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下财报后的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增长强劲

王老渣 2024-05-17 20:30:19
腾讯和阿里都发了季报,可谓冰火两重天,财报发布后,当晚美股腾讯大涨4.7%,阿里却大跌6%。 腾讯的一季报刚发布,网上马上就一堆投资者分析,基本和我预想的差不多,视频号小程序继续爆发,腾讯基本明牌,一季报先放一放,先来看看拉胯的阿里巴巴。 1、淘天集团 GMV及订单量同比均实现双位数的增长,88VIP会员数量同比也实现双位数增长,超过3500万。 但淘天集团营收只同比增加了4%,营收932亿,营收占比45%。 经调整的EB­I­TA 同比下降1%。 其中中国零售商业收入同比增长3%; 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 直营及其它收入同比下降2%; 中国批发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0%; 很明显,淘天集团,通过降价吸引用户,让利留住商家,确实也见到效果了,订单、GMV、88会员数都同比均取得双位数增长。 2024年以来淘天集团发布了10款AI经营小工具,包括生意参谋、店小蜜微客服机器人,图片空间等全部免费提供,对于中小商家降低经营成本非常有帮助,天猫公司的2024年一季度开店数据显示,新入驻的商家数同比增长60%。淘宝的GMV增长超过天猫,马云喊出的回归淘宝正在见效。 现在淘特已并入淘宝里的百亿补贴,还有淘工厂,首页推荐流量也明显向一些小卖家品牌做倾斜,先用后付,仅退款也做了跟进。 2、自然年2024第一个季度,1Q24(也就是阿里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后面统一成为1Q24)的基本情况,在集团层面上,收入同比增长7%(后面会拆开讲),经调整EB­T­I­DA同比降5%(后面会说到原因)。而放在一个滚动的tr­a­i­l­i­ng的过去12个月的角度,正好一个阿里财年,阿里集团收入达到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经调整EB­I­TA利润为1650.28亿元,同比增长12%。 淘天的情况,简单地说就是赛道决定了,增长和ta­ke ra­te不能“既要又要”,要么就是拱规模拼增长,做大蛋糕;要么就是做高ta­ke ra­te,最大化蛋糕的切法。而这个Q是淘天投入很重的Q,给商家和C端都打鸡血,如果你在淘宝做电商,可能会发现淘宝整体成本下来了,免费服务多了;而C端包括百亿秒杀节、全网低价打七折,总之效果就是GMV的增速超过10%(财报原话是双位数增长,vs. 高盛预估6%),效果立竿见影;而CMR(用户管理收入,约为佣金+广告)的增速是5%(vs.高盛预估2%),你能看到GMV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所以ta­ke ra­te往下走的。 淘天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提GMV;而如今让出ta­ke ra­te,吴泳铭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说,回归消费者体验,由消费体验提升带来GMV和消费频次增长,CMR增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说到底,逻辑就是要干增长。另外管理层也给了个gu­i­d­a­n­ce,2025财年GMV仍然是做大的预期,“预计GMV会随着消费者体验提升继续恢复健康增长”。 3、本地生活集团、大文娱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146亿,营收占比为7%,收入同比增长19%,主要因为饿了么和高德业务订单增长所致。 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1%,盈利改善。主要是饿了么到家业务亏损收窄。 大文娱收入49亿,营收占比2%,收入同比下降1%,经调整EB­I­TA同比同比增长21%,主要因为优酷的亏损减少。 其它项营收533亿,营收占比26%,收入同比下降3%,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2%。主要是盒马亏损增长及灵犀互娱(游戏业务)盈利率下降所致。 其它里面业务主要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银泰、灵犀互娱、UC、夸克、猪、钉钉等。 这里面的业务除了钉钉,感觉都应该砍掉。 阿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收缩也无法带来利润恢复,转型暂时无法转化为财报的优化。这就让投资人非常担忧,如果转型不能增加利润,那就证明转型失败。所以当前阿里还需要讲故事,转型需要时间去证明。 与腾讯相比,阿里已经在成熟期的中期,或者说转型最痛苦的阶段。 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其实损失最大的都是远期的成长性,这才是中概中期不可能回到高点的根本原因。 再来聊聊,股东回报与估值。 股东回报也就是回购和分红。阿里可能是中概股里回购做得最猛的没有之一,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给现金股息,因为我们看到最近每个Q利润其实起伏比较大,自由现金流也是一样,但账上现金是非常客观地在那里趴着,用来回购非常合理。 当然也可以直接分掉现金,但要交税,你又舍不得。 股东回报方面,阿里力度惊人。 仅2024Q1单季度,就回购了48亿美金,回购了5.2亿股份,使得公司总股本环比2023Q4下降了2.6%。 而整个2024财年(2023/3/31-2024/3/31),阿里回购了125亿美金,回购了12.56亿股份,使得公司总股本下降了5.1%。如果再考虑公司宣布的40亿美金的股息。公司TTM(回购+股息)率高达8.5%。这个水平哪怕在全球洼地的港股市场都可以进入高股息的行列了。 同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在2021和2022年也遭遇了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低谷。不过自打腾讯管理层在2022年底在公司内部推出新一轮改革之后,公司的业绩出现了立马的好转,2023年增长不俗,2024Q1更是惊艳了所有人,股价也自底部实现了翻倍。 腾讯跌到300以下很正常,杀逻辑+杀估值。 腾讯回到400以上也正常,赚的钱不怎么投资了,都变成利润,拿出来回购或者分红。再高,就很难了,毕竟新业务投资少了很多,人才也走了不少。 任何一个科技公司,技术创新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国家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处于工程师红利阶段,但是距离创新爆发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一个用长期发展换取短期利润的公司,还是很难给出高估值的。 另外,阿里还有个利好,双重主要上市时间表落地,预计2024年8月底,完成香港主要上市转换。 完成转换后,也就是满足了纳入港股通的条件,有希望纳入港股通,也就是说更多的A股投资者、基金经理,可以通过港股通买买买。鉴于进入港股通,是一件纯粹单方面增加需求的事情,对股价是利好。 总体上阿里巴巴这个财报,看得出来战略大方向是扩张的、是做加法的、是积极投入的、是不怠于增速的、是可以让出短期利润换取长期发展的,同时也不忘酬宾一下股东。 我感觉其战略方向比较聚焦,我也认为阿里按当前方向聚焦资源,甩掉一些拖油瓶,会重回加速增长的轨道。 估值下,业绩上,反复看,对于阿里,股价我肯定看多。而港股与中概股投资逻辑的第一性原理,还是便宜,四舍五入就是价值投资;不是美股科技买不起,而是港股科技更有性价比。
0 阅读:32

王老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