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针对老人的骗局套路太深,快转发给长辈,替爸妈守护好钱袋子

蜀小寒 2024-05-17 11:48:59

一大早,小区群体弹出一则警情通告,原来是辖区派出所在凌晨4点接到了一则老人走失的报警,经过调查,那位走失的73岁的老人,半夜出走竟是为了能够早点赶到小区附近的一个医疗器械体验中心排队,以便能够在店铺开门后第一时间进去体验。

得知这一真相后,家属简直哭笑不得,其他人也颇觉意外。

后面与朋友们聊起这个事情,竟然发现身边不少朋友的父母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朋友A几年前坐月子,婆婆原本是来照顾她月子的,但是每天吃了午饭便不见人了,一直要到下午临近晚饭时间才到家。后面追问之下才得知,婆婆每天失踪的整个下午,竟然都是在小区附近的一个保健足疗店去排队体验那个足疗项目去了。

当时小夫妻一听就觉得这是一场骗局,多次劝说不但没有让母亲认同他们的说法,反而对他们生出许多不满。她说他们不理解她,还说有人坐轮椅坐了十多年年,看了无数个医院,都没能站起来的人,经过这个足疗都站起来了,还说小两口这么说是不想给她花钱,但她根本没花一分钱。最终小两口眼见劝说无望,更怕再多说激发矛盾,只能由了她去。待一出月子,两人赶紧将婆婆送回老家,以免她陷得太深。但因为婆婆月子里整个下午都不在,月子期间A也只能自己亲自照顾孩子,完全没法好好休养,心里难免不满,只是迫于孝道不好言说罢了。但不满的种子却自此在心理埋下了,这么多年也不曾缓解多少。

如果说A的婆婆因为陷入还不太深,B的母亲却是实实在在地为此付出了金钱上代价。

B因为夫妻两人都要上班,两个孩子上下学便交由母亲负责接送。每天送完孩子之后,要等到下午5点多才会接孩子,出了一点零星的家务,一整天都是空闲时间。平时操劳惯了的母亲,乍一闲下来,便觉得实在枯燥乏味。

一天送完孩子,在学校门口偶遇一个热情的小伙,一口一个奶奶叫得朋友母亲实在不好拒绝,抱着反正不花钱去看看也无妨的态度,跟着小伙子到了不远处的门店,岂知这一去便逐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刚开始B便发现了母亲的情况,劝说她不要听信,母亲还很坚定地说:“放心吧,他们偏不了我,我就去试试免费的,反正让我掏钱我是坚决不会的。”

朋友B的母亲一直不是个糊涂的人,又听她如此说法,也认为她是听了进去的,既然认清了情况,应该不会被骗。岂知大概两个月后的一天,B突然接到小妹的电话,说母亲给她打电话让转两万块钱她要买那个按摩床,还说是因为B有两个孩子家里负担重,小妹负担轻一些,让小妹直接转钱不要告诉B。

小妹一接到电话第一反应就直觉母亲被骗了。一边赶紧电话给B通信,另一边她知道自己劝说母亲不买母亲肯定听不进去,便让母亲将所谓的按摩床拍照一个传个她,她将网上搜索出来的同款按摩床截图发给母亲,网上的功能比母亲看到的店里的功能能多,但店里接近2万元的一张床,网上的价格仅5千余元。

晚上回家,B第一时间问母亲具体情况,母亲情绪激动地说:“我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供你们几个长大,还供你们读书,现在你们挣钱了,我却留下一身病痛,让你们给2万块钱买个按摩床给我治治病你们都不买,我养你们何用?”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怼得B无言以对,掏钱吧,这不是帮着骗子助纣为虐嘛;不掏吧,那又是不孝。还好母亲只是想买那个床,并不是为了要2万块钱,后面好说歹说,同意让他们在网上买那个同样的床,B赶紧网上下单,并催促厂家赶紧发货。

随后几天,母亲不时催问一下怎么还不到货,还说要是在店里买早就用上了。不过还好母亲也知道他们经济压力不小,倒也只是偶尔抱怨一下,并没有再说重新在店里购买的事情。终于,购买的床到了,家里的抱怨终于少了。后面妻子换了离家更近的工作,可以帮忙接送孩子,母亲闲不住要回乡下,为了避免母亲的不满,母亲刚一说床的事情B便赶紧联系了一辆货车,将这个床也一并送回了乡下。

听到A和B的切身经历,朋友们都不免唏嘘。这么明显的骗局,但是为什么两位母亲就是看不穿呢?B的母亲前期那么立场坚定,为何后面的立场转换却又那么彻底?哪怕明知儿女经济压力很大仍不惜以孝道压人也要求花2万元去购买那么一张小小的床?

这是身边的切身案例,在离得更远的地方,不知道又有多少类似的家庭,上演着类似的情景?

养老一直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尤为重视。历史证明,不论古今,年纪越大,可能对身体的关心也会更加明显,甚至极端。历史上也有不少开明的君主,到了晚年不惜花费重金寻求长生不老,充分说明,越是年长越是重视身体的问题,这跟知识、眼界等等都没有关系。

加之现在很多家庭子女在外工作,缺乏对父母的关心,很多老人在家种难免孤独。也正是抓住老年人对健康重视,却又缺乏子女关心的心理,很多骗子用各种方式接近老人,一口一个干爹干妈,甚至爷爷奶奶,对他们嘘寒问暖,时不时地送个小礼品,发个小红包,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亲儿女,亲孙子亲孙女。其目的只是为了一步一步设下陷阱骗取老人信任,待时机成熟,再加上旁边“熟人”、“老朋友”的“真实案例”诱导,老人们很容易便心甘情愿地掏出了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购买下他们推销的高价“保健品”、“保健床”。

面对没有购买力的自己没有购买能力老人,他们便以孝道的名义,怂恿老人问子女要钱。凡是这种能开口要钱的老人,其子女均不是真正不孝之人,不管经济实力如何,面对老人开始忆往昔、谈孝道,均无法真正做到无动于衷、冷眼以对,只得认命掏腰包。到这里,骗子的目的便达到了。像B那种不按套路出牌,导致骗子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毕竟是个例,大多数人,最终都能随了骗子的愿。

近年来,“投资理财”、“以房养老”、“代办社保”、“文玩收藏”、“养生保健”、“低价旅游”、“黄昏恋”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屡禁不止,骗子们的伎俩也是五花八门、防不胜防。尤其是这种养生保健类的,更是因为与其他种类对比起来,门槛更低,且是双方自愿的实物交易,更不容易被主管部门查处,即使家中年轻人知道被骗,也只是东西虚高了价格,但家中老人心甘情愿,追究起来难度也更大。从而导致这种类型,被骗的老人也更多。

领挂面、领鸡蛋、免费体检,不法分子一般习惯在学校、社区等老年人聚集的地区设立点位,通过各种免费的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加举办的“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微信群定时发送红包,报数签到,更有甚者,还会不定期地在重大节日组织聚餐活动。打着为了老人健康着想的幌子,实则宣传公司的保健业务,诱导老人购买旗下的高价产品。而这些产品,要么是三无产品,要么包治百病,要么是价格高于市场价五倍甚至十倍不止。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骗局,我们除了劝导家中老人不要贪图蝇头小利,擦亮眼睛守住立场,更要注重平时与老人的交流和关注,让老年人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从而不再孤单,面对骗子的嘘寒问暖也不会再心动。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