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擅治多种儿科疑难杂症,其事迹被拍成纪录片

慧雅堂 2024-02-12 15:16:51

董廷瑶(1903—2000),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中医儿科世家。董老从事中医儿科工作70余年,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敢于创新,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1959年晋升为上海首批主任医师,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将其事迹拍摄成纪录片《儿科泰斗》 ,以彰显其业绩。

董廷瑶1903年出生于宁波,其父是儿科名医董水樵。当时,董水樵已经46岁,老来得子,因此倍加疼爱,但是也倍加严厉。

董廷瑶7岁时,父亲就为其延请当地的一名秀才教其学习经史子集,打下了极为深厚了国学功底。15岁时,跟随父亲学习《素问》《灵枢》和汉唐方书,同时随父侍诊。经父亲的悉心培养,学业猛进。但是,董水樵却意外去世。18岁的董廷瑶独立撑起“董氏儿科”的大梁。

董廷瑶秉承父亲遗志,白天行医,晚上学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疗效显著,不到几年,就成为当年的名医。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董廷瑶一生坚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座右铭,始终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治疗,始终保持一颗“仁心”。

抗战全面爆发后,董廷瑶逃难至上海,从此就在上海悬壶济世。

1958年冬天,一场麻疹疫情在上海蔓延开来,大量儿童不幸感染,由于没有特效药物,死亡率一度高达10%以上。董廷瑶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迅速组织开展对患儿的救治。他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麻疹的特长,结合气候特点,创立“解毒活血方剂”,收到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董老也因此闻名上海,成为上海首批中医教授。

董老在继承“董氏儿科”独特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比如,他提出了“轻、巧、简、活、廉、效”的小儿用药六字诀,成为儿科用药的指导性原则。

董老著有《幼科刍言》《幼科撷要》两本专著,其中《幼科刍言》获得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幼科撷要》获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6

慧雅堂

简介:健康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