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烧饼铺子,一元三个烧饼,只卖一个顾客

村口小酒馆 2024-03-31 10:48:05

旧居小区前有一条街连接东西,西边是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已然萧条,东边是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区,多少年来依然如故。这条街,似是一种过渡,路两边的店铺经营,衣食住行样样齐全,买卖都不大,人来人往可不少。

街道南向的一边,紧挨着两家烧饼铺子。店里面烤箱滋滋作响,店外面摆着一张桌。桌子上有与桌齐沿的玻璃罩,罩上贴着红色的招牌字,罩里面摆着不锈钢托盘。托盘里面的烧饼呈竖向排列,一列是一种口味。有表皮酥脆,眼瞅着析出糖分的麻将火烧,有一圈圈盘旋着的扭丝烧饼,有点缀着芝麻的椒盐烧饼,也有铺满白糖的白糖烧饼。

两家店开在一起,自是竞争关系。两家店开在一起,也说明都能生存。外间人看来,两家店主的关系不错,闲暇时光,女人坐在一起唠家常,男人喝茶抽烟。都是夫妻小店,许是可以理解对方的不易,既然皆可挣钱,也没必要搞得泾渭分明,面红耳赤。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烧饼是早点。买来快捷方便,吃着不耽误事。几口吞下,喝杯豆浆,把家和单位间的路途,变得饱腹有滋味。

我住在左近的时候,烧饼铺子的早上时分是忙碌的。男人在屋子里烤烧饼,一盘盘拿出来,女人手脚麻利的按照顾客要求,将不同口味的烧饼装袋,算账,尽量不让人排队。后来为了增加收入,他们也捎带卖起了豆浆稀粥茶叶蛋,这些东西都是提前备好,可直接带走。

那时的两家烧饼铺子,老板老板娘尚且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脸上写满急促,嗓门颇大。似乎无形之间的竞争,靠着高声的唱喝,可以分出个高低。

早上忙完,烧饼铺子十点左右打烊,至于他们有没有其它活计我不得而知。反倒有些羡慕这样的小买卖,半个上午的忙碌,能糊住一家人的口。

多年过去,两家烧饼铺子照旧营业。尽管门窗每天擦洗,也被岁月做了旧,玻璃罩子干净透亮,却如老板老板娘的面容,有了皱纹般的坑坑洼洼。而他们的买卖,也不再限于早晨,烧饼终于从早点,成为很多上班族一天的口粮。中午、晚上,匆匆而来的人买上几个,匆匆填入口中,好似坐下来吃顿饭,已成为某种奢侈。

烧饼的价格,也从几毛涨到了一两块,尽管如此,它仍然可称得上物美价廉,毕竟,两家店铺谁也不敢缩小烧饼的尺寸。

老顾客们时常可见一幕:一个清瘦的男子,每天都会来买烧饼。他无论冬夏,都是一身单衣一双布鞋,鞋帮子从不提起,脚踩着趿拉趿拉的走路。他的脸上常年带着微笑,任谁看了,都会长叹:“这么帅气的小伙子,怎么脑袋不灵光?真是造化弄人。”

男子是来买烧饼的。手里攥着一元钱,笑嘻嘻的走到烧饼摊前,不询问不说话,递出,收烧饼。烧饼是三个,雷打不动。两家烧饼铺子,一家买一天。哪天他不来,两家店的老板还要互相询问,直到第二天他来了,方放下心来。

他在这里买了多少年烧饼,我不得而知。仅我遇到过的算一算,不下八、九年。记得有年冬天,男子来买烧饼我恰好在旁,看他的脚生了冻疮,惨不忍睹。正在给他装烧饼的老板顺着我的眼神瞅了一眼,没把袋子递给他,将他拉进屋,剪开他的布鞋,喊自家媳妇去对面的店买来棉鞋棉袜,给他穿上。

一番举动,旁边烧饼铺自然看到。也买了一套鞋袜送来,塞到男子手中。男子笑呵呵的拎着装鞋袜的袋子和装烧饼的袋子离开。老板净手出来,似是什么也没发生,照旧做他的买卖。

过了几天,我在街角处碰到男子,他的棉鞋袜已不知去向,又穿上了布鞋,笑容满面的朝烧饼铺子走去。旁有大娘拉住他,说着什么,佯装要打他,男子乐呵呵的回转,不一会儿,穿着棉鞋出来,没穿外资,脚上的冻疮已经好转,露着鲜嫩的皮肉。

如今我家已经搬离了这里,但我要买烧饼,还会开车来这里。两家店一家买一次,形同那个已经再也见不到了的男子。

我没有问过已算熟悉的两位老板男子的去向。因为我知道,只要他出现,一元钱还可以买三个烧饼。饿不着。

1 阅读:223
评论列表
  • 2024-04-13 15:09

    大鱼号少有的好文

  • 2024-05-24 16:20

    非常好的文章[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31 19:55

    满满的正能量,读完后感觉世间好人多,头条应该多发表这样的好文章,净化一下资本的铜臭气。让社会逐渐恢复正能量。

  • 2024-04-01 04:55

    两对善良爱心满满的店铺.夫妻 !好人一生平安.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