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农民谈他对生产队的看法

宜百源 2024-05-01 09:21:26

我是出生于一九五五年的一个农村人,在一九七四年才到生产队上班,请原谅,我们当地的口语,把到生产队干活叫上班,绝对没有抬高自己身份的意思。

那年我虚岁二十岁,我去上班时已是一九七四年的十月一日以后了,大约是十月十几号吧。

咱家是这年的夏天才搬到这个小队,这个小队比我原籍老家那个个生产队的日值高,收入好。是我舅舅帮咱家把戸口迁到这个小队的。

在这个生产队干一天活与在我老家,我的几个哥哥在生产队干活一样,做一天日工,一等男劳力十五分,这与大家说的,干一天挣十分不一样,咱这方圆百里之内,我问过几个不同公社的社员,日工每天都是十五分。

这十五分是多少钱,那得年底分配决算才知道,但人们会根据上年的日值估算,出入不会太大。这个小队上一年,也就是一九七三年的日值为每10分工七毛五分钱,我们都是按上一年的日值算我们一天挣多少钱?

如这15分x0.075元=1.125元,也就是我们干这一天能挣一元一毛来钱。

如一个月去掉阴天下雨,个人有事耽误等,如干25天活,能挣28元一毛钱,这与国营工人就差不多了,我舅舅家我大表哥就在国营厂矿上班,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开28元钱。

我在这个生产队上班,一个月挣的赶上国企职工了。

这是最低的了。

秋收农田活忙完后,我随即被这个小队的队长安排到大队的副业上干活去了,那是离家有四五里地远的一个山沟子,那里有日伪时期,小日本掠夺我国矿产资源遗弃的废土毛子,堆积如山,我们从那里用大床筛子,能筛子直经2至4厘米的碎石来,建筑楼房或修铺公路用他。

我们小队的七个人一伙,有我家亲哥仨,每天步行到那场地,连筛带抬那石渣,我们干那活,一天如每人平均能筛一立方米石渣,我们就能挣上25分,还有5毛钱补助费。如这25分,还按10分为7毛5分钱算,

25分×0.075元=1.875元,再加上那5毛钱补助费,就是2元2毛来钱。如一个月干25天活,那就能挣55元,赶上我大表哥在国企上班二个月的工资了。

工人是到月开支,我们是到月开补助费,也等于月月见钱。

我们生产队在一九七四年的日值比上一年(一九七三年)又涨了一毛钱,日值是8毛5分钱,这样我们一天就挣上2元5毛来钱了,一个月去掉耽误工,也能挣上60多元了,我们公社银行营业所主任对我说:“她都工作二十多年了,一个月才开60多元”。

我才不20岁,刚参加生产队工作,挣的就赶上国家职工的干部挣的多了。

咱生产队由于副业多,那副业门路也越来越多,社员干活也越来效率越高,社员收入年年上涨,至一九八二年时,咱小队那年的日值核到一元二角钱,咱小队有六辆大马车,那六个赶大马车的车老板子,那年分别挣一万二三千分到一万五六千分,还有一二三百元不等的补助费,而挣分最高的是咱小队两个推大粪的社员,他俩分别挣一万八千分。

我那时当咱小队会计,大队统一给定的工分,咱大队有三个小队,都是12500分,属咱小队的日值高为1元2毛钱,我那年工分折钱是1500元,折合月收入125元钱。赶上咱公社一把手挣的工资了。

那两个推大粪的社员一个月合180元的工资,赶上副市长一个月挣的多了。

而我原籍老家那个小队,他就不行,瞪眼找不到副业抓钱,一年的日值在二三毛钱,社员费力干一年活,到秋除掉往家领粮食,土豆,地瓜,庄稼秧秆(烧柴)等,很少有能开家去钱的。

我家当时在原籍老家那个生产队,四个壮劳力,有一年开家去钱了,开了10元钱,也就是走发财运了,居然能从生产队开出钱来了,开了10元钱老头票。

而我家(哥四个)到这个小队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七五年,生产队年终决算开支,咱家除掉领取口粮,平时借支,五月节给社员预支一次,八月节给社员预支一次。年终结清,我们家从生产队这一次开家去1000元钱。

