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嫉妒邻家孙子聪明,大妈竟掐死4岁男童,最终法院判决大快人心

十里巷 2023-08-28 08:55:23

幼子何其无辜,却要为成年人的嫉妒买单。

人类的可爱之处在于有七情六欲,但这同样也会成为不幸的源泉。

近代西方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卡尔·波普在《论人类》中分析: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

嫉妒的危害有多大,大到很可能家破人亡。

2015年河南新乡发生一件幼儿失踪案件,始作俑者竟然是隔壁的“亲戚奶奶”,就是因为“嫉妒心”作祟,四岁10个月的小明涵被残忍杀害了。

审判席上嫌疑人李秀玲几度哽咽:“我还是很疼爱孩子的呀”。

亲切的李奶奶变了脸

这两家人也是相处了二十多年的老邻居,更是因为家中的孙子年龄相仿,小明涵的奶奶张九莲经常带着孙子去邻居李秀玲奶奶家里串门。

生活中孩子有一个很神奇的角色,就是关系的粘合剂。

即便是两个陌生的家庭在孩子的牵引下,也能迅速破冰,就着孩子的吃喝玩乐能聊上半天,转眼间都能成为熟人。

农村老家是熟人社会,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朝夕相处,你一碗汤、我一杯水结下的革命友谊。

这两家也是如此,小明涵每次见到李秀玲就会甜甜的喊一句“奶奶好”。

小明涵很是惹人爱,还不到五岁的年纪,既有孩童般的天真活泼,又有超出年纪该有的懂事乖巧。

出事当天小明涵在幼儿园还得到了老师表扬,有个这样人见人爱的孩子也是一家人的骄傲。

街坊四邻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对小明涵表现出较多的喜爱。

其实在一开始李秀玲也很是疼爱小明涵。这一点上从小明涵的行为上也可以得出来,毕竟孩子不会假装。

出于本能趋利避害,小孩子会天然的亲近对他好的人,对伪善的人也能清晰分辨。

小明涵喜欢去邻居李奶奶家玩,李奶奶一说做游戏,说扮演病人,很是信任的躺在床上。

只是他不知道,曾经的李奶奶已经变了,曾经教习他写自己名字的李奶奶嫉妒他的聪明。

据统计强奸猥亵、矛盾杀人等案件,70-90%都是熟人作案。

曾经熟人被认为是可信的,能够托付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但现在的熟人,却可能是潜在的伤害者,而被害者往往对近在咫尺的危险一无所知。

村里的人都认为李秀玲很和气,跟其他人没有矛盾,都很难想象这位面善的奶奶竟会对一个四岁的孩子下此毒手。

李秀玲对小明涵的伤害曾经有过一次,但未引起足够的注意。

小明涵看到妈妈咳嗽就用手掐住了妈妈的脖子,事后妈妈询问小明涵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说因为隔壁的李奶奶就是这么对他的。但因为两家人关系还不错,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一次次的试探,让李秀玲的害人之心疯涨。

好强的李奶奶失去理智

“李秀玲是个很爱出风头的人,别人比她好,她都会想办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是村里人对他的评价。

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李秀玲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与小明涵的家庭相比,李秀玲家庭条件好的多,明显占据上风。

但她的小孙子却令她觉得处处低人一等,尤其是在聪明可人、身体健康的小明涵面前。

她的孙子出生的时候因为缺氧,身体一直羸弱,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里去。

而隔壁的小明涵相反,活泼健康,即使有些感冒也能依靠抵抗力基本自愈,这让李秀莲分外眼红。

不止如此,她的孙子在智力方面也低于同龄人,这对于好胜心强的她绝对是沉重的打击,这是李秀玲的雷区不能碰。

孙子有病但不能说有病,吃药不能说是吃药,要说“喝水”,不能提与有病吃药相关的词,不能说任何她孙子不好的话。

眼看着邻居家一天天健康茁壮成长的小明涵,她的心态慢慢失衡,从喜欢、羡慕到生气,嫉妒。

小明涵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孙子,为什么自己的孙子比起别人差了那么多。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是人类最普遍和最原始的情绪。

