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华为“回归”,库克表态本季度:对中国市场感觉很好

三叔科技 2024-05-05 00:34:14

苹果每一代的iPhone都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此同时每一季度赚了多少钱,同样牵动着不少股东们的心。

5月3日,苹果公布了最新财报。

在截至2024年3月的第二财季,该公司总营收同比下滑4.3%至908亿美元,iPhone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0.5%至460亿美元。

有人将它归结于全球经济下行;

有人将它归结于中国市场需求下降;

更有人称,这是“老对手”华为的强势回归的结果。

好巧不巧,这位“老对手”也在此前公布了季报。

2024年华为一季报,营业收入约1784.5亿元,同比增长36.66%;归母净利润约196.5亿元,同比增长约564%。

而在手机业务上,华为的表现则更为抢镜。

据Canalys的报告,2024年一季度华为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历经13个季度的坎坷重回第一。

出货量为1170台,市场份额则达到了17%。

上岸第一刀,先斩同道人。

华为强势“回归”后,受到影响最大就是高端市场赛道。

在同一赛道的苹果在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9.1%,是2020年以来在中国市场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

但苹果方面好像并不慌,尤其是库克。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2024年1月至3月)整体销售额同比下跌4%,其中大中华区下跌8.1%。

但库克却对媒体表示,对中国业务长期前景仍持正面看法,称第三财季(4月-6月)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将有所增长。

库克又表示,他对中国市场感觉很好,更多的是考虑长期的情况,在中国的业务除了iPhone之外,还有其他需要努力的方向。

之所以库克会有如此感觉,还是主要对手华为还不是一个完全体。华为的芯片,仍存在不确定性及产能不足等问题。

此外。

苹果的“高利润率”,依然是库克“信心满满”的强有力后盾。

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研究数据显示。

2024年第一季度,三星取代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占出货量的20%。

但对手苹果却在第一季度拿下了另一个纪录。

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370美元(约合2679元人民币)。

该季度,苹果手机均价高达900美元(约合6517元人民币),创造了其第一季度有史以来最高的均价。

三星手机的均价是336美元(约合2433元人民币),排名第二,也达到有史以来三星手机的最高平均售价。

而全球销量排名靠前的中国品牌,平均售价却令人咋舌。

小米手机均售价159美元(约合1151元人民币);

vivo均售价211美元(约合1528元人民币);

OPPO均售价257美元(约合1861元人民币)。

作为消费者而言,谁能将手机“底线”测出来,谁就是一家好厂商。

但对于厂商本身或者本土产业而言,也许并不算是一件完完整整的好事。

有人可能质疑这一点。

咱们就以2023年的数据,来分析一下。

2023年,全球共计销售11.7亿台手机。

其中,高端手机(超600美元)的销量同比增加了6%,占全部手机销量的24%,大约在2.8亿台。

就是这2.8亿台手机的销售额,却占了总销售额的60%,其余8.9亿台手机抢夺剩余的40%。

而这8.9亿台的主力军是中国手机厂商。

说完销售额,说利润。

2023年二季度,也就是华为Mate 60系列回归的前一个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销量前十的机型从前至后分别为苹果iPhone 14、苹果iPhone 15 Pro Max、苹果iPhone 14 Pro、苹果iPhone 13、三星Galaxy A14、三星Galaxy A54、三星Galaxy A14 5G、三星Galaxy S23 Ultra、三星Galaxy A04e、三星Galaxy A34。

与此同时,该机构还称,在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收入的45%被苹果公司一家收入囊中,苹果手机的利润则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85%,三星、华为等其余所有手机厂商的利润仅为15%。

三星再拿走两位数的利润,剩下不足5%的利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销量的中国厂商再哄抢。

而这个情况在5年前并非如此。

Counterpoint Research当时给出一组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约120亿美元。苹果iPhone拿下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66%、约80亿美元;

剩下34%的利润由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瓜分,其中三星占比17%;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还能占17%。

利润也说完了。

销售额不高,利润更是低的可怜,这就导致厂商们的研发能力严重受限。

当然高利润并不意味着高研发投入,但低利润就一定意味着低研发投入。

无心伤害任何一家中国手机厂商,为了直观还是举几个实例。

2023年5月,OPPO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ZEKU业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

哲库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

还记得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在2019年时的雄心壮志,“未来三年,OPPO将投入500亿研发预算,除了持续关注5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还要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

500百亿的研发投入,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经4年突然宣布终止哲库业务,让人心中不禁唏嘘,同时也不禁感慨,芯片研发是真的吃钱、吃人才啊!