因我家在生产队八月节预支的钱还没花了,过年买年货咱家也不买什么,手里的钱够了,到来年5月节还给社员预支,我们到月还有副业补助费开钱。

咱们家开的这一千元一时没有什么用项。

当时的信用社的农金员就在小队的开支现场,有谁想储蓄存款的,他立即就给办理。我家开出这一千元,立马就交给了他,办理了一年的定期存款,留盖房子,娶媳妇用。

我家在这个生产队平时借支不算,到年底还剩1000元,而在原籍老家那个生产队平时不借支,到年底才开10元钱。

在有副业的生产队比没有副业的生产队,社员一年的收入相差100倍。

我想任意一个生产队,单靠种地打粮,可能黑龙江,吉林的某些地方,一个小队有几千亩地,人均十几亩地以上,收入能好些,可以说大部分生产队,一个社员平均四五亩地,打2000来斤粮,值200来元,去掉种子,饲料,镬子铧子,文具办公费用,上交农业税等得去掉一半,一个劳动力社员一年的纯收益也就是剩一百来元,都是能把口粮领家去就不错了。很少能开家去钱的。

但有副业就不同了,如我的姐夫他们那个大队,多少年就烧石灰,社员打石灰石,在烧石灰的大窑上班,他们挣的工分也多,日值也高。

咱小队在一九八二年的日值为1.20元时,我姐夫他们那大队的一个小队,日值就达2.20元,我姐夫在石灰石矿坑打石头,一天挣四五十分。一天等于挣10来元钱。

不是生产队不好,是生产队还没找到致富门路。

随着听说外队以搞副业把收入提上来了,一个个都脑筋开窍了,都在找门子,拉关系搞副业。

你这个队长找不到门路,就有社员拱你下台,他要带领社员致富,要扬名立万,要显示人生价值了。

我说的我姐夫那个大队的一个小队的一个社员,通过亲属关系,签下了一纸销售熟石灰的合同。

在社员大会上,高调声称:

“我要当队长,我能把这个小队的日值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5毛钱,我凭的就是这張销货合同。”

那个队长的宝座真让他抢去了,他真就实现了他的承诺。

我们当初生产队为什么穷?

我们如果当时各个小队的社员都像几千年的中国是农耕社会一样,忙完庄稼地里活,出去做个小买卖,或是出去给人做点什么手艺活,那会使日子宽绰一些,生活物质丰富一些,那你想过没有,粮食是能多打还是少打?

我们从国家历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表中看出,建国初期的粮食产量

一九五八年时的粮食产量是2亿吨,而一九五九年,怎么就是1亿7千万吨了。比上一年少了3千万吨,这虽然与自然气候有关,但你看城市职工增加多少?

城市职工从一九五七年的3101万,到一九六0年达到了5969万人,这就是从农田中抽出了近3千万强壮精明的劳力呀!

当时农田本来就是靠人力打粮,抽出这近3千万农田劳力,剩下的劳力在家里,你还要出去做小买卖,出卖手艺挣钱改善生活,那农田还有人干活了吗?

我们当时工业上增加这么多职工,就得多供应他们粮食,我们太缺粮食了。

我们不仅要在农忙时不耽误农时,就是在农闲时,也要想法让农田能多打粮食而做工作,如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为粮食增产打基础。

我们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规模深翻地,就是河南省有个人叫马同义的在深翻过的土地里,

地深翻后进行平整,种上优质玉米品种“白马牙”,安排专人适时浇水、追肥、松土等,精心管理,秋后收获玉米643.8公斤,平均单产536.5公斤,创玉米产量新纪录,比没有深翻的土地增产两倍以上。深翻土地增产的事实教育了社员,使他们克服了保守思想,从而掀起了深翻土地热潮。1954年冬到1955年春,深翻地100余亩,1955年深翻土地257亩。孟排村深翻改土创丰产的消息传遍邻村,附近农业社的干部和群众主动到孟排学习深翻土地经验。

一亩地打出1000多斤玉米,我们当时的玉米产量每亩才300来斤,如经过深翻后,每亩即使能多打二百斤,全国当时粮食种植面积有15亿亩,就能多打30o0亿斤,用这些粮就能多招一亿职工,可以说就把工业向前发展更快一大步。

