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晚年享啥待遇?是时候说清真相了

寻史微鉴 2024-04-12 15:05:45

1950年10月19日,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作为第一批入朝志愿军的一员随部队进入朝鲜。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遇美军空袭,正担负值班任务的毛岸英不幸在空袭中牺牲,年仅28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岸青

如果说毛主席对于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的牺牲是一种骄傲的痛的话,那么他对自己的小儿子毛岸青则是一种内疚的痛,从小毛岸青就跟随哥哥毛岸英四处躲避国民党的搜捕,后来流落上海街头,被警察打伤了头部,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幸运的是,建国后毛岸青得到了救治,还与自己的一生所爱相伴走过了余生,并在有生之年将毛主席的精神传承了下去。

那么,毛岸青一路走来都遇到了什么样的苦难?他是如何度过这些苦难的?晚年的毛岸青又享受了哪些待遇呢?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岸青与爱人邵华

1930年11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她与毛主席的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所处的环境变得越发危险,当时年纪最大的毛岸英还不到8岁,鉴于三个孩子年纪尚幼,身边没有父母照料,而且敌人还在四处搜捕,三兄弟只好暂时躲在舅舅杨开智家中。

但是敌人很快就发现了三个孩子的下落,并在杨开智家附近布置了大量眼线,情况危急,为了保护好毛主席的三个孩子,党组织当即决定将他们转移到上海。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杨开慧

1931年年初,60多岁的杨老太太和20多岁的李崇德舅妈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岸英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避难,由于当时路费有限,还有敌人的眼线四处搜捕,三兄弟一路坐的都是轮船最底层的统舱。

当时正值寒冬,天上还在飘着大雪,三个孩子坐在船舱内冷的瑟瑟发抖,最后实在冷的不行,他们就挤成一团互相取暖,饶是如此,三兄弟依旧一声不吭,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就这样忍着刺骨的寒冷抵达了上海。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氏三兄弟

到了上海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三兄弟进了大同幼稚园学习,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但好景不长,敌人就发现了三兄弟的藏身之所,幼稚园的工作人员被当即抓捕,三兄弟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也开始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在上海流浪的那段时间,岸英、岸青曾在烧饼铺当学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逃出店铺后,两人又靠卖报纸、拾破烂、捡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因为没有地方住,他们只能睡在马路边、桥洞下,饿了就自己去垃圾堆里找吃的。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几个月之后,党组织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岸英和岸青,在组织的安排下,岸英和岸青终于结束了流浪生活,随后住进了一位党员家中,这一住就是三年,在此期间,为了不增加对方的家庭负担,岸英和岸青还主动到外面当报童,赚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但是那个年代社会动荡,底层百姓毫无人权可言,在当报童期间,岸青因不满洋人占领中国而遭到了洋人警察的殴打,年幼的他无力反抗,只能在地上直打滚,由于被打的时候头部受了伤,岸青回去后就生了一场大病,还因此落下了神志不清的毛病。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岸英、毛岸青

1936年,上海革命形势风云突变,因为叛徒的出卖,我党不得不被迫转移,岸英和岸青两兄弟也因此东奔西走,与毛主席失去了联系,后来为了两兄弟的安全着想,党组织通过在白区的统战关系,经张学良介绍,借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让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琪一同出国,远赴苏联留学。

1936年6月,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轮船,几经辗转终于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苏联,随即被工作人员安排进入共产国际儿童院生活,这里虽然远离亲人,但总算是告别了之前的苦难生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两个儿子留洋海外,毛主席作为父亲也是时刻挂念,尽管革命工作繁忙,但毛主席总会抽出时间给孩子们寄去家书,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而岸英、岸青两兄弟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在校期间两人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6年1月,毛岸英学完功课回到了祖国,毛岸青因学业未结束,再加上身体状态不佳,不得不在苏联多待了一年才回到祖国,毛岸青回国之后,国内战事基本已经平息,但毛岸青没有闲着,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纯熟正宗的俄语,主动参与了中央宣传部的翻译工作。

在这之后的短短几年内,毛岸青先后参与翻译了列宁的《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和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多部著作,使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他自己也成了宣传部的骨干核心。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只不过毛岸青事业上一帆风顺,感情却一直没有结果,毛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很认真的找他谈了一次话,谈话中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

你找对象的时候,不要说是我的儿子,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主席的话平平淡淡,但却实实在在,毛岸青听进了心里,但还没等他努力解决个人私事,哥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噩耗就传了过来,毛岸青一时间接受不了,精神受到刺激后,他很快就病倒了,毛主席不得不再次送他去苏联休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57年,毛岸青从苏联转到大连疗养,毛主席听闻后第一时间赶到大连看望了儿子,时隔许久,毛岸青已经慢慢从哥哥牺牲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父子两人促膝谈了许久,期间毛主席想到儿子的婚姻大事,便试探着问岸青:“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毛主席口中所说之人正是刘思齐的妹妹邵华,毛岸青与她从小就认识,当时邵华正在北京大学上学,对于邵华,毛岸青的心中是有意的,只因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所以毛岸青从来不敢吐露自己的感情,但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毛岸青终于鼓起勇气给邵华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从此两人便开始频繁书信往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毛岸青与邵华

1960年,毛岸青与邵华在大连顺利结婚,时年毛岸青37岁,邵华22岁,婚后夫妻二人回到了北京生活,毛岸青继续做着翻译的工作,邵华则是一边上学,一边照顾丈夫。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不仅没有在工作生活上要求特殊对待,享受特殊待遇,反而在闲暇之余,跟邵华一起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到革命老区考察,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竭尽所能的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晚年的毛岸青其实跟单位里的大多数普通职工一样,拿着普通的薪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从没有因为是毛主席的儿子就到处炫耀,除了在医疗上破格享受到了副总理级别的照顾,再未享受过半点特殊照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007年3月23日,84岁的毛岸青因病在北京逝世,一生默默无闻埋头做贡献的他,连走的时候都是悄无声息的,毛岸青走了一年多之后,邵华也因病追随他而去,虽然毛岸青未能像父亲毛主席一样光芒耀眼,但平静充实的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0 阅读:3

寻史微鉴

简介:以独到的眼光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