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后裔担纲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如虎添翼

国廉评论网 2024-03-02 21:32:07

2024年3月2日,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正式聘请赵彦军同志任秘书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窦兰芳,携名誉会长王占民、会长李国军及重要成员智吉民、李彦良、李庆民等在尚美国际商务宾馆出席了聘任仪式。

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县域文化组织,在万花筒一般的当今时代,社会地位不值一提。但高手在民间,她团结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情怀、有抱负、乐奉献、能服人的老中青骨干,遍及城乡各地,熟知各行各业,情系各层各级,关注大事小情,贯通古今中外,扎根千年古县和红色老区耕耘多年,成绩斐然,在县乡村和老百姓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堪称乡村振兴场景中一支亮丽的风景线。赵彦军,男,汉族,1961年生,赞皇县曲江村人,元代太保赵良弼的直系后代。1978年参军入伍,后升至大校、某部政委。树高千尺不忘本,退休后归隐乡间,一心一意致力于家乡文化研究和乡村振兴。赞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第一批千年古县之一,是红色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享有“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盛誉,从赞皇走出的秦基伟十五军打赢了立国之战上甘岭战役,因此赞皇历史文化资源非常雄厚,彪炳史册的名人数不胜数。赵彦军的祖先赵良弼可以说是赞皇历史上对本地乡土贡献最大的名人。赵良弼(1216-1286)字辅之,元代太保,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出身吉林扶余女真族,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因以赵为氏,为迁赞第四代。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时,任邢州安抚司幕长、陕西等路宣抚使、江淮安抚使、高丽经略使、少中大夫秘书监等职。赵良弼自高祖以下世代为金国镇国将军,父亲赵悫、哥哥赵良贵、侄子赵谠、堂哥赵良材四人均在抗击蒙军的战争中阵亡,可谓满门忠烈。赵良弼孤儿寡母,靠叔父家的二哥赵良玉接济勤奋读书,发愤图强,是赵氏家族第一个靠读经典学文化而晋身出仕、治国平天下的子孙。赵良弼二十岁中进士后在赵州担任教授。因有经天纬地之才,被尚在真定藩府的忽必烈召见,亲自任命为邢州幕僚之长。赵良弼凭着忠诚和信任,大兴儒道,与蒙古当政者斗智斗勇,不足仨月就实现“邢州大治”,成为区别于蒙古野蛮统治的全国新型政治的模范城(后升为顺德府,寓意顺天之德)。后忽必烈得封地陕州,赵良弼被专门调往综合军政民事,为经营忽必烈的大本营和协调最高统治集团的矛盾做出出贡献。忽必烈南征,赵良弼亲自击鼓,鼓舞士气,安抚民心,五战五捷。忽必烈称帝后,兄弟相争四年,赵良弼运筹帷幄,勇于担当,不怕牺牲,为巩固国家西南、经营全国战略功勋卓著。国家安定,赵良弼不安于高丽经略使封疆大吏的高官厚禄,主动请缨,出使日本,在与日本将军幕府激烈斗争中显示了中国鸿儒的至慧至勇,不辱使命,也在大元军国中展示了睦邻友好的一面,为中日友好奠定了历史深基。赵良弼最大的贡献是以自己的人生体验高度重视教育为国家培育人才。在与皇帝的座谈中,建议灭南宋还要复学校,选才要轻浮文虚华、重经世济用。赵良弼出使之后封枢密院副使,位及卿相。功成名就之后,他关心乡梓。当时赞皇和邻县昔阳因地小人少分别合并到高邑和平定。赵良弼熟知当地兵家必争,站在国家治理高度说服皇帝,恢复赞皇县和昔阳县的设置,可以说对二县有再造之恩。赞皇恢复后,赵良弼倾家捐资兴学,重修并扩建了赞皇文庙及学宫,聘请良师培育赞皇子弟。为了确保教育长远发展的经费保障,他向赞皇、赵州以及退养的怀孟(今河南焦作)共捐学田超5000亩。赵良弼还组织各级官员出面,将 “吉日癸巳”穆王碑从高邑县衙迁回赞皇文庙,彰显赞皇在全国历史的文化地标。赵良弼的儿子赵训,后来官至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赵良弼家族在赞皇县城的祖茔民间称“太保坟”,即现在的治平公园,那里的汉白玉巨舰及塑像展示了赵良弼不畏艰险、出使日本的威武风采。赵秘书长表示,祖先的光荣是后世奋进的动力。找我参谋、顾问的组织、单位很多,我很忙,也无意名利。但是家乡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赞皇全域和每一个体高质量发展的根脉,我深深喜欢;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每一个热血儿女责无旁贷。我加盟后的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这个平台,努力做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力争借新媒体拍摄一些视频资料乃至影视剧,大力弘扬赞皇历史文化,振奋赞皇人的文化自信,为地方乃至全国的发展再立新功!窗外风和日丽,春回大地。试看奋进中的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如虎添翼,再创辉煌,未来可期!(作者:国廉评论网评论员 李彦良)
0 阅读:4

国廉评论网

简介:国廉评论网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