那时全国产粮近4千亿斤,如能打上7000亿斤,就能养活1亿以上的职工。

我们深翻地由于没严格做到要求,至使产量没增加,反而下降了,没产出那么多粮食,养不了那么多城市职工,没有办法,只好把城市人口又往回缩减了1千5百来万,

是农村生产队起到了粮食增产的作用,到一九八二年,使粮食产量达到7100亿斤,使能养活城市职工1.1亿人以上。

多少事,从来急,不知道什么时候,美国就来打我们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快工业化。

多打粮是为了能供养更多的工业人口。

我们生产队把粮食产量提高上来了,使全国人民告别了几千年以来的饥寒交迫的生活。

是生产队这二十来年(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八二年),多生了近5亿人口,在一九八二年时,一九六二年以后出生的孩子:

说什么今天的好生活是个人单干带来的,这话罔顾事实,是生产队社员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这二十来年生育的孩子

我们生产队的巨大成绩,就是这茬孩子,他们是我们今天过上好日子的根本所在。

也就是人口红利!

外国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技术先进,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他们的工人人工费高,每个小时得7一8美元,一个月如干200个小时,就得一千四五百美元,一年得2万美元,一万个工人,一年就得2亿美元,如诸多工厂相加,得数千万个工人,一年人工费就得几千亿美元。

而如用中国农民这些子女,一个月的工资只需几十元人民币,用不上20美元,一年用不上300美元,在中国就算一年一个工人以及其他支出用1000美元,那还一个工人一年省一万多美元,一千万个中国工人一年就省花一千亿美元。

所以外国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我们也就得到了大量外汇。

有个资料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6.0%提升至1998年的53.4%

一九九八年的对外出口贸易额是1837亿美元,如一半是农民子女挣的外汇就是900亿美元。

这900亿美元是多么重要,

我们在一九七二年,美国解除了对我们二十二年的封锁,使我们可以进口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我们想进口的东西太多了,但我们没有外汇,我们不能借外债太多,我们挑紧急需要的,我们制定了“四三方案”,也就是进口了43亿美元的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解决了我们的吃穿问题。

另有资料说我们在一九七七年底,我们进口了一百台联合采煤机械,由以前靠人工采煤,每人每天能采0.118吨,用上机械后,每人每天能采88吨。效率提高745倍。

是农民社员在生产队生育的这四五亿孩子,他们先是南下广东,为国家赚来了外汇,我们才有钱大量进口世界上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用品。

是生产队社员生育的孩子挣的外汇,购买了大量的世界上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生产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对应的就是工业产值。

如一九六二年的工业产值是920亿元,到一九八二年的工业产值是5811亿元。

二十年间,没有农民加入工业生产,工业产值之比:

5811亿:920亿=6.3倍

而我们农民子女加入到工业生产后的20年后的2002年,

工业产值是:110778亿元,与一九八二年的5811亿之比:

110778亿:5811亿=19倍。

这两个工业产值增加的幅度之比:

19÷6.3=3倍。

也就是农民子女加入工业化生产后,创造的工业产值比原来的纯工业人员创造产值的能力高三倍。

高三倍

而这些工业产值产生了巨大利润,这利润在哪了?

这些如原来是生产队集体经营,这些利润就是都由生产队统一结算,按比例留出公共积累,用于众社员的生活福利与扩大再生产。余者众社员按工分分配。

而生产队解散了,个人单干了,这些工业利润被少数几个人得去了,他们把这些钱有不少人,送外国去了。

通过以上分析,大伙一定都看出来了,生产队的巨大优势,我们今天的物质丰富,他的来源是我们农民在生产队生养的孩子带来的,不是什么个人单干带来的。

如还是生产队,他们那些润往外国的几万亿美元,都在生产队的积累账上与众社员的兜里了,而不是跑国外去了。

也不会有许家印等人,每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焦头烂额的惶惶不可终日的活的那么艰难。

在生产队里,每个人都有工作,每一个人的一切都有保障。

以现在的机械化程度,种地不费力费工了,过去盖一所房子可以说从备料,攒工攒粮求工得几年,现在可能几天就完成了,

我们如果现在还是生产队,一年不用干十天活,还不累,一年几乎全是休闲娱乐,自由自在,尽情享受人生美好,

农民生活在人间仙境一样。

网上图片,侵权立删。

不知众位网友认不认同,欢迎对生产队的美好进行共同畅想!