2023年8月,星纪魅族芯片研究院裁员解散的传闻,公司回应称,“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星纪魅族集团决定终止自研芯片业务”。

又一家……

还有小米的处理器芯片,至今也没有太过确切的推进消息。

仅仅是一个SoC芯片,就让不少厂商望而却步。

他们有的并不缺乏市场的支撑,用户体量上并不比华为少。

他们缺的是足以支撑研发周期的资金,以及能与国际半导体领域技术同步的人才。

咱们也可以简单归结于一点,就是没那么多钱。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中,几家涉及手机整机业务的企业研发投入、营收、占比等数据如下。

1、ALPHABET(谷歌母公司) 美国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370.34亿欧元/2651.75亿欧元/14.0%;

2、META(脸书母公司) 美国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315.20亿欧元/1093.28亿欧元/28.8%;

3、微软(MICROSOFT) 美国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254.97亿欧元/1986.83亿欧元/12.8%;

4、苹果(APPLE) 美国 科技:硬件和设备 246.12亿欧元/3697.06亿欧元/6.7%;

5、华为(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中国 科技:硬件和设备 209.25亿欧元/862.05亿欧元/24.3%;

6、大众(VOLKSWAGEN) 德国 汽车和零部件 189.08亿欧元/2792.32亿欧元/6.8%;

7、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电子和电气设备 184.35亿欧元/2235.93亿欧元/8.2%……

试问,每年投个一、二百亿人民币的厂商怎么跟这些巨头在研发上比?

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很多声明上,都在说自己有研发能力,但真正付诸于行动的企业很少,能坚持下来的更少,能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朝一个方向推进的企业,几乎就只有华为一家了。

说回来。

美国可以允许“中国制造”的手机遍布全球,也允许销量上占“半壁江山”,甚至超越“苹果”都没问题。

小编始终认为,真正让美国动杀心的是另一件事。

2021年,苹果在中国市场拿下22%的市场份额,这是自2015年12月以来再次登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

而在期间,苹果一直被压着打,且市场份额每年都在递减。

苹果重返第一后,赵明出来说了一句得罪人的话,不要以为华为空出了市场,就认为理所应当由几个国产品牌瓜分,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什么意思?

即便华为一个品牌完全倒下了,其余国产品牌并没有能力接住空出来的市场。

话说回来。

美国为什么必杀华为?

因为,利润啊!

因为,钱啊!

2018年8月,由华为海思打造的麒麟980芯片横空出世,它是业界首次采用7纳米工艺并搭载两个NPU的芯片。

“你可以抢苹果的市场份额,你可以卖到全球各个角落……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给我赚钱啊!”

这就是美国人的心声。

此外,这也是一个双杀局。

去年6月,推特用户 Derrick 透露,骁龙 8 Gen 2 的售价为每颗160 美元(当前约合1158 元人民币)。

苹果A16 仿生芯片的成本每颗110 美元,比高通骁龙 8 Gen 2 的报价便宜 50 美元。

成本控制说了不算,中国手机厂商拿什么跟苹果在高端赛道上厮杀?

华为难,相当难!

难在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苹果,还有一个将高通、微软、英伟达、谷歌、甲骨文……整合在一起的XX机器。

但……

华为又何尝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背后有不嫌弃Mate50是4G手机的千万忠实用户;

他背后还有日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他背后还有正在尝试突破限制的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

有人说,华为Mate 60Pro 是一次震惊全球的华丽转身。

震惊全球,我认可,但谈到“华丽转身”还为时尚早。

芯片性能依然与同代产品存在差距,产能上也有不足。此外在操作系统上,仍需一场关乎生死的考验,同时海外战场的布局限制重重,还有令人抓狂的舆论导向。

这必将是一个继续卧薪尝胆的过程。

此一役,关乎华为,也关乎中国企业,更关乎你我!

部分配图、参考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放弃自研芯片?OPPO突然终止哲库业务》;参看消息《“对中国市场感觉很好”,库克看好中国业务长期前景》。其余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0 阅读:204

三叔科技

简介: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