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增长,有望进一步加速能源转型

全拓数据 2024-04-24 11:37:57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世界各地加大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而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抑制全球进一步变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世界各地提倡“碳中和”理念,目的是在于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化发展。各国开始利用新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由于中国的光照资源充足,因此光伏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发电系统,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光电转换成产业链条为特点。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经过多年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家庭用户太阳能电源到通讯/通信以及石油、海洋、气象等众多领域都可以见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光伏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迭代更新不断,目前已在全球市场取得领先优势。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30.25GW,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419.85GW,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4倍增长。预计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480.24.GW。

2017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1182亿千瓦时,到2022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3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9%;202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4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2%。从利用小时数来看,利用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471小时,华北地区1229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内蒙1558小时、吉林1536小时和四川1529小时。

多晶硅作为光伏晶硅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是光伏产业链重要的上游环节。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已成长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基地。据全拓数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多晶硅实现年产量68.7万吨,同比增长27.5%,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1%。

我国硅资源储量丰富,目前,我国保有储存硅石矿150处左右,其中以西北地区最为富足,共计保有矿石储量19.1亿吨,占全国保有矿石储量的48%,利用率为7%。随着国内多晶硅企业持续扩张,技术进步,开采成本降低,产能提升,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自给率从2019年的75.4%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85.5%,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

“十四五”的5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节点。光伏发电将在中国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加速融合,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水平逐步提升,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快速发展的行业。

全拓数据认为,在平价、双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新能源“潜在需求规模”急速扩张。光伏作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最低成本电源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其发展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市场将迎来市场化建设高峰,光伏需求将持续维持高速增长,有望进一步加速我国能源转型。

1 阅读:135

全拓数据

简介:全拓数据是国内专业的大数据应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