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戴笠孙子戴以宏身份暴露,处决前说出一番话,被当庭释放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5-01 09:11:50

“戴笠之死,中国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1946年,周总理听说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在南京市郊机毁人亡后,欣慰的说道。

戴笠的外号有很多,比如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亚洲神秘人物”,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说他是“中国的海因里希·希姆莱”。

不过,《人民日报》对他的评价最形象国民大版的“东厂、西厂一类机构的鹰犬、爪牙”。

戴笠死后3年,他的儿子戴藏宜,在江山县落网,并于1951年被判处死刑。

只可惜,戴藏宜的妻子郑锡英,带着戴以宽、戴以旭和女儿戴眉曼,潜逃到了中国台湾。

但是,郑锡英走的太匆忙,以至于把次子戴以宏,留在了大陆。

七十年代,戴以宏的身份暴露。即将被处决时,戴以宏用一句话,换来了无罪释放。

恶贯满盈的“特”二代

“戴笠不幸以气候恶劣竟在南京附近,遇险身亡,殊为悲痛,此生虽多缺点,但其忠诚与热心实不愧革命信徒也。今焉则无。”1946年3月1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戴笠生前,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蒋介石指哪,戴笠就打哪;蒋介石让杀谁,戴笠就杀谁。

戴笠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他暗害过蒋介石的政敌,也迫害了很多革命志士。虽然杀过汉奸、日伪,却都是奉蒋之命。

戴笠曾在蒋面前多次表露心迹:“我以往一心追随校长(指蒋介石),不怕衣食有缺、前途无望,入党不入党,决不是学生要注意的事。高官厚禄,非我所求。”

“老子特务,儿混蛋”,戴笠的独子戴藏宜,长期留在江山县老家生活。仗着戴笠的淫威,戴藏宜横行霸道、鱼肉乡里。

抢占民田、掳掠民女、残害志士,戴藏宜的恶行,罄竹难书。用沈醉的话说:“这个小戴长的和他父亲一模一样,不但写字相似,而且个性、习气、 嗜好都相同”,当然也包括好色,“他在家乡办一所小学,自任校长,对该校工作的女性,甚至连自己的亲戚,也要加以蹂躏。”

戴藏宜积极响应蒋经国提出的“十万青年十万军”,还曾陪同戴笠接见过“中美合作所”所长、美国海军少将梅乐斯

自戴藏宜进入军统以来,更是威风八面。历任南京卫戍司令部上校秘书、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议、京沪铁路警务处少将专员等,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

即使1946年戴笠在空难中去世,也丝毫不影响戴藏宜在江山县当“土皇帝”。

一切的一切,在1949年戛然而止。

5月的一天深夜,刚处理完祖母蓝月喜丧事的戴藏宜,在宽阔的堂屋里来回踱步。

忽然,有个家丁气喘吁吁的闯了进来:“少爷!不好了!解放军就快打到江山了,估计明后天就能到仙霞岭。”

怎么办?跑。这是戴藏宜的第一想法。

戴藏宜清楚,自己罪行累累,又是戴笠的儿子,一旦江山解放,不会有好果子吃。

戴藏宜带着妻子郑锡英和三个孩子,还有一些仆人,急匆匆的往南逃窜。

当然,即使是逃命,戴藏宜也没忘记那些金银细软。

第三天下午,戴藏宜一行,逃到了福建蒲城县水北乡。

行至悬挂着“青天白日旗”的乡公所门前,忽然冲出来一群荷枪实弹的民团。

领头的是团总王根发,而戴藏宜没把他放在眼里,高傲的示意手下,把自己名片递了过去。

戴藏宜的随从,神气的说:“这位,可是戴局长的公子。”

“戴局长?”王根发轻蔑的笑了:“戴局长早就见鬼去了!”

说着,王根发就让手下开包检查。

戴藏宜的皮箱里,除了白花花的美钞,就是金灿灿的黄金。

王根发和民团的团丁们,瞪大了双眼:抢!

因为争抢戴藏宜的财宝,民团内部竟然发生了内讧。

忽然,有人大喊:“解放军来了,快跑啊!”

民团的人,再也顾不上金银,四散而逃。

至于戴藏宜,扔下妻儿老小,转身就跑。

良心发现,投案自首?

1949年7月14日,晌午时分,江山县人民政府里走进来一位体态微胖的中年男子。

男子见到屋里的几个领导,满脸堆笑,点头哈腰:“您是苏明,苏书记吧,久仰大名!”“您是公安局李局长,李春林吧,您好您好。”

不等几位领导开口,一个游击队员站了出来,严肃地说:“你是不是戴藏宜?”

