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下228亿大单,中企要求付款再发货,印官员谴责造成无形损失

少年未老心已荒凉 2023-07-11 10:20:54

近日,包括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以及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在内的多名政府官员,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中国比亚迪公司,说给印度商业信誉造成了伤害,导致了印度看不见的损失。

以一个国家政府高级成员的身份,指责一家中国公司,这事颇有点离奇,那么比亚迪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印度官员们如此愤怒呢?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印度官方从比亚迪订购了1000辆电动公交车,但是双方在交付方式上产生了分歧。

比亚迪工厂

印度的想法是,他们先付10%的定金,然后等比亚迪把这1000辆车全部交付到位之后,再付剩下的90%,但比亚迪公司的要求是,必须得印度把228亿卢比,约合20亿人民币的车款全部给付到外,比亚迪才能发货。

这本来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分歧,但是印度商业部长却把它提高到了伤害印度“商业信誉”,给印度造成看不见损失的地步,显然是有点无事生非了。

坦白讲,如果印度官方没有炒作这件事,也许事情还能够以双方协商,互相让步的方式解决,毕竟印度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比亚迪作为一家公司,最终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如果能借此打开印度的电动公交车市场,冒点风险也是冒了的。

比亚迪电动大巴

但是现在印度商业部长、财政部长接二连三的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责比亚迪,这事就让人费解了。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你跟别人做生意,人家不看好你的信誉,这是个丢脸的事情,不应该大肆宣扬的,偏偏印度政府官员,就是这么做了。

那么比亚迪作为一家公司,对印度官员们做出这种行为的动机,只能有两种猜测,第一,印度政府官员这就是借题发挥,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印度财长

说白了,由于印度民间被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排斥的,这个时候政府官员炒作比亚迪“歧视”印度商业信誉的事情,不管最后如何发展,他们保护印度“尊严”的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这有助于他们获得政治资本。

第二个可能的推测,那就是现在印度高级官员越是表现的这么歇斯底里,越让人怀疑他们本身就是抱着不纯目的的。

逻辑非常简单,印度政府跟比亚迪订购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个你情我愿的买卖,印度如果觉得不合理,或者觉得比亚迪提供的付款方式不能接受,那就终止交易,退回定金好了,为何退又不退,却要无理取闹呢?

莫迪

这就让人怀疑,印度政府是想要以较少的定金,把比亚迪公司的电动汽车骗走,之后拖延甚至是以各种理由不给比亚迪尾款。

如果是其它国家,为区区20亿人民币损失政府信誉,大概率不可能,但印度是个例外,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印度干类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不仅仅在正常的商业领域这么干,甚至在向美国和俄罗斯购买军火的时候,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拖延支付尾款。

因此之故,现在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向印度出口军火的时候,通常都把价格要的很高,说白了,这就是做好了我要不回尾款的准备。

印度苏30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猜测,但鉴于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历史信誉确实不怎么好,比亚迪产生类似的担心,还是很有可能的。

客观上来讲,印度政府高级官员的这些行为,实际上不但无助于维护印度的国际形象,反而等于是间接的把印度政府经常赖账不付尾款,商业信誉为负的这一事实再次广而告之。

比亚迪是一家公司,他没有必要也没有动机去得罪印度,坚持要印度方面付了全部款项再发车,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它不会大肆宣扬这件事的。

印度经济

但印度高级官员把这个事情炒作的满世界都知道,等于是把印度此前在商业上经常以各种理由不付尾款的行为,广而告之了。

事实上,从营商环境的角度来看,印度简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一个奇葩,之前针对我国小米公司的惩罚,包括此前坑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的企业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在印度政府眼中,跨国企业就是他们待宰的肥羊,任何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只要进入印度,那是真是石头里面都给你钻出水,蚊子腿上也能给你刮下三两油来。

中企印度门店

但这种行为,显然跟印度想要成为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全球200个国家,没有哪个是靠坑外国企业发家致富的。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0 阅读:10

少年未老心已荒凉

简介: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