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为啥不出嫁却出家?是迎春之死刺激了她,还是智能儿的怂恿

刘庆说推文 2023-05-18 09:49:07

贾惜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女性角色,她出家而不出嫁的原因一直是读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读者认为,是迎春的死让她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因此选择出家;而另一些读者则认为,是智能儿的怂恿和影响,导致了她的这一决定。那么,贾惜春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从贾惜春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来理解她的出家决定。贾惜春是一个内心敏感、沉静而又有思想深度的女孩,她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在《红楼梦》中,她一直是一个深情而又深谋远虑的角色,她的言行举止始终处于一种平和、淡泊的状态中。在她的成长经历中,也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尤其是在迎春的死亡之后,她的内心更是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贾惜春选择出家,也可以理解为她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出家对她来说,是一种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超越和对自我价值的寻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出家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智能儿在其中的影响。智能儿是贾惜春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她的性格开朗、乐观,总是能够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然而,在贾惜春失去迎春之后,智能儿也是贾惜春的一种寄托和精神支持,她的话语和行动也会对贾惜春的决定产生影响。

可以说,智能儿是推动贾惜春出家的一个因素。在智能儿看来,尘世纷扰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和羁绊,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内心自由和精神追求的寻求。因此,智能儿也经常向贾惜春传授佛法,让她对出家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此外,智能儿的出家身份也为贾惜春的出家提供了一些指引和帮助。

综合来看,贾惜春出家的决定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在她的性格、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中,都存在着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精神追求的愿望。而智能儿的存在和影响,也为贾惜春提供了一些指引和支持,促使她最终做出了出家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贾惜春的出家决定并不仅仅是个人意志的表达,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选择。在《红楼梦》中,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出家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因此,贾惜春的出家决定也体现了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背景。

综上所述,贾惜春出家而不出嫁,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的问题。其背后既有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和信仰,也有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贾惜春做出出家的决定,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理解她的选择,而不是仅仅从表面上去评价和批判。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多维的,每个人的选择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历史条件。只有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选择,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共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贾惜春的出家决定也体现了她对于婚姻和家庭的一种反思和质疑。在《红楼梦》中,婚姻和家庭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充满了矛盾和问题。比如说,宝黛之间的婚姻矛盾、晴雯的家庭问题等等。在这种背景下,贾惜春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她出家前的一段时间里,她曾经感叹:“夫妻之间,原来是无语的,不知怎么偏又说得了。嗳呀!人家猴儿们还好些,都有吃饭的时候相互凑在一处儿谈谈笑笑儿的。咱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话说?”这句话反映了她对于婚姻中的无言以对和沉默感的深深体会。同样,在她出家前的一次宴会上,她听到有人说:“女儿婚了,跟了那死鬼,好歹在他府上待到了二十岁。”这句话更加深了她对于婚姻的质疑和反思。

在这种背景下,贾惜春的出家决定也可以看作是对于传统婚姻和家庭观念的一种挑战和抗衡。出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对于社会和文化现实的反思和呼应。贾惜春的出家,是她对于现实婚姻和家庭中的种种问题的一种回应和抗议。

综上所述,贾惜春出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她个人内心的追求和信仰外,还有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以及对于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反思和挑战。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表明了贾惜春作为一个有思想和个性的女性角色,对于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审视和思考。她的出家决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观察角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