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为何一个小小的玛纳斯,却成了清军的绞肉机?

彼岸幽雪 2024-04-04 11:25:53

左宗棠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名将,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战功和传奇。但是,有一件事情让他始终心有遗憾,那就是在玛纳斯时的遭遇。

当时,清朝统治者在边疆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而玛纳斯则是其中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是新疆草原上的不可忽视的一支族群。

左宗棠奉命前往镇压叛乱,他带着严密的部队,士兵们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然而,玛纳斯的抵抗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一战被誉为“清朝的绞肉机”。

在清朝末年,风云突变,国势已经岌岌可危。慈禧太后,这位权倾朝野的女强人,虽掌握着龙椅,却不得不眼看着国家逐渐被列强蚕食。自嗣后,她以权谋私,无视国计民生,只图享乐安逸,而国土却在她手中一寸寸被侵蚀。

在这个时候,左宗棠,挺身而出,他深知新疆的重要性,这块被誉为西域明珠的土地,若失守,将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于是,左宗棠不顾一切,带着忠诚的军队,义无反顾地向前进发,他们的目标是收复新疆,守护祖国的疆土。

面对着广袤的新疆,左宗棠知道这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每个城市都有着顽强的叛军,他们准备与外敌合谋,分裂祖国的领土。左宗棠深知,想要收复新疆,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全局。他与心腹商议,制定了一系列收复新疆的战略计划。

攻克新疆六大主城成了当务之急,但这并非易事。每一座城池都坚固异常,叛军势如磐石,想要彻底摧毁他们,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左宗棠深知,若朝廷后援不足,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左宗棠带领着他的部队,划破这片荒凉的大地,向着西部进发,他心怀着解放新疆的壮志。

他分出一部分部队由副手刘德带领,向东部进发,而自己则亲自率领另一支队伍向西部挺进。这不仅是为了形成合围之势,更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刘德率领的部队在东部迅速取得了胜利,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被攻克,彰显了他们的勇猛和战斗力。而左宗棠领导的部队也在西部一路畅通,直到他们遇到了玛纳斯。

当左宗棠率军抵达玛纳斯时,他眼见城墙高耸,重兵驻守,顿感压力倍增,但却坚信:攻破玛纳斯,是他迈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在新疆的战场上,左宗棠面对着坚固的城墙和密集的火力,心中充满了挑战和决心。而他在面对玛纳斯城的时候却说道:“玛纳斯虽小,却是重要之地,不可不攻也。但兵力有限,如何攻克,当以速战速决为上。”

左宗棠深知,攻克玛纳斯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取得胜利,以削弱敌人的士气,同时加强自己的威信。因此,他下令将士们迅速包围玛纳斯,并在一个小时内攻占城池,以便继续向前推进。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左宗棠预料的要困难。玛纳斯城的城墙异常坚固,守军严密,每隔二十米就设有重机枪和大炮,形势十分严峻。

左宗棠面对这一情况,毫不气馁。据其亲信将领李春所言:“左将军虽知困难,却始终不肯放弃。他命将士们调整战术,采取轮番攻击、利用火炮轰击城墙等策略,力求打破敌军防线。”

然而,历经两个小时的激战,玛纳斯城依然屹立不倒,而左宗棠的军队却已经蒙受了沉重的损失,伤亡人数接近万人。这一切,正如左宗棠所言:“一将功成,万骨枯。”

面对敌军顽强的抵抗,左宗棠深知必须改变策略。在召集将领商讨之时,他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兵法云,兵不厌诈。今日事非常,须有奇谋变法。”他凝视着地图,几经思量后,他决定采纳了一项冒险的计划。

当时有将领建议:“不妨继续进攻,但要放慢节奏,等到夜深人静时撤退。这样,玛纳斯守军在胜利之际必然会松懈,到时再度发起攻势,必定事半功倍。”这个计划听起来残酷,但左宗棠明白,有时候胜利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

于是,清军再度向城墙发起了进攻。当夜幕降临,清军按计划撤退,但留下了一小股奇兵。就在城墙守军松懈之际,他们突袭而出,打开了城门,为主力部队进城铺平了道路。

取得玛纳斯的胜利,虽然令人欣喜,但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城墙下清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每一具尸体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都是一个战友的离去。

正如历史记载所言:“玛纳斯之战,乃是一场浴血奋战的胜利,但胜利的光芒下,是千千万万的鲜血和哀嚎。”

左宗棠面对胜利,却不见欢喜之色。他深知,这场胜利是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每一滴鲜血都在述说着他们的牺牲。

这个“绞肉机”无情地收割着他手下将士的生命,他深感沉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30

彼岸幽雪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古诗,畅谈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