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放弃百万年薪,组团出家当和尚的30名研究生,后来怎样了?

维京晋州梦 2023-12-24 10:52:19

2014年,30名研究生集体在四川云海寺出家,他们虽然不同地域、不同职业,可都是各行各业极为优秀的人才,有些人是公司高层管理,有些是大学教授,其中不乏有父母家室的人,更有人放弃百万年薪,甘愿在云海寺过青灯古佛的日子。

当时《人民日报》还专门报道了这件事,30位研究生组团出家这样的奇闻,大家都是闻所未闻,一部分人认为当今社会压力太大,他们想过上简单朴实的生活也可以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些人提出质疑,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十分不易,他们不应该放弃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甚至有人说他们是想以此来博眼球,无论外界是如何评价他们的,这30人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在云海寺出家。

这些高学历人才到底为什么放弃优越的生活选择出家?多年过去这些人过的怎么样?

云海寺僧人

一、大学教授出家修行,重修古寺引发关注

2014年位于四川达州的云海寺突然火了,寺庙位于当地海拔980米的仙女山之上,云海寺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可是1958年古寺被毁,1998年才重新修建起来,云海寺矗立在山顶,山高路远重建工作十分困难。

当时的僧人只完成了寺庙正殿的修建工作,除此之外只修建了几间僧侣们的住所,这里常年雾气缭绕,山路湿滑难行,寺庙离山脚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再加上通往寺庙的道路年久失修,所以这里的香火并不旺,来这里烧香的人少之又少。

云海寺

第一位来到云海寺的是仁卿法师,他出家之前就是一位高学历人才,30名研究生也是因为敬佩仁卿法师才来到云海寺,这些人原本就有出家的想法,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一直没能下定决心,是仁卿法师在无形中鼓励他们勇敢迈出这一步。

仁卿法师出家之前在湘潭大学法学专业读研,他从小就对佛教的一切都很有兴趣,毕业之后他在内蒙古一所大学担任法学教授,除了上专业课他还开设了佛学选修课,开设这门选修课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他对佛教的兴趣,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想传播佛教知识,此后他经常到峨眉山研究民俗,还不断和僧人们讨论佛教。

图片来自网络

仁卿法师对佛学的兴趣,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深厚,作为大学教授他事业顺利、生活富足,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这和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相差甚远,他想要的是心灵上的宁静。

就这样仁卿法师放弃了现有的生活,2014年他在峨眉山剃度出家,此时他只有30岁,之后便开始四处云游,他根据两名居士指引第一次来到云海寺,云海寺虽然有上千年历史,可是此处交通不便,所以鲜有人知,就连寺院的台阶上都长满青苔。

图片来自网络

云海寺远离尘世喧嚣,仁卿法师很喜欢安静清幽,他认为这里是一处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便决定留在云海寺,可是古寺早已不复存在,后人虽有修缮,寺庙依旧破败不堪,除了正殿就只有僧人居住的几间房屋,这不免让仁卿法师感到遗憾又惋惜,此时他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决定重修云海寺。

仁卿法师来到云海寺之后,在此处弘扬宣传佛教,这里的名声越来越大,在云海寺安顿下来之后,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他的三位师兄,这三位法师同在峨眉山受戒,当时他们正在各地云游,听闻仁卿法师说云海寺如世外桃源,他们3人也决定到此修行,这三位法师中有一位是研究生,另外两位也是本科毕业。

云海寺僧人

修缮云海寺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虽然出家之前他也攒了一些钱,可是对修缮寺庙来说还是远远不够,仁卿法师和他的3位师兄都受过高等教育,于是他们四个人就决定去做佛学讲座,用赚来的钱让千年古寺重现昔日荣光。

仁卿法师和3位师兄,以及原本就在云海寺修行的四位僧人,一共8个人在云海寺开设道场、修葺寺庙,他们的善举后来被更多人知道,很多人听说仁卿法师出家前的经历,都很敬佩他的做法,其中不乏和仁卿法师一样的“学霸”,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追求心灵的寄托。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不少人都和仁卿法师有同样想法,其中就有一位公司老总深受仁卿法师的影响,原来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自己创业,年收入超过百万,可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渐渐让他感到疲惫,他数次对自己产生怀疑。

他时常问自己难道就要这样不停的去获得物质利益吗?难道真的没有其它事情可做吗?就在他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时候,听说了仁卿法师的故事,作为大学教授他竟然能放弃当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常伴青灯古佛,这样的勇气,让他十分钦佩且受到极大的触动。

图片来自网络

深思熟虑以后,他还是决定把公司解散,得知仁卿法师重修寺庙,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积蓄来到仙女山,这里时常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他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毫不犹豫就来到山顶的云海寺,还把他出家前的财产都用来帮助修缮云海寺,仁卿法师听了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深受感动,同意他在云海寺修行。

二、高学历人才组团出家,其中有何隐情?

