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浙产名药”新篇章实现产业发展新飞跃第四届中国“浙产名药”暨食药两用产业共创发展大会在武义隆重开幕

武义融媒 2024-05-12 17:20:05

5月11日,第四届中国“浙产名药”暨食药两用产业共创发展大会在武义隆重开幕。大会以“浙产名药、中国品牌、产业共创、造福人类”为主题,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武义县人民政府、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承办,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药学会、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金华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武义县养生协会、武义县中药材协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办,中国保健协会为支持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陈坚、谢明勇、喻景权、陈士林等业内大咖齐聚温泉康养名城,并带来了《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构架》《未来食品:任务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为食药两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开幕式由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主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周杰,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秘书长杨苏蓓,武义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强等领导致辞。金华市副市长李斌峰、金华市政协副主席石骁敏,武义县领导李杨勇、曹锦勋、莫建斌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

孟素荷向与会人员阐释了“药食同源”理论以及食药两用产业发展背景和形势。她指出,浙江省在中药材和“食药两用”等“大健康”产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武义以寿仙谷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大健康企业,更是潜心科研、勇于创新,打造高质量产品,不断在市场上树立口碑,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浙产名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中国“食药两用”产业的发展。但从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的企业要与时俱进,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提升真才实效的技术突破和真心实意服务民众健康的觉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新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并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市场活力,塑造知名品牌,打造百年企业。

吴宪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深入分析了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他说,以新老浙八味、武七味等为代表的“浙产名药”,多年来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培育出了以寿仙谷为代表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强良种选育、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技术研发,健全各环节质量管理体系;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深化应用,推动中药产品的创新研发,积极培育中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中国中药协会也将与“浙产名药”发展平台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中药和食药同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缔造绿色健康生活。

李强向大家介绍了武义中医药产业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资源。他说,这些年,武义抢抓“浙产名药”产业发展大会永久性会议地址落户武义的机遇,在做强龙头方面,培育出了万寿康、品高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做大特色方面,取得了中药材有机认证企业21家、认证产品数53个、生产加工企业24家的良好成效;在做优品牌方面,创建了“武七味”中药材公用品牌,“武义宣莲”“武义灵芝”获评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武义宣莲”“武义铁皮石斛”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做精创新方面,引进院士7人,制定覆盖灵芝、铁皮石斛产品全产业链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89项,2023年寿仙谷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发挥智力优势,为“浙产名药”发展注入理论研究新内涵,引领技术变革新潮流;发挥专业优势,为武义中医药事业、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传经送宝;发挥资源优势,关注武义好故事,传播武义好声音,推介武义好项目,帮助武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大会上,还举行了“武义县白姆乡——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药材)”揭牌仪式、“武七味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标准”“武七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授权仪式、《寿仙谷文化综论》新书发布仪式、“浙产名药”食药物质相关产品新品牌发布仪式、产业发展项目签约仪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