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虎”色变的脑中风---“脑溢血”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 2024-05-20 17:37:16

脑中风是让很多老百姓谈“虎”色变的一种疾病,即使体检时发现报告上报了一个小腔梗,都吓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恨不得立马见到医生住院治疗,害怕耽误了病情,很多人也认为,脑中风指的就是脑血栓或者脑梗死,其实不然,除了脑梗死外,还有另一种危害更为严重的脑中风,更让人谈“虎”色变的脑中风——脑出血,老百姓经常叫“脑溢血”。那么什么是脑溢血、为什么会得脑溢血、得了脑溢血又该怎么办?关于这些问题,下面进行一一讲述,让大家对脑溢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什么是脑溢血?

脑出血,也俗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脑溢血和外伤导致的脑内出血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常说的脑溢血不包括外伤引起的脑内出血,故又有“自发性脑出血”之称,所谓“自发”的意思就是并非外界因素导致。

为什么会得脑溢血?

脑溢血病例中大约60%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约30%由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血管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抗凝治疗等。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具有很好的弹性,并不会轻易破裂。但是,长期高血压等因素,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等,它的弹性会大大降低,而血管的脆性反而大大提高,脆性大的血管容易发生破裂,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会冲破硬化的小动脉壁导致血管破裂。

怎么判断得了脑溢血?

脑溢血也是脑中风的一种,常用于识别早期脑卒中的办法也适用于脑溢血,比如“中风120”,1为一张脸,指的是面部,在照镜子时,发现半侧面部有下垂、麻木、嘴歪、流口水等症状,提示面瘫产生;2为二上肢,如果一侧手不能顺利举起或举起后缓慢下移,肢体无力或麻木,提示有运动障碍;0为聆听一句话,指的是言语,讲话含糊不清,不能回答简单问题,提示语言功能出现问题。不过脑溢血有时还常伴有突然出现的头痛和呕吐,所以出现突然的头痛和呕吐,也应警惕脑溢血的可能,出血量大的患者甚至可能突然出现昏迷等症状。

得了脑溢血怎么办?

出现上述症状后,不要犹豫,要第一时间拨打120,到就近医院急诊就诊,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病因等不同,及时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目前,可以用手术的方式清除脑组织中的血液,但是手术在清除血液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健康的脑组织,因此,是否手术治疗,需要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一般来说,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病情危重致颅内压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小的患者,则无需手术治疗,通过内科治疗让血液慢慢吸收,症状慢慢恢复。脑出血稳定后,可以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脑溢血?

脑溢血这么可怕,那么怎么预防脑溢血呢,预防大于治疗,能预防脑溢血不发生是最大的获益。如前所述,脑溢血也是脑中风的一种,所以戒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调控血脂、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治疗基础病等预防脑卒中的办法同样适用于脑溢血。但预防脑溢血最重要的两点需要特别强调,就是管理好血压和情绪:高血压是脑溢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患者在血压骤然升高时极易导致脑溢血;情绪激动时容易导致心跳加快和血压的突然升高,是诱发脑溢血的重要因素。所有发现高血压要及时降压治疗,规律服药,严格监测控制血压,特别是年轻高血压患者,自认为自己年轻,血压高点没有问题,毫不在意,反而成为脑溢血的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避免过悲过喜情绪过度激动也很重要。

结语

脑溢血是脑中风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对社会、家庭、个人都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及早识别、及时就诊、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一旦有症状出现,及时拨打120,及时到医院就诊!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河南省医学科普委员会神经重症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科、神经电生理室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病、痴呆、焦虑抑郁、头晕头痛、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神经重症疾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承担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包括中华核心期刊在内的文章十余篇。

0 阅读:20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

简介:普及大众医学科学知识,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