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挂科14门,考研逆袭上华科的事儿,怕不是个大笑话

妈妈智囊团 2024-05-15 12:51:51

前段时间有个励志新闻,不知道大家刷到过没有。说有个三峡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本科表现可以用“极其渣”来形容。连挂14科,基本上把能挂的都挂了,做到的了应挂尽挂。学业警告书都发到父母手里了。

然而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娃开始逆袭啦,弯道超车,发了两篇论文,成绩突飞猛进,为了准备考研,他还在教室里打地铺,虽然咱也不知道在教室打地铺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但反正结果是他考上了华科的研究生。

这事儿吧,听起来就很励志。普通学校学渣中的学渣,逆袭上岸985研究生。简直让无数考研学生听完感觉自己又行了。实在不行,也在教室打个地铺,那总行了吧,反正教室又不收房费。

然而真相没有那么简单。西安科大那个威胁老师改成绩的,和这个一比,简直弱爆了。西安科大闹着给儿子改成绩的那对家长,如果算得上是学阀,那这挂科14门,还能悠哉上岸的父母,简直就是学匪,明抢啊。

给大家捋捋所谓的逆袭学渣是怎么个事儿。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篇《我的院长妈妈和教授爸爸》。这位逆袭王同学的妈妈是武大规划院的院长,王同学的爸爸,是武大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教授王某松。他们家就是一根正苗红的建筑世家,也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书香门第风评被害)

王同学的爸爸很有能量,御下有术。据武大的人说,王教授老婆和儿子的论文都是他搞定的。王同学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了好几篇论文,堪称天才中的天才。

然而据武大同学说,王教授在儿子高考那年心情糟糕,据说是想把儿子送出国,奈何儿子不争气,雅思成绩不过关。导致王教授那一年都无心教书。

后来王同学还是顺利考上了三峡大学,也算是一所一本大学。唯一让人有点疑惑的,是三峡大学的校长王某延,和王教授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看上去像同一辈的族兄弟或者堂兄弟。

王同学上了大学后,算是彻底放飞了自我。接连14门挂科。据建筑系的同学说,建筑要挂那么多,也是不容易的。王同学也是凭本事挂的课,这些课都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不看论文。要是根据论文计成绩,估计王同学也不能那么惨。

毕竟王同学在拼命挂科的同时,也还是在持续发论文的。其中既有和爸爸合著的论文,也有和妈妈合著的论文,真是整整齐齐的吉祥三宝。

总之王同学就是很神奇的一个学生,一方面他正常完成学业都很吃力,不停地挂科,另一方面又能在顶级期刊和一流的教授学者一起合著论文。大概他的天赋点就在于写论文吧!

说起来也是同人不同命。普通家庭的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研究生,甚至读到博士,写篇论文头都熬秃了,最后署名的时候还不得不署上导师,甚至导师全家的名字。而教授,院长家的孩子,却能轻松地因为爸爸or妈妈写论文的时候给他们递了一杯水,而获得论文署名。

上面那张图就可见一斑,很可能排名最后不起眼的那个名字,才属于真正收集数据,干活的人。

接下来再来聊聊考研的情况。

王同学的考研分数也非常具有戏剧性。普通人模仿不来。他总分392分,是华科所有录取考生中,外语、政治分最低的。

相应的,为了拉分数,他的专业分都是排第一的。这两门专业分都是学校自主出题,自己批改的。

如果没有专业课出类拔萃的优异成绩,恐怕王同学连面试都进不去。然而既然已经进了面试,王同学就稳啦!妥妥地被录取啦。

整个事件的关键在于,偷吃就偷吃了吧,偏偏还要吧唧嘴。本身就够气人的了,还要大肆宣扬,,拿出来当做正面典型激励普通人家的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何其无辜,他们上哪随便找人加论文署名啊?更别说读高中的时候就能轻轻松松发论文了。

《我的院长妈妈和教授爸爸》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挂科14门的学渣之逆袭》。对了,说到这,据三峡大学学生说,教学楼距离男生寝室只有不到100米距离,来回不超过10分钟。就这点距离,还要在教学楼打地铺,看样子男生寝室是真的容不下这尊大佛了。

不知道外校的同学怎么想,反正本校同学肯定对此嗤之以鼻。就好比办公室里的加班狂人,天天有家不回,住在公司,还专门发朋友圈,艾特给老板看。结果意外被得知,这位同事从家到公司走路只要10分钟,这个B还装得下去吗?

学阀也好,学匪也好,哪怕心知肚明,他们考研so easy,发论文简单如喝水,谁叫人家会投胎,出生就在罗马呢!可是能不能别拿来卷普通孩子了啊?普通孩子真的伤不起。人家没本事挂科14门还能发论文,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就算寝室不住,四年都住在教室,连袜子都没空洗,也还是做不到那样的逆袭。

2 阅读:435
评论列表

妈妈智囊团

简介:专注育儿领域,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英语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