2014年仁卿法师来到云海寺,他不忍看到古寺破败不堪,于是和其他几位僧人开始对这里进行修缮,云海寺交通不便、山路难行,所以重新修缮工作很难完成。

僧人重修山路

他们还没出家前都是高学历人才,几乎没有做过体力活,如今却要背着建筑材料爬山,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只要他们心中有共同的目标,这些困难自然就变得微不足道,他们事先做好规划,所有工作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

他们先是把寺庙中的垃圾,和常年堆积的树枝树叶运到山下,又把整座寺庙的墙体粉刷一新,还辟了一块土地,专门用来种菜这样就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节省一些钱,虽然生活很清苦,可是所有人的内心却是充实又快乐的。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期间陆陆续续又有三十位学霸,听说了仁卿法师从大学教授成为修行僧人的故事,他们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佩服仁卿法师的勇气,也想像他一样,其实他们都和仁卿法师经历相似,很容易产生共鸣,只是没有他那么勇敢,可以放弃一切。

仁卿法师再次于无形中鼓励了很多人放下心中的顾忌,听从内心的声音,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海寺拜访仁卿法师。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来此之前互不相识,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公司白领,教师和医生也比比皆是,众人出家之前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人民日报》还专门报道了30名学霸到云海寺出家的奇闻,

这30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处在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可是外界对他们的做法很不理解,这么做未免太过自私,父母培养了他们,如今却要背井离乡,也有人说他们以前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过不了多久寺院清苦的生活就会让他们打退堂鼓。

图片来自网络

仁卿法师透露,这30位僧人之所以在云海寺出家,并不是为了躲避俗世中的纷扰,而是对人生有另一种追求,也有人是从小就对佛学感兴趣,一心只想修行,他们出家最大的阻碍就是来自家人的不理解。

云海寺有一位21岁的僧人,他大学毕业前给家人留了信,独自来到云海寺,当时他连工作都已经确定好,他的家人两次从外地赶来要把他带走去单位上班,可是这名僧人下定决心要留在云海寺,即便被家人带走最终他还是回到这里,他的家人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他改变,所以也只能让他追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他们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不理解他们出家也很正常,仁卿法师也不想让大家因为潜心佛法而无法尽孝道,于是仁卿法师和大家商量以后决定,在云海寺旁边修建一个僧人家属的生活区,这样父母家人就能随时见到他们,亲情才不会缺失,长辈们想暂住或常住都可以。

除此之外云海寺僧人还创立了一个扶持基金,用来解决僧人父母养老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十分有人情味,得到很多僧人以及家属的认可,也解决了两代人之间的一些矛盾,僧人们在云海寺劳作、修行,内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众人一起加入修缮古寺的行列。

图片来自网络三、众僧齐心协力,云海寺重现昔日荣光

2014年底云海寺的僧人已经有30多位,大家一边修行一边对云海寺进行修缮,为了能更快捷的把各种建材背到山上,他们还修补了通往云海寺的山路,这样上下山的路就可以更平坦了,寺庙外部的藤蔓都别清理干净,房屋漏水问题也终于得到解决,这就是众人齐心协力的成果。

有一个叫李珊居士毕业于园林系,得知他们正在修缮云海寺她也前来帮忙,还从专业角度帮云海寺的僧人们种植花草树木,寺庙内的植物和菜地让这里充满生机,他们肩挑背扛终于完成了对云海寺的修缮,之前荒芜破败的样子不复存在。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重修的过程很艰苦,可是看到寺庙内外焕然一新的样子,所有人都会心一笑,忙活了这么久终于见到了成果。云海寺在此之前一直没有通水电,还需要用蜡烛照明,用水问题是靠人力挑回寺内,生活极为不便,众人趁着这次大修寺庙,一并解决了云海寺的水电问题,安装好电线水管之后,生活的质量大大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些僧人中间,还有几位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他们专门为云海寺建立了公众号和网页,就算是古寺也需要与时俱进,云海寺终于有了专属的社交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云海寺的知名度,还能弘扬佛教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果然和他们想的一样,有了网络宣传,知道云海寺的人更多了,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想看看千年古寺重新焕发生机的样子,加上通往云海寺的山路比之前更加平坦,因此来山上烧香拜佛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

云海寺僧人

云海寺的香火越来越旺,重现了千百年前的辉煌场景,仁卿法师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刻得以实现,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9年,这30名僧人并没有因为生活清苦就打退堂鼓,他们在寺院吃斋念佛、修行劳作,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重要的是这些年佛教深深影响了他们,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洗礼。

云海寺

仁卿法师是最早来到云海寺修行的僧人,他对云海寺的付出是不能忽视的,之后他还成为这里的住持,管理云海寺的大小事务,每次外出和其他寺院交流研讨,都是由仁卿法师带队前往。云海寺大部分僧人从前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长期在寺庙内受到佛教文化熏陶,对佛教有着自己的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还有不少人成为佛学大师,不仅在全国各地举办佛学讲座,还时常参加佛教交流会,用自身行动弘扬佛教文化,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久而久之他们的家人也都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社会中处处充满诱惑,可是这些僧侣能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和世俗的观念,选择去山林中修行,这样的举动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做,或者也不发理解,可是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最向往的是什么,只要不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 阅读:277
评论列表
  • 2024-01-10 23:29

    分香火钱比研究来钱快

  • 2023-12-24 15:28

    不用拼命努力工作,就有人抢着送钱上门,这么好的职业去哪找啊。做和尚是个好职业啊

  • 2024-01-06 23:02

    万般皆是命,去留两昆仑………

维京晋州梦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