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好书,《地缘看三国》,有书有地图集还有战事年表

Mo视界 2024-05-04 13:14:31

有一说一,这是一套非常厚实又让人安心的书,毕竟500多页的书籍拿在手里的分量还是挺重的,而这重量给我的身心带来的震撼也非同小可。说句不好听的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了纠缠不清的人,我一本书砸过去,后果挺可怕的。

其次,这本书讲的是地理如何影响历史的选择,内容非常干货,这也是我觉得阅读这本书很震撼的另一个原因。毕竟历史不好地理也不好的我,说起各种历史知识和地貌,我的脑袋里就只剩下一片浆糊了,有这样一本书帮我理清我脑海里的浆糊,我能不震撼吗?

既然是《地缘看三国》,所以这本书讲的最多的还是地理方面的内容,而整本书的章节也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分布讲述的,这其中包括了:大河之北——冀州、并州与幽州;大河之南——兖(yǎn)州、青州;泗淮之地——徐州;通江达海——扬州;荆楚之地——荆州;天下之中——豫州;京畿之地——司隶;胡马羌笛——凉州;秦岭之南——益州;南岭之南——交州以及四夷之地。

从地域上来分,我对这些地方并没有特别的记忆,但是说到不同的地点,我倒是有些耳熟。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美,让我对扬州有了一个初步的记忆;作为荆州之地土生土长的存在,我对荆州也算是有点了解;秦岭虽是我想要去的一个地方,但是秦岭之南的益州,却让我感觉可以了解了解……

所以,地理不好没关系,历史不好也没关系,我们的人生之中有那么多的书籍让我们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和历史,还用担心最后还是一无所知吗?

《地缘看三国》这套书里,有一张战事年表——塑造三国时代的战争。这张战事年表的封面之上画了一些三国时期的图片,每个图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观察这些图我发现居然有我了解过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而战事年表的时间是从公元前280年的晋灭吴之战开始,途中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战争,包括了魏灭蜀之战、寿春之战、姜维北伐、吴平山越之战、曹丕代汉、白狼山之战、兖州之战……战事年表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84年的黄巾之乱结束。

我一直以为历史上虽然有战争,但是应该不会那么频繁,但是看了战事年表才发现,战争真的是说来就来,从不曾间断过!

至于《地缘看三国》这套书里的地图集,看得我也是一阵感慨,因为我们看到的地图,是彩色的。黄色的沙、蓝色的海、绿色的植被大地……这地图我们看着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这本地图集里集合了三国时期各种地图,甚至包括了米仓道和丝绸之路!

我想说,作为一个地理盲,当我在阅读《地缘看三国》并发现我对其中所讲述的地理位置感觉迷茫的时候,这一本地图集在此时此刻直接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可以根据地图上的地理位置来了解《地缘看三国》里面的内容,既能够了解地图知识,又能够巩固历史,妙哉!

扫了几眼地图集,看了一下不同时期地图上的不同名称,我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兖州是台湾岛啊?这地图集厉害了,因为我不止在地图集上看到了历史时期的地理位置,还看到了相邻国家的同期地理名称!

《地缘看三国》讲的更多的还是地理,我喜欢本书里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土地在每一个时代承载的使命都不尽相同。因为就影响地缘环境变化的诸多因素来说,地缘这个基本面是最客观和有章可循的。比如“江东”一词作为地缘标签,最早是因为项羽才载入史册的。而在列国争霸的先秦时代,整个地区的代表就是控制江东的吴越两国。

我发现,我阅读《地缘看三国》这本书会比较慢,因为我需要一点一点的将其所代表的地理标签以及对应的历史知识放入我的脑海之中,所以我快不起来。毕竟,任何一个地缘标签从古到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每了解一个地缘标签,都需要了解该标签的前后历史!

总的来说,《地缘看三国》这本书涉及的地理知识比较多,而且对我这种地理不好的人来说是一种阅读挑战。但是每次看到这样的书籍,看到不同的历史内容以及脑海中多了不同的知识的时候,我依然觉得,这本500+页的“地理”书籍,非常值得一读。那么,今年定个小目标呗,把这本书读透,把地理对历史选择的影响读明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