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放着官家贵女不要,非要“破烂货”进门的贺母,把亲外甥女当棋子

狐小仙 2024-02-14 08:26:56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二百期:最近一直在说贺母,起初,小仙儿只觉得道理对她行不通。然而,细看之下,她的心思也不简单。

01

原著中,贺母身上有两个特点:体弱多病,以弱凌强。

体弱多病就不用说了。

可是,作为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贺母竟然一次次用“孝道”去绑架贺弘文,让他去做违背心愿之事。

起初,小仙儿只是觉得贺母糊涂。然而,细看之下,她像极了一个人,让曹锦绣进门,也是另有心思。

02

贺母与王氏,在某种程度上极其相似。只是,贺母没有王氏那般听人劝。

盛家的当家主母王氏性格跋扈,贺母却很温柔。可是,细看之下,两个人有太多的交叉点。

其一,都没有姐姐嫁得好。

王氏嫁给了父亲早亡,依靠嫡母活下来的盛紘。作为历经三朝不老的能臣干吏王老太爷将嫡次女的王氏嫁给盛紘,是妥妥的低嫁。

相比之下,王氏的姐姐康姨母嫁给了世家嫡子康海峰。王家老太爷和康老太爷都是先帝的股肱重臣,两家算是门当户对。

贺母嫁的白石潭贺家的嫡三子,虽然会分得家业,可夫婿却是个短命的。相比之下,她的姐姐曹姨母嫁给了做官的曹姨夫。

其二,都被姐姐瞧不起。

出嫁前,王氏愣头愣脑,康姨母却是京城有名的才女。所以,康姨母自然是瞧不上王氏的。

王氏嫁给盛紘后,就随着盛紘去偏远的地方赴外任了。

那地方偏远到什么程度呢?王氏生了华兰后,连个像样的奶母都找不到。

康姨母呢,做了康家嫡子的媳妇,夫婿在朝为官,家公在朝为官,自己又是康家未来的女主人。

贺母的夫婿过世后,曹姨母瞧着贺母是孤儿寡母。

甚至,贺母提出要与曹家结亲,为贺弘文聘了曹锦绣时,曹母不顾念姐妹情分,口口声声要把闺女高嫁!

其三:姐姐落败,前来求和。

王氏与康姨母的感情并不好,直到康海峰仕途无望,康家落魄了,康姨母时常写信来向王氏诉苦,还要将嫡长女康允儿嫁给盛长柏。

只是,盛紘与盛老太太暗渡陈仓,为长柏定了海家的嫡次女海氏。

曹家作为小梁山案中的首恶官吏,被发放凉州得到大赦偷偷回到京城后,曹姨妈开始跟贺母姐妹情深了,还非要将曹锦绣嫁给贺弘文为妻。

此时,贺老太太与盛老太太已经要为明兰与贺弘文过小定。

作为婆婆,盛老太太与贺老太太都为儿媳妇从家世与助力上,分析过孙子婚事的利弊:

盛老太太告诉王氏:海家是清流世家,康家是落魄世族。定是海家对长柏的仕途更有助力。

贺老太太告诉贺母:盛家父子官运亨通,明兰虽然庶女,却比一般嫡女还要能干。所以,迎娶明兰,才对贺弘文更有助力。

然而,王氏听进去了,贺母却将婆婆贺老太太的忠言当成了耳旁风,也暴露了她的小心思。

03

死前都要护着曹锦绣进贺家门的贺母,她想要一个证明。

原著中,有一件事很蹊跷——贺母不是一个长命的,然而,她却活到了明兰的儿子可以议亲的年纪。

所以,有三点,让人不得不起疑。

其一:贺母的身体是一个谜。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相看媳妇的第一个条件,应当是对方身体康健吧。

换句不太好听的大实话,谁家也不愿意娶一个病秧子或身有其他问题的媳妇回来吧!

东昌侯府花团急促时,作为秦家的嫡长女大秦氏也因为身有重疾,子嗣艰难,一直无人上门求娶。

同理,贺母若是出嫁前就体弱多病,贺家一定也不会求娶。

若是说贺弘文的父亲与顾偃开一样眼瞎,倒是有可能。然而,贺老太太与贺老太爷却不是第二个宁远侯府夫妇。

顾偃开的父母宁远侯夫妇心软,迎娶大秦氏进门,怕儿子丧命战场;后来,有不得已接受大秦氏不尽嫡子媳妇的义务。

然而,贺老太太的手上是沾过人命的,她没有那般心软。贺老太爷对于儿媳妇的贺母的糊涂作为,也会训斥道:

“你是我贺家人,不姓曹!曹家贪赃枉,罪有应得,念着亲戚的情分帮一把就是了,他们还蹬鼻子上脸了,整日闹的贺家不得安宁,这种不知好歹的东西便早该逐出去!你若实在惦记曹家,就与你休书一封,去曹家过吧!”