73 阅读:7489
评论列表
  • 白云 79
    2024-05-01 21:54

    我和你同龄,相信你所说都是事实,我72年高中毕业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刚开始我们一群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孩子日工分是7分,壮劳力是10分,日分值也在一元左右。其余的和你说的情况差不多。为你点赞[点赞]

    用户10xxx59 回复:
    我也是广西的,我扦的公社64年办的高中,其他附近的公社70后也成立了高中。我是75扦队的曾经是代课体育老师。经常带球队与其它公社高中打比赛。
    白云 回复:
    说明咱广西当年并不落后于别的省份,有武汉、天津的质疑我72年每个公社都办有高中,他们说当时当地都没有高中,其实咱广西比较欠发达是从79年打越南开始以后长期备战才使各方面较为滞后一些罢了,但咱广西人别自卑,堂堂正正做一个广西人值得自豪,让那些瞧不起广西说广西有很多地方还很穷的人自傲去吧!
  • 2024-05-04 06:26

    你说你的,反正我是不会信的。我75年下乡,79年回城,当时我所在的那个队在当地算是好的。然而,如果不拿小麦换山芋干的话,那是耍挨饿的

    灞桥伤别 回复:
    没有油水,还整天干体力活,能不饿吗?但这就是奋斗!
    叶舞春风 回复:
    下乡一般不会去好地方。作者说的应该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是有可能达到的。
  • 猫眼 62
    2024-05-03 06:15

    胡说八道胡编滥造,骗流量的,滚!

    小豆豆 回复:
    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胡编乱造?山大出来的[得瑟]
    金云 回复:
    山区比不上沿海,人家一个日工三元多,一年干满十个月,月收入过百元!
  • 2024-05-02 15:30

    看到文中各种数据表,老人家懂得真多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回复:
    你说对,就是一篇胡说八道的文章。
    新LG 回复:
    给爷爷说说哪里?
  • 2024-05-02 13:21

    请问老爷子哪里人士?家是哪个省哪个县的哪个乡的。

    用户17xxx25 回复:
    你们江苏华西村的。
    用户10xxx62 回复:
    哪个公社哪个大队。
  • 2024-05-02 11:00

    72年日值7毛多月收入2、30块真是超高收入。

    雪人 回复:
    他还一天 25 分工,估计没在农村呆过,队长都没有这么高工分。
  • 2024-05-04 07:30

    农村光靠种田是富不起来的。我们村从76年开始办社办企业,做些胶丸,小灯头等产品。社员的收入比邻村高出一大截,每10分工分能分1元多,算是当时公社里最富的村。

    用户97xxx59 回复:
    我们不能只祘经济帐,还要考虑人民的生存问题。当时如果没有人生产粮食,在西方的封锁下,我们吃什么呢?
    桐柏党振甫 回复:
    那时提倡生产队发展副业。光种庄稼,好一点只有吃的,花钱就成问题了…
  • 2024-05-02 03:09

    尔等工资真高

  • 2024-05-12 17:23

    我与作者同龄,有无副业是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无副业农村穷的叮当响!

  • 2024-05-03 10:15

    贫穷落后的根源

  • 2024-05-02 13:56

    当年跟社员挣钱一样的城市职工可以领养老金

  • 悲歌 25
    2024-05-02 21:26

    同龄人。大实话。

  • 2024-05-03 16:26

    出工不出力

    湘北佬 回复:
    那个时候能给你看什么病?要哪里才有医院你没点逼数?住的什么房子?你以为拿部手机就想出来跟你现在一样
    八千里路 回复:
    说生产队里社员出工不出力的,纯粹是胡说八道!我60年代人,我叔是生产队长,堂叔是大队林场场长,还有个堂叔残疾,是五保户,负责生产队里记工分,他们劳动真的都很积极,而且生产队要定期开会,社员畅所欲言,谁敢偷懒,他的工分标准就会下调。
  • 2024-05-17 19:31

    一元多,二元多一天的分值确实有,但那是风毛麟角,大多是几分到一角左右,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没有说,那就是每到农忙结束后农民义务兴修水利任务,特别是长江沿线的农民,都是自带粮食,由城区居委会安排到长江沿线的居民家里有条件的有床睡,没条件的就开地铺睡觉,从秋收以后一直要到年底才结束,从五八年大洪水以后开始到七十年代末结束,这当中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民最辛苦,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也参加过义务兴修水利工程的任务,我记得我所知道的最小的民工只有十二岁

