的大臣与我交恶,我经常攻讦肃亲王,如今皇上又怎么能容我呢?

果然,顺治帝八月二月,河洛会受多尔衮的牵连被问罪,锡翰也被河洛会供出。

顺治九年,锡翰与四哥巩阿岱一起被削爵,其后代全部被废黜宗室资格。

除了巩阿岱、锡翰外,舒穆禄.谭泰也背叛了顺治帝,投靠了多尔衮。

谭泰是开国功臣舒穆禄.扬古利(武勋王)的堂弟,早年被授予牛录额真,从崇德六年开始便上战场杀敌立功。原本谭泰并未投靠多尔衮,多尔衮为了巴结谭泰,便将其从二等子直接授予一等公爵位,并且任命为吏部尚书;谭泰终究被高官厚禄所打动,决心死心塌地跟随多尔衮,做多尔衮忠心的奴才。

顺治五年被授予征南大将军,同河洛会一起出兵南征。因为多次立下战功,而得到多尔衮的宠信与重用,并且将陈明夏尊为“南党”的盟主。

不过哪怕是多尔衮去世后被顺治帝问罪刨棺戮尸,谭泰一开始也未受到牵连,仍旧任礼部尚书一职;顺治八年,陈名夏被御史张煊弹劾,没想到谭泰极力维护南党成员,张煊反因为诬陷罪而被处死。

自此以后谭泰便更加肆意妄为,因为谭泰袒护陈名夏,顺治弟对谭泰也是越来越厌恶。这年八月,顺治帝终于问罪谭泰,交由廷臣议罪。

鳌拜则是趁机揭发了谭泰早就依附多尔衮等多个罪证,而且经查证确实是事实;王公大臣们都建议诛杀谭泰及其子孙,但是顺治帝并未如此,只是下旨处死了谭泰,抄没其家产,至于他的子孙全部得到了宽恕。

向来是“成王败寇”,虽然谭泰与巩阿岱、锡翰三人因为依附多尔衮,而得到短暂的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但因为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亲政,成为“成王”,这些“败寇”昔日的依附者自然不会善终

不过这些违背“誓死辅佐幼主”誓言的两黄旗大臣,确实给两黄旗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他们在不断地向多尔衮提供打击其他两黄旗大臣的依据,对多尔衮说:“我们凡事都是跟随图赖、索尼的意思做事”。多尔衮很清楚图赖与索尼,在孝庄太后心目当中的地位,所以便格外注意这些大臣。而且他们还向多尔衮建议:鳌拜等人不适合留在太后与皇上身边。

正因为这三位的背叛,让其他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大臣,深受其害。

对顺治忠心耿耿的索尼

不论多尔衮如何巴结,图赖、鳌拜与索尼等忠心耿耿的大臣始终忠贞不渝,哪怕是多尔衮为其加官进爵,此三人仍旧不为所动;多尔衮见索尼等人不肯就范,所以便打算利用谭泰等人攻讦索尼,谭泰费尽心思搜罗了索尼一些“有影无踪鸡毛蒜皮的小事”,拿来诬陷索尼,虽然无人给谭泰作证,但是多尔衮想要除掉索尼,便以谭泰之言为依据,直接将索尼革职。

虽然索尼短暂恢复了世职,但是顺治五年的清明时节,多尔衮派遣索尼前往盛京拜祭昭陵,没想到在索尼即将出发的时候,贝子屯齐居然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曾密谋肃亲王豪格为新帝,论罪当被处死”。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后,两黄旗大臣确实一起密谋拥护肃亲王豪格,这都是大家心里很清楚的事情。一直到顺治五年才被拿出来,便是多尔衮故意而为,目的就是除掉索尼。就这样索尼被夺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看守皇陵。

顺治八年,在昭陵三年之久的索尼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被顺治召回了京城,不仅恢复了之前的世职,而且还被顺治帝晋为一等伯,并且被提拔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就这样索尼由一“罪臣”一越成为满清首席大臣。

在顺治八年到顺治十八年,顺治病逝前,索尼确实做了很多对大清有益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在顺治帝病重时,将索尼命为首席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登基的玄烨。

康熙登基后,索尼做了六年的辅政大臣,不仅帮助康熙提前亲政,而且还让自己的孙女做到了皇后之位上,让自己的家族—赫舍里氏家族更上一层楼。

鳌拜

鳌拜是开国功臣费英东的侄儿,八门提督卫齐的儿子,功勋世家瓜尔佳氏一族出身。也正因为出身将门,鳌拜从小便精于骑射功夫,从征军中,立下不少战功;而且还曾救过太宗皇帝的命,是太宗皇帝非常宠信重用的臣子。所以在皇太极病逝后,鳌拜坚决拥护太宗的皇子登上皇位,并且对新帝顺治帝十分忠心。

