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的思维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空空稻人 2021-05-18 09:58:11

辩证思维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曲则全”,“枉则直”,如“委曲求全”、“枉尺直寻”所谓,当个人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的矛盾时,个人某方面做出让步、牺牲可以使个人整体受益。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且整体是部分发挥功能的保证,如克劳塞维茨所说:“小规模冲突和单个战斗的效果就其本身来说重要性不大,只有在整体战役的结局中才能看到这些小型战斗的作用。”如两人三足游戏,若不能两人这个整体取得胜利,其中任何一个跑得再快也没有意义。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牺牲局部的利益是能够获得更大的整体利益。

“洼则盈”,虚怀若谷,示之卑下,方能海纳百川。骄傲不利于接纳新事物,因为骄傲是比较优势的产物,如当某些事物令人愉快,并且为我们所特有,或者至少是少部分人所共有时,就能激起骄傲的情感。若丧失比较优势,则骄傲之感荡然无存,我们会心生抵触不快。所以,一个骄傲的人,在与人交往中,若听到更高明的见解,若碰到更出类拔萃的人,必会心生技不如人之感,骄傲的情感被破坏,从而心生抵触抗拒,进而难以从善如流,礼贤下士,集民智,汇民心。而谦卑恰与骄傲相反,它是比较优势不足的产物,心中无有小我,“心如虚空,能含万法”。所以,一个谦卑的人,始终心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在面对更高明的见解,更出类拔萃的人时,本心没有骄傲情感的拘束,不仅不会有不如人的挫败感,而且会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因而能够从善如流,海纳百川,最终形成比较优势。

“敝则新”,指在处理新旧矛盾时,要辩证全面的看待旧事物,不搞一刀切,要合理的吸收继承旧事物中有利的因素。因为新事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旧事物扬弃的结果,如“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说的,旧事物的灭亡不是消失,只是化做养分从而推动新事物的发展。

“少则得”,“多则惑”,是指知识的获取不能一味贪多求全,因为贪多嚼不烂,反生支离之惑,最后反而一无所得,还不如实事求是,专心致志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学懂、学透、学精,融汇贯通,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王阳明所说:“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所以“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综上所述,“曲”、“枉”、“洼”、“敝”、“少”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全面多角度看问题,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如列宁所说:“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所以,圣人守住他的根本,少私寡欲,虚怀若谷,成了天下的楷模。

4 阅读:438
评论列表
  • 2021-05-25 18:18

    曲为收,狂为通。洼是小国,敝脱离。少是看,多为乱。好家伙,少新为棋。洼指在路过受到别人注视。新生疑惑。少是掌控。惑是迷茫乱。

    清养贵和 回复:
    你字少,你比作者清白[笑着哭]作者字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无奈吐舌]

空空稻人

简介:来去自由,心体无滞;万法皆空,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