    无聊来逛逛 回复:
    当年本地修水库确实是自带口粮,扯的是81年本地农村才通电
    用户17xxx97 回复:
    修水利没有错,中心思想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修的水利都是人民的,不过现在成了他人赚钱的财产
  • 2024-05-03 09:39

    当年拼命转户口,现在反过来了,你的嘴和脚不同步

    盛世民颜 回复: 张口笑
    现在又拼命非转农
    张口笑 回复:
    打胡乱说,90年以前农民做梦都想当工人,脱掉农皮
  • 威记 21
    2024-05-02 15:41

    生产队人人有工开同筹待遇,现在不知是否有?不干活的要被处理的,不知现在怎

    荡流年 回复:
    屁,有人的还是不一样的,有人干活轻松工分还高
    凌晨的豆浆 回复:
    股份制才牛逼[呲牙笑]奶奶比爷爷早两年去世,爷爷都去世差不多20年了,每年都还有分红,后面新出生的小孩一毛钱没有
  • 胡速 19
    2024-05-03 08:36

    那个时期绝大部分农村实行评底分制度,个体社员劳动一天最高底分为10分,每一年评一次。另外视工作时间和性质的不同是可能随机加分的。至于是否加分以及加多少分的决定权在生产队长手里。一个社员一年挣一万多分是不可能的,太离谱了。我当年就是生产队长,本人四零后

    金手指gjs 回复:
    老哥极大可能是赣州人。
    用户10xxx95 回复:
    听老辈讲我们那也是一天最多十分,但不是每年评,而是看什么劳动,如插秧、耕田之类就是最高分,但不固定,看工作量,即使工分少的也能拿高分,但是这高分要经过大多数人同意。像网上很多人说磨洋工什么的,工分就只能往少拿。
  • SSZ 19
    2024-05-12 09:28

    作者不像老农民!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回复:
    他就是在胡说
  • 2024-05-04 08:49

    你这种的生产队是央企吧?六九年我半年午季分红才两毛九分钱,当时我的工分是队里的最高分。

    用户10xxx47 回复:
    我69年出生的小时候我老爸就买有自行车了,村里好多人家都有
    槟榔 回复:
    地区差异
  • 2024-05-03 20:10

    我们生产队一个工分一毛九,穷死了,饭都吃不饱

  • 胡耘 13
    2024-05-02 10:50

    现在合作社,家庭农场更符合农村现时,东北,内蒙,青海,新疆,河西,宁夏有更合现代农业公司的土地自然条件。

  • 2024-05-03 15:03

    我们生产队分值是三分九厘,最高每天十二分。[笑着哭]

    顶峰一李白 回复:
    三分九厘是除去开支以外还是包括开支一起的。
  • 老丁 13
    2024-05-10 21:16

    这篇文章,整个都透露着虚假!也可能是我们西南地少人多的缘故吧!能问一下具体哪个地方么?!我们这边人均一亩地都没有(水田加旱土一块),到了年终结算不倒欠生产队都算好的了!

  • 章辉 12
    2024-05-04 05:40

    你吹吧,十五分一天。

    雪人 回复:
    农忙时,耕田的人,打早工,开夜工,可能有。
  • 2024-05-08 06:57

    胡说八道,你是哪里的?

  • LF 12
    2024-05-16 20:26

    编得好象真的一样,咋不上天呢

  • 2024-05-17 18:58

    不知道作者是口述历史呢,还是添油加醋外加道听途说,反正行文不像农民

  • cc 12
    2024-05-23 10:38

    说得挺好,全国各地是有差距的,有的地方确实差,地不好打不出多少粮食还没啥副业,一个工自然就没多少钱。我们老家70年代的时候还是不错,那时一个工能合到二块九毛钱,在当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属于中上层的收入

  • 2024-05-02 22:20

    我草,我们山东当年算是经济比较好的了。我们这边大部分生产队一个壮劳力一天弄个二毛五到三毛,你们真富[点赞]

  • SSZ 11
    2024-05-12 09:25

    一天工值1元多,你们那队真富!那时大多生产队一天工值1丶2毛!

