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134」苏德最后血战·二十一——血战斯大林格勒终章

从安看历史 2023-06-10 19:57:07

虽然曼施坦因极力劝说保卢斯放弃不主动突围的命令,向援军方向进攻。

但在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后,保卢斯还是因为害怕背上战场抗命的罪名而拒绝了曼施坦因。

最终,突进到距离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只有30公里的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被苏军打了回去。

1943年1月,苏军通过“木星行动”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支德军之间的距离扩大到超过250公里。

至此,保卢斯军团再无任何获得增援的可能。

1月8日,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保卢斯发出投降的最后通牒。为了逼保卢斯尽快做出决定,苏军还在不断缩小包围圈的范围。

1月22日,德军的补给来源——古门拉克机场被苏军占领。这意味着德军本来就不充足的空中补给将会彻底断绝。

不过就算如此,德军仍然在继续顽抗——苏联将投降后的待遇都快说出花了,但几乎所有德军都认为,只要投降,就一定会生不如死。

因此,一场激烈的巷战再次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爆发开来——只不过,德军成了守方,而苏军成了攻方。

这一举动拖住了一些时间。在战斗过程中,苏军发现德军剩的人比他们预计的要多不少。因此,苏军放缓了包围圈的收缩脚步,转而开始巩固防线。

保卢斯将情况如实上报,请求希特勒允许他们投降。与此同时,曼施坦因也极力劝说希特勒同意保卢斯的请求。

但希特勒回绝了保卢斯的要求,并且要求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人。

而希特勒对这个决定的解释是:投降的政治宣传没有可信度。投降的人会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液,然后痛苦的死去。

1月30日,保卢斯被晋升为德意志帝国元帅,拿到了德国陆军元帅节杖。

希特勒此举的意义已经很明显了——他希望保卢斯能够带领部队抵抗到底,然后壮烈殉国。因为在德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投降的帝国元帅。

31日,保卢斯回电:

“第六集团军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责任,铭记自己发出的誓言。为了元首与国家,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弹。”

而就在同一天,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司令部被苏军攻陷,司令部全体被俘,保卢斯宣布投降。

保卢斯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从司令部逃出的一名德国发报员在2月1日向德国发回了一封著名的电报:

“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台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司令部!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敌人已经打到门口,我即将破坏电台。”

1943年2月2日,被围在斯大林格勒北方的德军残部也宣布投降。

至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式结束。苏军获得了这一场史诗级战役的胜利。

在清点俘虏时,苏军还获得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投降的德军中,有1名刚刚新晋帝国元帅,3名德军中将,23名德军将官,以及超过2000名德军校级军官。

根据德军的记载,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军的伤亡人数超过百万,整个第六集团军几乎被全歼。除了投降的人之外,仅有不到3万伤兵通过空运撤离。

对于这场战役的战损情况,苏军并未公布过官方数字。但根据记载估算,对比德军的损失,苏军只多不少。

之后,苏联用事实证明,德军对俘虏待遇的猜想:

是对的。

根据官方数字,投降的德军俘虏总共91000余人。最终活着回到德国的,不到6000。其他的都被发配到各种苦寒之地去进行超负荷劳动,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劳动的过程中。

而对于那些德军高级军官,苏军也充分榨干了他们的价值——在苏军的安排下,他们成为了反对德国,反对法西斯的政治宣传工具。

而这一操作,对德国国内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毕竟这些高级军官的职位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这一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德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之后,德军的力量再也不复从前。

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展现了他们的进攻极限;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就已经开始拥有大规模反击的实力了;而在接下来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就已经完全无力抵抗了。

用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的话来说:“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已被打断了。”

至此,二战的走向开始转变,德国的败亡,已经无法挽回了。

下期预告

苏德最后血战·二十一——库班上空的喋血空斗

1 阅读:187

从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