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四国鼎立,罗贯中为何只写三国?遭删除的那国有何秘密

小波谈历史 2023-12-23 23:49:50

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我们都知道,当时主要有三大势力: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刘备的蜀汉。但是其实,东汉末年除了这三股力量,还存在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第四国——燕国!

那么,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何会忽略这个燕国的存在,仅仅写曹、孙、刘三家的故事呢?这个不为人熟知的燕国,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燕国地处偏远,建国缘起不为人知

燕国位于辽东半岛一隅,远离中原政权中心。据《三国志》记载,燕国拥有10万雄兵,人口过百万,实力不容小觑。他们不仅曾管辖过高句丽和靺鞨,还时常参与魏蜀吴三国的战争,曾多次助吴抗魏。

燕国之所以能在乱世中苟全性命、稳固立国,关键靠的是奠基人公孙度。公孙度原是汉朝官员,后任辽东太守,凭借强硬手段打击豪强,使辽东臣服。他还多次讨伐高句丽等国,声名大振。公元190年,曹操欲拉拢公孙度,但遭拒绝。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正式谋求独立。

由此可见,远在偏僻之地的燕国,其建国缘起与风云变幻的中原局势关系不大,也难怪《三国演义》中会忽视这一故事。

称王称侯,曹操难容忍辽东独立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封公孙康为大司马,意在笼络之。228年,公孙渊继位,加速独立步伐。公元237年,公孙渊正式宣布燕国独立,自称燕王,年号绍汉,此举激怒了曹魏。

曹操一向缺乏容人之量,公孙氏父子在辽东称王称侯,曹操难以容忍。他想方设法打击公孙氏的野心。公孙渊则左右逢源,背曹结吴。最后其无断之举引来曹魏讨伐,最终于238年灭亡。

燕国独立野心触曹操逆鳞,这一剧情与《三国演义》的主线不符,也难怪被删除了。毕竟,罗贯中正在塑造魏国正统旗帜的形象。

四国鼎立破坏三分天下格局

《三国演义》主要叙述三国鼎立的故事,这本身构成一个精致的叙事格局。若加入燕国这一势力,就会打破三分天下的格式,也无益于主线发展。

且燕国与中原三国关联不深,故事单薄,人物不出名,加入反而会破坏《三国演义》本有的魏蜀吴角力的华丽画卷。

反观删去燕国后,魏蜀吴三足鼎立,各有英雄,三角关系精彩纷呈,正符合《三国演义》的叙事风格。

综上所述,罗贯中删除燕国,既出于地理位置偏远,又因剧情发展需要,更为配合三国鼎立的完美叙事格局。

燕国虽然实力不弱,但其建国和灭亡都与三国风云变幻关系不大。加入燕国无法丰富三国故事,反而会破坏原有格局。

所以,罗贯中仅描写三国,将燕国“移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作品艺术处理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等同于历史真实。燕国的存在,还是应该被历史所记载、所认知,不应该被人遗忘。

0 阅读:1739
评论列表
  • 2023-12-24 23:34

    首先,公孙渊建的燕,建国时间太迟且存在时间太短,公元235自立建国,一年后就被司马懿灭国。还有就是魏蜀吴三国都有人称帝,燕充其量就是个诸侯国,称个王都让人家给灭了。怎么能和其它三国并称?按这么算,把袁术自建的“仲氏”算成第四国,都比公孙渊的燕靠谱[得瑟]

  • 2023-12-24 19:40

    其实三国最可惜的就是汉献帝,学学汉废帝挣扎一下也好,看看曹操是学霍光还是学王莽[笑着哭]。那样说不定刘备还有希望恢复大汉。

  • 2023-12-24 13:24

    小编你真读过三国演义?

  • 2023-12-24 12:04

    整个三国演义都是兴汉抑曹好吧,小编还鼓吹魏正统?

小波谈历史

简介:探古问今,从帝王谋略到文明芳华,一同解锁千年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