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教授”赵忠尧:用菜罐救中国核工业,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子牙童趣铭人记 2022-10-14 09:08:27

很多人估计不知道,在我们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号称“乞丐教授”的人,他被称为核物理界的无冕之王。众多核弹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是他的学生,学术成就斐然。被美国科学界重视挽留,却毅然回国,抱着咸菜罐,流亡半个中国。他就是赵忠尧,这位教授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1937年,是赵忠尧一生中最狼狈不堪的时刻。昔日风度翩翩的教授为了国家的科研前途,扮成乞丐,抱着咸菜罐流亡半个中国。好不容易到达清华门口,还因为破破烂烂的形象受到保安的质疑、驱逐。没人敢相信这是那位儒雅的教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赵忠尧生于1902年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来,不负众望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了自己的物理之路。毕业后,更是直接得到了清华大学任教的资格。在这里,赵忠尧的眼界被不断拓宽,深感我国科技的落后,渐渐萌生了赴美留学的想法。

经过不懈努力,考入了加州理工学院,拜密立根教授为师。这位教授可了不起,专业方面没得说。有着如此优秀的导师,赵忠尧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在一次实验中,成功发现了正电子,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但是在当时没有人在意一个留学生的发明报告。

谁料两年后,一个美国科学家却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很多人为赵忠尧鸣不平,明明是他应得的荣誉。但是赵忠尧一心沉浸在科研世界里,丝毫不介意这件事。也正是这种一心向学的精神,得到了英国卢瑟福教授的赏识,送给了他一份超级大礼。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学成后的赵忠尧即刻就想回国。但是美国方面深知赵忠尧的实力,不愿放人。他的导师也都来劝他好好想想,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回去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是赵忠尧非常坚定,他留学的初心就是科技救国,不可能对受难的祖国同胞置之不理。

多方斡旋后,赵忠尧顺利回国。还带着当时卢瑟福教授送给他的50毫克镭,要知道当时世界上镭元素都非常稀少,这些镭足以让中国的核物理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1931年,祖国动荡之际,赵忠尧回国了。把自己千辛万苦带回来的镭捐给了清华大学,在那里开启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课程。清华校园,人才济济,从来都是实力说话。专业过硬的赵忠尧很快就在师生间立足,教出的学生也都是钱三强这种杰出科学家。那醉心科研的教授,为什么会变成颠沛流离的乞丐呢?

卢沟桥事变,整个华北平原岌岌可危。日寇开始惨绝人寰的扫荡,清华北大等一众高校开始组织南迁,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全部师生准备南下时,赵忠尧却折了回去。他想起了放在实验室的镭,这么重要的科研物质,假使落到日本人手里,对中国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他求助梁思成,不顾危险拿到了镭。

到手之后,又一个难题紧跟而来。现在到处都是日寇,该怎么成功地把镭送到后方呢?稍加思索,为了不惹人注意,难民队伍里多了一个乞丐。

要知道那个年代,打扮得越低调越好。赵忠尧脱下西装,换上寻常的麻布衣服,混在南下的难民队伍里。50毫克镭,他放哪都觉得不安心,只得装在一个咸菜罐里,一直抱着。一路颠沛流离,各种艰辛可想而知。没多久,赵忠尧的外形就与真乞丐相差无二了。

好不容易抵达清华的临时安置处时,赵忠尧激动地想冲进去。谁料被保安拦下,保安并不相信这个乞丐会认识清华校长。

好一番纠缠,幸好校长梅贻琦正好经过,赵忠尧赶快叫住他。梅贻琦不敢置信的看了好久,才认出来这是昔日讲究的好友,两人抱头痛哭。赵忠尧赶快拿出了一路小心护送的镭,整个人才松了口气。尽管当时因为镭的巨大放射性,赵忠尧的胸口已经被磨出深深的血印子。但是他非常兴奋,终于替多灾多难的祖国留下了这笔重要的财富。

之后,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太差,赵忠尧赴美继续深造。在看到美国实验原子弹的现场,赵忠尧完全被震撼,决心要为中国核武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那时候,很多美国科学家是瞧不起中国科学家的,不肯提供一点帮助。赵忠尧只能自己探索,也幸好一个美国科学家非常欣赏他,低价卖了一台制造原子弹最关键的加速器给他。这名科学家也正是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叔叔,约翰·特朗普,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赵忠尧一行人知道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毅然踏上回家的道路。尽管被美国监禁、威逼,他们都不曾屈服。破除重重万难回国后,赵忠尧开始筹备核物理实验室,研制出了至关重要的加速器,为我国的核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学生邓稼先、钱三强等人也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赵忠尧的名声配不上他的成就,但是在那个有信仰的时代,这些科学家根本不在乎这些虚名,只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对这位乞丐教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留言告诉我们吧。

1 阅读:138

子牙童趣铭人记

简介:人物解读传递正能量,子牙童趣与尔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