    雪人 回复:
    我们近两毛,粗粮勉强吃饱,过年过节可以吃到米,甚至肉。
    用户17xxx97 回复: 雪人
    你能活着真不容易
  • 2024-05-22 06:47

    这个人的讲述开始就是假的。农村不可能近20岁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的。我54年的,73年高中毕业下放湖北洪湖农村,整个公社没有初中,生产队只有一个初中毕业生,5个小青年(16岁左右)都是小学毕业就参加劳动了。作者就算高中毕业,18岁到20岁在家闲着,可能吗?在讲一个工的价值,我们队是棉花地和水稻地共有,一个工10分,一个工3角8分(74年),另外有出早工和出晚工(农忙时),早、晚工都是2分。在洪湖基本没有大队有企业,生产队更不可能有。当时工值核算的单位在生产队,就算大队,公社有社办企业,也与生产队没有一点关係。当年江汉平原地区农村收入高的是天门县,主要是棉花产地,经济价值高,我哥哥下放的天门,一个工也不到6角。我们武汉市郊区菜农一个日也到不了1元钱。我不知道小编所在生产队是种什么可以到1元以上日收入?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回复:
    这说的非常真实
    Pkypbk 回复:
    这个人可能是个知青,还在留恋生产队人民公社
  • 2024-05-02 20:37

    这人,记忆力真好[点赞]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回复:
    他不是记忆力好,他是在胡说。
  • 2024-05-04 20:30

    小编,农民70年代,一年能存1000?你知不知道80年代万元户是啥概念?

    1100032 回复:
    八个都没戏
    天天就是忘羡啊_ 回复:
    小便胡说八道,好像进天堂一样。实际上干一年,还要倒找。
  • B845C 10
    2024-05-22 05:33

    小编说的不可信,或者说是并没有真在农村呆过。当年也有修过修地球的。平时男劳力出工一天记十分(女劳力记8分),大忙时男的记12分(女的记10分)。下雨下雪天不出工。也就没有工分记。至于一分值多少钱。这就取决于所在生产队的总收入了。穷的队一工分只有几厘钱。也就是说一个男劳力出工一天只能得几分钱。当时城里就是临时工干一天拿1.25元(当时125也是临时工的代名词。这个收入相当于二级工了。当时二级工一个月也就是35.5~36元)。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农村人(主要是年轻人)都想转城市户口(也叫农转非)。女孩子都想嫁城里人。不管对方做什么事情的。只要是城市户口就嫁…

  • 2024-05-23 12:36

    路总要一步步走的,集体的力量比个人大,所有的工作都分配到个人去完成。历史发展总有尝试和总结…

    嘉言懿行(程) 回复:
    又想把人集合起来让你们管?做农奴有瘾啊?
  • 2024-06-12 22:05

    小编不骗人大体属实我是60后出生

    良心做人 回复:
    你出生就能劳动?牛啊[呲牙笑]
  • 2024-05-04 15:56

    我们那里黑龙江的,生产队日值是2.2元,每天大约3.3元,副业有酒厂,肥皂厂,砖厂,粉条厂,我们那里农村比一般工人强!!!

  • 2024-06-03 11:19

    我59年初的生日,文章描述的是事实。

  • 2024-05-19 01:13

    农村丶农业丶粮食必须回到集体经济。如果土地丶粮食种植被资本掌握,粮食价格就会像现在的韩国丶日本一般,到时总有一部分人吃不饱丶饿肚子的现象发生

    用户61xxx07 回复: 用户17xxx28
    韩国
    用户17xxx28 回复:
    韩国和朝鲜,哪个饿肚子的人多?
  • 2024-05-21 12:18

    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我知道你说的是实话。[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23 06:43

    请作者现在就去朝鲜,那里能满足你所有的梦想。我们需要自由市场经济,不想再回到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无自由的时代。

  • 2024-05-27 07:50

    中国太大了,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比较富裕,有的地方比较贫穷,这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 2024-05-28 14:06

    生产队大锅饭,干活就是磨洋工泡工分,傻瓜才会出力,就这样穷耗着,一年所得不够糊口。

  • 2024-05-28 15:09

    我是60年代的人,我记得七十年代那时候生产队成年男劳力一天十分工,合计收入5分钱—1角钱/天。小编这个生产队收入是天花板级别的了。

    WYZ451336 回复:
    小便还大便都分不出这货
  • 2024-05-03 15:10

    当时的农民收入比工人高,比县长高,所以现在退休金120你也别抱怨![得瑟]