所以,贺母嫁给入贺家,甚至生下贺弘文时,她的身体都是健康的。

其二:贺老太太是医药圣手,贺母却是个药罐子。

贺老太太姓张,娘家是三代御医院正的张家。

贺老太太自幼便在娘家学医,于妇人内症最是了得。所以,华兰生了嫡长女后,多年未孕,看了许多大夫都瞧不好的病,贺老太太几副汤药下去,就一个接一个得生。

可是,贺母缠绵病榻多年,如果贺老太太无能为力,大可求助娘家。为何贺老太太只对盛老太太说:“可怜他们孤儿寡母,我才将弘哥带在身边。”

这里只有一个可能,贺老太太能治贺母,只是她不想。

从心理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久病缠身的人,贺母想要的可能只有一个——健康,证明自己的能力。

原著中,曾写过王氏与康姨母和好的原因——她与大姐感情并不甚好,当年闺中也闹过吵过,可是后来盛家和康家此消彼长,情势调转,她姐姐便常来信哀叹诉苦,几年前便开始游说结亲的意思,恭维奉承的她十分舒服。

所以,王氏与康姨母恢复姐妹情的前提先是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是血源的牵扯,最后才是姐妹感情。

这套理论同样可以放到贺母身上。

曹家从凉州回来后,五旬的曹姨母面相衰老,纵然擦着厚厚的粉也遮掩不住黑黄粗糙的皮色。

十七八岁的曹锦绣,弓背含首,形相瘦削的厉害,一身银红锦缎的衣裳,只是领口袖口的暗金绣纹都褪色了,显然是陈旧磨损的衣物了,露在外头的一双手显得枯瘦干瘪。

曹姨母这般的落魄,已经满足了贺母的虚荣心。然后,曹姨母与曹锦绣再一哭求,贺母就心软了。

不过,贺母答应曹锦绣进门后,是她还有一个执念,也引出了贺母身体不好的第三个疑点。

其三:贺弘文的父亲过世后,偌大的家产,一直由贺老太太把持。

贺老太太曾说过儿子过世后,她就做主将家业分成三份。其中,给贺弘文母子的最多。

这般行为相当于提前分家,那份产业当然是要由贺母保管。可是,贺母身体孱弱,活着都是幸运,管理诺大的家业,显然是没有精力的。

所以,贺弘文未成家之前,产业一直由贺老太太保管。

曹家人找上门来的时候,贺老太太冷冷地对贺母说:“你给我把手指缝合拢些!我从老大老二那儿分出厚厚一份家业给你们孤儿寡母,是将来给弘哥儿成家立业的,不是叫你去贴补曹家的。儿子和曹家,你分分轻重!

这会儿我替你掌着产业也还罢了,待我咽气了,照你这么个软性子,若不寻个可靠的孙媳妇,还不定这些都姓了曹呢!我把话都与你说清楚了,到底是你讨儿媳妇,你自己个儿想吧!”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贺母的“软性子”不是夫婿过世后,身体孱弱才有的,而是,一直是这样。

所以,当初贺母为贺弘文向亲姐姐求娶曹锦绣时,曹姨母敢那样说,也料定了贺母不会生气。

甚至,曹家显赫时,贺母为了笼住姐姐曹姨母好处也没少送。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贺老太太让贺母病着,从没想过要她的命,只是向她无力管家,不至于将偌大的家业,因为她的“心软”而败光。

就如王氏被康姨母撺掇,给盛老太太下药,也只是想让盛老太太时常缠绵病榻,无力管家而已。

当然,贺母的智商想不到这层利害关系,可这不妨碍她的小心思啊。

明兰虽然好,与贺母终究是没有血缘关系。过门后,明兰定会恭敬服侍贺母,却始终是婆媳,还是隔了一层。

曹锦绣却不同,是贺母瞧着长大的,还与贺母有着血脉关系。过门后,贺母与曹锦绣的关系也比她与明兰亲近。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明兰是贺老太太想要的孙媳妇,贺母想让曹锦绣进门,只是想证明自己选的人,也很好,并不比明兰差。

然而,贺母错了。

曹锦绣进门后,应了明兰激怒曹姨母后,曹姨母下意识的那句话:“你干脆说,我家锦儿进门是家乱之源好了!”

04

纵观贺母的所作所为,众人只是觉得她糊涂拎不清,分不清儿子与外甥女孰轻孰重。

曹家人将曹锦绣嫁入贺家,只是想她从贺母那不断地拿银子,供他们挥霍。

然而,没有人知道,贺母为自己的虚荣心,并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将曹锦绣当了棋子。

不过,贺母在世前,曹锦绣这颗棋子日子过得顺遂。可贺母过世后,曹锦绣的日子就惨了!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0 阅读:12

狐小仙

简介:每个人都渴望有个依靠,整个人也不浮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