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帆”被誉为第五大发明,多个国家正在使用,国内却非常罕见

鲁步侃历史 2024-01-29 17:26:39

在南京的滔滔江水边,1846年,一场颠覆历史的事件正悄然上演。清廷的代表耆英,步履沉重地登上了英军军舰“康华丽号”。

这不仅是一艘英国侵华部队的旗舰,更是风帆战舰时代的巅峰之作。耆英的目的,是签订一个将载入史册的条约——《南京条约》。

但在这场耻辱的签约过程中,一个意外的情节发生了。英国官兵们对面前的另一艘船——“耆英号”傻眼了。

这艘原本秘密打造,准备应对鸦片战争的战船,现在却只是耆英的一件撑场面的工具。耆英号的造型和英国的康华丽号相比,虽然略显逊色,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两艘战船的差距,并非如想象中的悬殊。康华丽号,58米长,14米宽,吃水深度达6.3米。

而耆英号,虽然稍小,但也有着50米的长度,10米的宽度和5米的深度。它的整体由坚固的柚木打造,拥有十五个水密隔舱,性能堪比康华丽号。

但真正让英国人震惊的,是耆英号上悬挂的那只中国帆。这只帆的设计,灵活而便捷,仅需一人操作。它的速度和性能,丝毫不逊色于英国的船只。这一幕,彻底颠覆了所有英国人的认知。

条约签署后,英国代表立刻提出购买耆英号。耆英爽快应允,将船只连同船员和四品官员希生一同交给了英国人。耆英号,从此成为了英国人的财产,并于当年从香港启程,回到了英国。

在英国人的手中,耆英号迅速证明了自己的强大。1847年3月14日,耆英号随英国舰队绕过好望角,经历了一场猛烈的飓风。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艘中国平底船会沉没时,耆英号却毫发未伤地穿越了风暴。这足以证明中国的航海技术不输于当时的世界一线国家。

1848年2月17日,它从波士顿出发,只用了27天就抵达了伦敦,创造了当时的纪录。耆英号的到来,震惊了包括维多利亚女皇在内的整个英国。数万人蜂拥而至参观,甚至有人在船上卖起了门票。

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对耆英号进行了拆解研究。他们发现,中国帆是一种装备有龙骨的方形风帆,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的简单结构和灵活性,是西式三角帆所不具备的。

作为战舰用帆,中国帆在收风能力、隐蔽性、操作性方面都远远超出西式帆。这种超前的设计,令英国人不解:拥有这样的技术,清政府究竟是如何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

不幸的是,尽管中国帆的杰出无可争议,但由于其在历史上缺乏推广和验证,最终未能成为影响世界的发明之一。中国帆的制造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困难,加之沿海的度量衡不统一,使得这一技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直到20世纪,中国帆才重新引起世界的注意。1960年,英国举办的单人大西洋船帆挑战赛中,一位前英国特种兵教官利用中国帆技术,成功横跨大西洋。这引起了全世界帆船爱好者的关注,中国帆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中国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中国却几乎没有人使用。最后一次拍摄到的中国帆实物是2004年在福建漳州附近海域的“金华兴号”。这艘船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到来,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金华兴号也被废弃。

金华兴号的发现原本引起了国内一个摄制组的注意,想要为其拍摄专题纪录片。

但命运弄人,金华兴号不久后遭遇台风,主帆破损,船身严重老化,最终在2008年沉入水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条传统木帆船,就此消失。

帆船并非复杂工艺,理论上可以复原。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帆船产业并不发达,愿意投资支持这一事业的人寥寥无几。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帆想要回到中国,仍然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努力。希望这一天不会来得太晚。

2 阅读:248
评论列表

鲁步侃历史

简介: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优质内容持续更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