  • 2024-05-23 09:41

    你幸福,反正在生产队干活,我从来没有见过发现钱的

  • 2024-05-08 08:48

    我们那里一个棒老力干一天活日值两毛钱,可以买一盒白河桥牌子的香烟[呲牙笑][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5-08 11:07

    小编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快乐人生 回复:
    你确定吗?改革开放以后才算是能吃饱饭了吧?还想回到以前吃不饱饭的时候?
  • 2024-05-20 12:27

    屁话。

  • 2024-05-20 23:45

    那时候有的农民一天工分都买不了一包1毫半的烟,我们下乡农场傍边的生产队在当时是比较好的,平均一个月收入只有十五元左右,只有个别生产队能高一此,但也不会超过二十五元。

  • 2024-05-21 19:50

    我所在生产队十分一天分值是一元左右,不是纯货币收入是包括向生产队购买实物开销在内的分值。

  • 2024-05-22 10:04

    以前农民做梦都想当工人

  • 那时一个工(10分)平均一毛五。有的村工分比较硬,干一天一个工。有的村比较软,干一天二个工。农忙加班,公分比较高。平均下来,一个工人相当于八个农民。

  • 2024-05-06 05:29

    小编说的只是个别现象,我们这边当年知青到农村可艰苦多了,日值3-4角钱,少的5分钱。

  • 2024-05-22 22:17

    我这里那时候干一天才八分钱。

  • 2024-05-28 13:59

    我73年的,还一天都吃过红著了,我记得那时读小学,我一天吃半碗米饭,我大哥二哥一起分半碗饭,大姐二姐只有看看的份,现在国家富了,也把年人惯坏了。稍有不如意,就开始闹心了。

  • 2024-05-31 15:36

    中国有9600平方公里,有好的十分工,一块多,有中等的,十分工,5角钱,差的,十分工一,二角,好的是极少数,中等的,一小半,差的是大多数。这是大实话。

  • 2024-06-05 14:27

    老农民叫上工,有工分。

  • 2024-05-03 17:52

    现在城市户口回农村,农村不接受,农村土地值钱

  • 2024-05-21 11:37

    国家大了,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富裕的地方,就有贫穷的地方

  • 2024-05-22 11:22

    说的确实这种情况[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30 13:08

    那個時候我做木工,一天兩塊錢,在隊裏做工的一塊錢一個工

  • 2024-06-14 00:25

    小编在天堂上班吗?

  • 2024-06-13 13:25

    管库员笑了笑说:你们都说吃不饱,骗人的,我四个兜里都装着花生米,随地随时吃,都吃腻了!

  • 2024-05-03 07:56

    前提是土地肥沃,人人有积极性,出工又出力,没有收益,大家磨洋工,就是分黑、超支,闽南语谐音是“臭机”啦。

  • 2024-05-13 00:01

    广东能容纳的了四五亿人打工,真的是TM的吹

  • 2024-05-29 17:16

    你应该去老少边穷地区体验一下生活,虽然都是农村,确天壤之别!

  • 2024-05-28 23:44

    知道什么是 七分头 再出来说话

  • 2024-05-31 02:05

    走集体道路才是我们广大人民的光明大道。

  • 2024-06-02 01:26

    当时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农村的是二角三角一个全劳力报酬,年青人抽不起一角三分包的大红鹰香烟,中老年流行长杆子土烟。

  • 2024-05-31 18:31

    你们可能是东北地区或江南地区,条件比较好。我老家就很穷,男人最高十分每天,一个三千分,好的时候每天几毛钱,差的时候每天几分钱。在国营单位工资三十块钱每月是相当高的工资了,很有面子。

  • 2024-05-29 12:27

    我是农村出身的,文章里说的跟我们不一样

  • 2024-05-29 16:03

    不可能的,就是有钱也分不出来的,分多少钱需要公社批的,公社不会批的,信用社也不会给你提钱的。一看你就是瞎编的。那时候工厂计件制工资高,但是超过一定数额,也会截一部分不发,留到低的时候补发的。

  • 2024-06-09 14:12

    小编真会骗人!

宜百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