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文化,概述赏析,文学巨著古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您可以不读,但应该了解!

老六的师傅 2024-03-30 01:32:19

典籍里的文化,概述赏析,文学巨著古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您可以不读,但应该了解!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李清照的一首佳作。

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通过借秋日病愈,抒发了词人内心因家国沦陷,丈夫去世,个人孤独寂寞的苦闷,具有很强的时代和个人色彩。

上片以一“寻”字开篇,奠定了全词的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词人以“寻寻觅觅”起笔,表现出她在寻找一种东西,这种寻找或许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或许是对人的追忆,或许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这种寻找始终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冷冷清清”,因为“凄凄惨惨戚戚”,她感到孤独、凄凉和悲惨。“乍暖还寒时候”常常是人生的转折点,象征着词人生活境遇的改变。在这个时候,最难以应对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接下来的“三杯两盏淡酒”呼应了上文的“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出词人试图用酒来麻痹自己的痛苦。然而,“晚来风急”,这种酒是无法抵挡夜晚的寒冷和孤独的。这种“晚来风”也隐喻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下片则以“雁过也”转折,从主观的情感世界转向客观的景物描写。“雁过也”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而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都要南飞过冬。而这一景象无疑会触动词人内心深处的旧时记忆。而“旧时相识”的大雁如今飞过却无法传回任何消息,这无疑更加深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助。“满地黄花堆积”,是另一个秋天的典型景象。然而,“如今有谁堪摘”,这些菊花已经凋谢,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去欣赏和采摘了。这种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现在破败景象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词人的悲痛和哀伤。

“守着窗儿”和“独自怎生得黑”是连续的两个意象,词人以守窗为起点,预示着长夜漫漫,孤独难耐。这种孤独和无助在时间上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没有尽头。“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如同敲打在词人的心上。这种声音一直持续到黄昏,使得全词的气氛更加凄凉、哀怨。

最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以反问作结,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这个“愁”字,虽然可以理解为“忧愁”,但其实更是一种深深的悲痛和哀伤。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忧愁,而是一种包含了国破家亡、身世变迁、孤独寂寞等等复杂情感的哀痛。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非常出色。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同时,词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景色描写,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词人还成功地运用了对仗、叠词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词在形式上也非常优美、和谐。

总的来说,《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她个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古代诗词中的佳作。虽然这首词写于几百年前,但是它的情感和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0 阅读:1

老六的师傅

简介: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