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被爆头的名将都有谁?没想到都是狠角色

无忧草莓玫瑰 2023-04-22 16:34:09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国武将厮杀,往往正面对敌,两军阵前有很大的活命机会。如张郃禳山战赵云,宕渠战张飞,渭水战马超,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都成功逃脱。随着诸多名将陨落,张郃方才慢慢熬成天下第一名将,成为诸葛亮北伐时的大敌。短兵相接或者混战,往往活着走出战场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有句话叫“不避斧钺,生死相随”。

相比短兵相接,弓弩就成了众多名将最忌惮的一大杀器。两军作战讲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一旦厮杀起来,往往弓弩就会被忽略,自然弓弩就成了名将克星。如果遇到用箭高手,十有八九便有“被爆头”的风险。

下面盘点一下被箭弩“爆头”的三国名将都有谁?不看不知道,居然都是狠角色!

第一,孙坚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是讨董之战中最卖力的诸侯。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先锋,率先攻打汜水关。李肃忌惮其勇猛,建议华雄不要正面硬刚,而是趁夜劫营。董卓也是害怕孙坚的威名,于是命李傕以结亲去拉拢孙坚。但孙坚一心为国,痛骂董卓,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

只可惜孙坚得到玉玺后,与袁绍等人结怨,半路又与荆州刘表结仇。不久率军攻打刘表,本来大胜荆州军,但孙坚自恃骁勇,独自一人追击吕公,不想中了蒯良的奸计,被荆州兵埋伏,死于乱箭之下。原著称:“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所以推断孙坚头部必定中箭!

而孙坚有勇有谋,又心怀汉室天下,如果能稍加自保,一定会成为扶保大汉的名将!

第二,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操帐下名将,也是早期的武艺担当,在典韦,许褚等人没有加入时,往往都是夏侯惇一马当先,临阵对敌。如荥阳战吕布,黄河战关羽,徐州战高顺,都有其勇猛的表现。但在徐州对战高顺时,本来夏侯惇已经在“四五十回合”后击败了高顺,谁知高顺部将曹性放冷箭,一箭射中夏侯惇眼珠,夏侯惇气急败坏,拔眼食睛,一枪刺死曹性,两军无不惊骇。

夏侯惇脾气暴躁,曹性一箭没将其射死,反被夏侯惇:“父精母血,焉能舍弃!”吃掉眼珠后一枪刺死!失去一眼的夏侯惇跌落马下,被夏侯渊救回。

第三,孙策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为人勇猛过人,又富有韬略。在平定江东六郡时,由于作战勇猛,被称为“小霸王”。在官渡之战前,孙策就想趁机偷袭许昌,抢夺天子。谁知孙策与其父孙坚同病相怜,都是自恃勇猛,喜欢独自外出之人。由于孙策为了稳定江东,杀戮过重。在狩猎时,被许贡门客一箭射中面颊,虽然孙策将三人击败,程普率军赶到。但孙策喜好相貌,见到自己面部被箭所伤,气急败坏,不久病逝。

试想如果孙策能够听信张紘的建议,不要轻涉险地,说不定三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第四,乐进

乐进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也是其中最被低估的一位。乐进虽然个子矮小,但却以“胆烈闻名”,多次先登敌城。合肥之战时,乐进与吴将凌统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亲来观战,于是命曹休在后放冷箭,一箭射倒凌统坐骑,乐进趁势来战。东吴这边见曹操如此不讲武德,大将甘宁拉弓射箭,正中乐进额头,曹操见乐进有失,急忙鸣金收兵。

合肥之战乐进中箭后便再无登场,可见这一箭直接射死了乐进。不过为将者能够血洒疆场为国尽忠,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第五,徐晃

徐晃与乐进同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徐晃武艺过人,曾“五十回合”战平许褚,“八十回合”战平老年关羽。但如此猛将,虽然活到了曹睿时代,与张郃同为魏国的三朝元老,但最后同样死于箭弩之下。

诸葛亮北伐时,新城孟达谋反,徐晃随司马懿进攻孟达。徐晃在城前挑战之时,不慎被孟达一箭射中徐晃额头,当晚亡于军营之中。

原著中写道: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第六,郭淮

郭淮是曹魏宿将,从定军山之战时,郭淮就是夏侯渊的司马。历经诸葛亮北伐,直到姜维时代。可以说是从曹操熬到曹芳的名将。郭淮有勇有谋,一直在西线与蜀军对峙。在铁笼山之战时,孤身追击姜维,一箭射向姜维,不想姜维手接雕翎箭,郭淮不慎被姜维反手射死。

总结:

除去以上诸将外,三国中还有很多将领死于弓箭之下。如太史慈,张辽,庞统,张郃,黄忠,甘宁以及随姜维造反的钟会都是死于箭弩之下,只不过这几位不是头部中箭罢了!

至于关羽更是多次中箭,如过五关时,被韩福一箭射中左臂;长沙之战时,被黄忠射中盔缨;襄樊之战时,被庞德射中一臂,又中了曹仁一发毒箭。可以说是三国最爱中箭的武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