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婉霞聊历史 2023-10-12 10:40:32

诸葛亮与王朗的对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舌战群儒”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这场辩论的背景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荆州之后,孙权派遣使者来到蜀地,想要以江陵以北的土地来换取刘备之前夺取的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产生了矛盾。当时,王朗是东吴的一名老臣,年约80岁,是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被朝廷任命为辩士,专门负责处理与蜀国的外交事务。他是孙权派遣的使者之一,而刘备的丞相诸葛亮则是蜀国的代表。这场对话开始时,王朗首先指责刘备背信弃义,夺取荆州,而刘备则回应说,荆州本来就是属于蜀国的,而孙权则是侵占了荆州。然后,王朗引用了一些儒家的经典,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诸葛亮则回应说,孙权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背信弃义。王朗接着说,刘备是一个无赖,没有道德,不值得信任。而诸葛亮则回应说,刘备是一个仁爱宽厚的君主,而孙权则是一个奸诈狡猾的小人。

王朗说,孙权是乾隆之君,有德有才,而刘备是沦落之辈,没有什么出息。而诸葛亮则回应说,刘备是真正的英勇之君,而孙权则是窃取他人之物的小人。这场对话,可以说是一场辩论的较量。王朗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他的观点是基于儒家的道德观念。他认为,刘备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而孙权是一个有德有才的君主。而诸葛亮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刘备是一个仁爱宽厚的君主,而孙权则是一个奸诈狡猾的小人。在这场对话中,王朗使用了一些儒家的经典,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诸葛亮则用事实来回应王朗的观点。他指出,孙权窃取荆州,侵犯他国的领土,这是背信弃义的行为。

最终,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彻底驳斥了王朗的观点,而王朗则无言以对。这场对话的胜负,可以说是由事实和道德来决定的。王朗虽然是一个儒家学者,他的观点也讲求道德,但是他忽视了事实。而诸葛亮则是以事实为基础,用事实来回应王朗的观点。在这场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他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虽然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但他忽视了事实,而诸葛亮则是用事实来回应他的观点,从而彻底驳斥了他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最后王朗会输的原因。

这场对话还表现出了双方对于仁义道德的不同理解。王朗的观点更加偏向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君子的修养、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孙权是一个有德有才的君主,而刘备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而诸葛亮的观点则更加偏向于法家的思想,强调实际行动和事实的重要性。他认为刘备是一个仁爱宽厚、有实际行动的君主,而孙权则是一个奸诈狡猾、行动不端的小人。此外,这场对话还体现出了诸葛亮的辩论技巧。他没有直接反驳王朗的观点,而是通过引述历史事实,以及对事实的分析,来逐步驳斥王朗的观点。这种辩论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驳斥对方的观点,而且也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学识。
0 阅读:53

婉霞聊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