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雕塑里的装饰性和唯美情调

大家高端访谈栏目 2024-03-13 16:30:12

@高端访谈《大家》栏目

一般来说,艺术家的胎性乃天生而成。但是,韩美林艺术中的装饰性与作品所彰显出的情调深藏于每一个细胞中如同胎性的表现,却是后天的教育和一如既往的爱好所造成的。

韩美林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在装饰艺术的造型和表现情感方面,耳濡目染于前辈的教导和示范,立定了厚实的基础。从此以后,他艺术中的每一个方面都饱含着浓烈的装饰性与唯美情调,包括传承文人艺术的“写”的水墨画,以及中国传统的“书法”。

《亲》

韩美林的雕塑作品吸收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髓,借鉴了古代图案造型的艺术语言,注重装饰和唯美情调,创造了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审美风格。装饰性是韩美林雕塑个性魅力之所在,而唯美情调则是他对美好生活执着追求和无限爱恋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或以生动的造型、流畅的曲线营造公共空间的视觉效果;或利用雕塑特有的体量感获得接近于生活真实地体验;或以富于巧思的设计与周边环境默契,使之融汇到特定的审美情境之中。

在他的设计中,他有时候选取一个局部,有时候把一些局部放大。不管是龙凤还是其他的造型,都把古人所热衷的对动物翎毛、尾翼的装饰,更加夸大到一种极致,而当这种夸大的表现施之于雕塑上的时候,则强化了这种装饰性的特征,也使得他在造型方面不同于其它。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说六朝的陵墓雕刻已经表现出了中国雕塑中的装饰性的话,那么,韩美林把这些装饰性的因素放大成属于他自己的形象符号,创造了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审美风格。

《天马骄嘶》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历史性的不同,韩美林的装饰性雕塑不同于一般。他把装饰性的语言运用到一个娴熟的地步,并努力改变了人们过去审视雕塑的习惯,在现实性之外增加了装饰性。于是,装饰性雕塑就成了与写实性雕塑相对应的一个现代雕塑流派,而韩美林也就成了这一派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因此,在六朝陵墓雕刻强调体量感和气势的基础上,韩美林作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推展。他深知现代的公共空间中已无须古代陵墓雕刻中的那种帝王的威严和气势,所需的是能够与当代社会相吻合的那种吉祥和谐的氛围。因此,他减轻了作为雕塑核心的体量感而把重点放到了这种装饰性雕塑的装饰性方面,让人们在面对他的作品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将把玩这种装饰性的个中趣味作为欣赏的一个要点。

在韩美林的许多作品中,虽然有生活中的形象为依据,如他所钟情的一些动物,他所欣赏的母与子,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将这些生活中的动物、人物塑造成他特有的那种装饰性的形象,或夸张,或变形,始终表现出唯美的情调。人们更多的希望这种装饰性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唯美的享受,因此,装饰性的绘画就成了中国20世纪后期艺术发展中的一个特别的现象。以首都机场壁画为代表的装饰性绘画,曾经风靡一时,就是因为这种装饰性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了轻松和愉悦。

当韩美林最早以“山花烂漫”命名的那种装饰性的花花草草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人们看到了唯美的情调给与精神上的愉悦作用,正好像当时的流行音乐所散发的靡靡之音一样,沁人心脾。这是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韩美林在这一过程中以他的作品培养了无数的装饰艺术爱好者,这为他后来获得在公共空间中表现这种装饰性的权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龙盈乾坤》深圳

韩美林装饰艺术中的唯美情调集中表现在他的母与子的题材中,在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之后,他又将母与子这一题材立体化,利用雕塑特有的体量感获得接近于生活真实的感受,使这一题材所表达出的亲情更加动人和感人。母与子系列雕塑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那种表面的画与雕塑的区别,或者是材质与门类的不同,而是一种技术基础的不同表现。

由此可以看到,在韩美林的艺术中,平面和立体,实用和装饰,审美与把玩,并没有明确的分别。只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就能完整、准确地表现生活的感受、时代的特点、艺术的观念、审美的趣味,韩美林的母与子题材的系列雕塑证明了这一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