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是怎样考核官员KPI的

恒南谈历史 2023-03-07 22:50:02

说到KPl小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与我们平时工作息息相关,更是关系到自己的薪资奖金还有晋升,那么古代官员的KPI是如何计算的呢?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从巩固政权出发,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核。 早在战国时期,便以“上计”来考核官吏,即群臣于年终须将赋税收 入写于木券,呈送给国君考核,以考核的优劣决定官职升降。两汉对 官吏的考核,仍以“上计”为主,各县令将该县的户口、钱谷出入等 编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再加汇编,用副本上计于中央的氶相,每 三年考核一次以定升黜。 魏晋南北朝时,对官吏的考核发生一些变化。考核对象从地方官吏扩大到中央百官,考核办法改三年考核为每年岁终考核,到了第六年,总计历年考核结果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任免。

唐代具有严密而完备的官吏考核制度,以“四善二十七最”作为 对官吏的考核标准。所谓“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始勤匪懈”,这是各级官吏的道德规范。“二一七最”则规定了考核百官职守的具体标准。 各个部门的长官依据这一考核标准, 每年评定属官的行状,分别列为九等,并给予一定的奖惩。

宋代实行一年一考、三年一大考和文官三年一任、武官五年一任的方法。考课分上中下三等以定优劣。京官的考课由差遣院进行初考,磨勘院进行复核,由审官东西院分别总领文武考课的具体事务。外官的考课由考课院负责,由部侍郎主管的左右选总领外官文武考课的具体事务。武官使臣以上由枢密院主持。

元朝官吏考课方法主要采用计月制,根据职务规定其任职的期限。计月制的考课制是把做官的年限、资历作为升迁的依据。但是,计月制考课制,到后来,却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制度。因为,官吏们只要不出事,无所事事,照样升官。

明朝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日考察,二日考满,以考满为主。考满是按照任职年限,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三考亦即九年为满。考其做官的年限、资历作为升迁的依据。考核分三个等级,即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

清朝的官吏考课制度,基本上是沿用明制,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五品由王大臣初核,再奏皇帝裁决。

0 阅读:5

恒南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