也正因为鳌拜对顺治帝忠心,而得罪了多尔衮,先后最起码三次受到多尔衮的陷害:

顺治元年,谭泰与索尼互相攻讦,鳌拜因为庇护索尼而被获罪,几乎被革职;

顺治五年,因鳌拜与索尼等人在皇太极病逝后谋立豪格为新帝,被人揭发,鳌拜虽被论罪处死,但是得以暂缓;四月鳌拜再次被人告发“在皇太极病逝时擅自下令让兵丁守门”,再次被论死罪,最终改为革职;而鳌拜才刚建立赫赫战功不久,却先后两次论死,处境极为艰难。

顺治七年,多尔衮以鳌拜包庇贝子锡翰之罪,再次论死,后被降爵;

这年十一月多尔衮去世,顺治帝得以亲政。顺治帝亲政后,得知鳌拜、索尼等人誓死也要维护自己的皇位,便对鳌拜十分敬重,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大臣,不仅让鳌拜随侍自己的身边,而且还让鳌拜直接参与管理很多重要的朝政事务。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重时,将鳌拜命为辅政大臣之一,辅佐年幼的康熙登基。

而鳌拜却在晚年越来越跋扈,最终被康熙除掉。

两位死后被多尔衮论罪的两黄旗大臣:图尔格与图赖

图尔格是满清开国功臣之一额亦都的第八子,年少时便跟随太祖努尔哈赤一起出征,被授予世职参将;皇太极继任大汗之位后,图尔格便出任镶白旗固山额真,成为八大臣之一。天聪五年皇太极仿照明制建立六部,图尔格出任吏部承政,并且先后参与锦州之战、松山之战、招降察哈尔等主要的战役,并且跟随多尔衮、阿济格一起摧毁大明的边墙,被授予内大臣一职。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病逝后,图尔格坚决拥护皇太极的皇子登基,并且在顺治帝登基后,对顺治帝忠心耿耿。

顺治继位,被晋封三等公爵位;

顺治二年,病逝。

然而顺治五年,在图尔格已经去世三年后,仍旧被多尔衮论罪,不仅夺去其子承袭的三等公爵位,而且其家人也受到牵连。好在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九年顺治帝为忠心耿耿的图尔格恢复世职,并且赠与谥号“忠义”,并且准许图尔格配享太庙。

雍正九年,图尔格被进三等果毅公爵位,世袭罔替。

除了图尔格在死后被多尔衮论罪外,开国功臣图赖亦是如此。

图赖氏“满清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第七子,天聪年间,便多次跟随皇太极一起攻打明朝,并且先后参与了宁远之战、征讨蒙古察哈尔之战、锦州之战、抚顺之战等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凭战功被授予议政大臣之位。并且在崇德三年被进三等梅勒章京的世职。

顺治元年,跟随多尔衮挥师入关,凭战功被授予三等公爵位。

顺治三年五月,图赖凭战功进一等公。

但是这年在福建平定后,大军行军到金华后,图赖死在了军中。

顺治五年,虽然图赖已经病逝两年,但也被论罪,享堂被直接拆毁,其子辉塞承袭的一等公爵位也被剥夺,其被抄没其部分家产,而图赖的兄弟子侄也受到牵连,凡是在宫里做侍卫者全部被革职。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感念图赖的功劳与忠心,不仅准许其配享太庙,而且为其立碑纪念;并且让其子辉塞继续承袭其一等公爵位。

结语

除此之外还有开国功臣、被追封为武勋王的舒穆禄.扬古利的儿子舒穆禄.塔瞻,塔瞻在崇德二年承袭父亲超品公的爵位,并被授予内大臣一职;后因无法抵挡明军的冲入,而被降为一等公。

在太宗皇帝皇太极病逝后,曾坚决拥护肃亲王豪格的八位两黄旗大臣,有的是真心拥护豪格,因为对太宗皇帝忠诚不二;有的则是暗中依附了多尔衮,帮助多尔衮争夺皇位。在顺治登基后,虽然谭泰、巩阿岱与锡翰因为投靠多尔衮,而短暂平步青云,但终究因为自己的不忠诚而付出了代价,不仅自己没有善终,还牵连家人。

这便是“成王败寇”,若当真多尔衮做到皇位上的话,或许索尼、鳌拜等人便不是革职那么简单了;但历史不能假设,正因为鳌拜、索尼等人的忠诚不二,始终维护顺治帝与孝庄太后,最终也得到了顺治帝与孝庄的重用。

8 阅读:5314
评论列表
  • 老M 1
    2024-04-14 22:46

    先学好历史再来逼逼

  • 2024-03-28 13:04

    麻的真服你了[点赞]德高望重用在30多岁的多尔衮身上你觉得适合吗?他39岁死!

    老酒一坛 回复:
    键盘侠,再用两张影视剧的海报或截🤭呗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