此话一出,办公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原来,戴藏宜从蒲城逃脱后,又潜回到了老家江山县。

此时,江山刚解放不久,风声鹤唳。戴藏宜明白,如果被抓住,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才会主动来“投案自首”。

“戴藏宜,你此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里可是江山县人民政府!”苏明质问道。

“是的,苏县长。首先本人感谢贵军解放军政策之宽大,政府各位长官之诚恳,由此深感本人过去过失之深重,及至对过去一切认识之不正确……”戴藏宜露出满脸惭愧的模样。

“戴藏宜,你在讲什么话?我们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李春林厉声打断了他的话。

戴藏宜惊愕万分,不过很快又恢复了镇定,颤声说:“我来登记,李局长。”

苏明点点头:“那也好,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胁从不究’。你是不是军统地方组织的头子,你自己肚里明白。希望你大胆检举、揭发军统罪恶,揭露潜伏下来的特务匪徒,争取将功折罪。”

于是,戴藏宜被关押在单间隔离室里,没有加刑具,给了他纸笔,让他写交代。

戴藏宜发现看守不严,又蒙生了潜逃的想法。戴藏宜从监狱里逃脱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浙江省。

省公安厅厅长李丰平指示,限期捉拿戴藏宜归案。“剿委会”荷枪实弹,在江山县的各大乡镇,不停地张贴告示,挨家挨户的搜捕戴藏宜,但始终没有他的踪迹。

戴藏宜要么进山了,要么就已经离开江山。江山县一边向周围的城市发协查通报,另一边组织人手去野兽横行的仙霞岭搜捕。

“特三代”,如何用一句话保命?

9月初,大西滩乡的一位祝老先生,找到县委,表示他可能发现了戴藏宜的踪迹。

祝老先生本是中山小学的老师,还教过戴藏宜。

祝老先生表示,某天他在邮政代办所里看报纸,偶遇了一位刘家山的乡民。

祝老师问:“你不识字,怎么也来看报纸?”

“我是来买报纸的。”

祝老师立刻警觉起来:“噢,买回去看?”

此去白石乡不远,那里可是土匪窝。

祝老师接着问:“你家来了客人?”

那名乡民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祝老师趁热打铁:“看来是位读书人,不知我能否会一会?”

乡民急得满头大汗,只好说出实情:“是……少爷想看报。”

9月9日,江山县公安局崔副局长亲率县中队,直奔刘家山。

在大溪滩乡民兵的积极配合下,不费吹灰之力,将正在研究浙江日报的戴藏宜逮个正着,并连夜送到杭州,关进小车桥省第一监狱。

戴藏宜知道,自己这回是在劫难逃,所以必须认真地写“交代”。

戴藏宜承认了他为军统搭建秘密电台的事实,也对暗杀共产党人华春荣供认不讳。

戴藏宜还交代道:“官溪乡有9至10支(枪),交警总队有 30 多人驻防保安。我有美国造左轮一支,另有镀金勃朗宁一支,放在我岳父家里。”

由于戴藏宜此前冥顽不化,戴罪潜逃,失去了立功的机会。因此,1951年1月30日,江山县人民法庭以反革命罪判死刑,在老家保安执行枪决。

江山百姓,拍手称快:“这才是人民自己政府,万恶匪徒死得太迟了!”

戴藏宜死后的1953年,他的妻子郑锡英带着戴以宽、戴以旭两个孩子,潜逃到了台湾。

为了逃脱检查,郑锡英改名沈凤英年龄增加4岁,戴以宽,戴以旭照旧。

担心目标太大,郑锡英把次子戴以宏,留在了大陆。

于是,戴以宏改名王时叙年龄增加30岁。

黄福源把戴以宏托付给了潜伏特务陆秉章照料,陆秉章行迹败露后,戴以宏成了孤儿。

9岁那年,戴以宏进入了宋庆龄开办的一所孤儿院。

那里生活条件很好,大部分食品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国际福利组织送的。

16岁时,戴以宏被分配到合肥市棉纺厂工作。当后来,他响应号召,率先报名去支援农业第一线。

接着,他就被调往安徽枞阳县,当上一名拖拉机手,后来又改当修理工。

1972年,有人查出,戴以宏是戴笠的后代。戴以宏很快被捕,并面临着死刑。

戴以宏对自己的身世毫无了解,他只知道戴笠是大特务头子,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爷爷。

行刑前,戴以宏义正严词的辩驳道:“我9岁就进孤儿院,是政府把我抚养成人的。我连戴笠面长面短都不知道!”

戴以宏言之有理,而且他平时工作积极,所以被无罪释放。

1976年戴以宏与一位知青,组成了家庭。

1991年戴以宏还去了台湾,见到了妈妈郑锡英。

郑锡英拉着戴以宏的手,深情地说:“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回去看看。”

参考文献:

朱文楚.戴笠独子之死[J].文史博览,2007,(05):53-55.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东方明.天网恢恢[J].红岩春秋,1996,(05):50-55.DOI:10.16684/j.cnki.hycq.1996.05.010.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2 阅读:556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