但嫉妒心和因嫉妒而产生的破坏行动有着天壤之别,嫉妒但不用暴力和不道德的手段攻击别人就是一个善良和值得敬佩的人。

但显然李秀玲并没有控制住自己情绪,反而是嫉妒之心犹如一条毒奢侵占了她的思想,以至于在后来演变成:她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要。

她彻底失去了理智,嫉妒使得她憎恨给她带来明亮和温暖的火光。

小明涵的奶奶在事发后深深自责,为什么要去洗澡呢,为什么没有看紧孩子。

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范,即使躲过了今天,李秀玲一天没有消除害人的念头,小明涵就时刻面临着危险。

嫉妒的李奶奶早有预谋

嫉妒是一种恨,是一种迫害的倾向,而且通常包含着疯狂在内。嫉妒心蔓延的李秀玲早在事发前半个月,已经在着手蓄意谋害。

一次和孙子玩耍,玩具掉进了自家的窨井中,这个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地方,爱干净的李秀玲还特意给收拾了一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已经开始对小明涵的蓄意谋害。

细思极恐,一边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亲切的喊着李奶奶;一边是虎视眈眈,磨刀霍霍的李秀玲,幼子何其无辜,竟要为别人的嫉妒买单。

不仅预谋在前,李秀玲还在事发后多次掩盖真相。

首先是制造假象,在谋害之后故意将小明涵的鞋子和玩耍的棍子拿到胡同口。

伪造成被孩子被人贩子拐走的假象,误导警察破案的方向,与至于在之后的一星期之内,警察的重点在盘查村内可疑人员、可疑车辆。

小明涵的妈妈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希望人贩子不要伤害她的孩子,自己愿意做人质把孩子换过来。

其次是掩盖真相,事发后她先是毁掉证据烧了那件勒死小明涵的小褂,还很有心的找了些旧衣服包裹住尸体,并覆盖上土以掩盖气味来躲过警犬的搜寻。

最后还能做到混淆视听,面对警察的一次次询问她冷静的不正常,非常配合。

只要有问题就会回答,而且还留下鳄鱼的眼泪,很”真情“地说着小明涵的聪明、懂事,会喊自己李奶奶,很希望警察能早日找到小明涵。

看到小明涵的家人因为失去孩子痛不欲生,李秀玲的心里想必是得意极了。

在嫉妒心重的人心里,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她快乐了吧。

因为嫉妒小明涵的健康、聪明,她心生怨恨,继而产生恶毒的想法。一步错、步步错,李秀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恶魔。

恶魔的李奶奶伸出了手

2015年7月8日这原本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有暴雨来临的征兆,但这可挡不住小明涵想要出去玩的心。

奶奶正在洗澡,但想着孙子向来懂事只会在院子里和家门口玩耍,不会跑远就答应了,可谁知这竟然成了她和孙子最后的对话。

洗澡完毕的奶奶在家门口找不见小明涵,却在胡同口看到了他出门之前穿的大鞋子,整整齐齐的放在地上,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立马喊回了爷爷、爸爸、妈妈挨家挨户寻找,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能去哪里呢?可一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小明涵的踪迹。

这个时候的小明涵已经被藏尸在窨井中,短短几分钟便是从生到死,阴阳相隔。

这个时候的始作俑者李秀玲却在假惺惺地帮助邻居寻找孩子。

就在不久之前小明涵独自前往李秀玲家中玩耍,这让她立马产生了恶毒的想法。

她骗小明涵说要玩当医生的游戏,孩子顺从地躺了下来,可谁知等待他的却是残忍的杀害。

李秀玲先是直接用手掐住了孩子的脖子,见并没有效果,然后又用衣服勒。

期间小明涵反抗,她迟疑了一下,但因为害怕孩子回去跟大人说,手上不由自住地加大了力气,一直到看到孩子没有了动静这才松手。

丧心病狂的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李秀玲的儿媳、孙子孙女都在家,即使有可能事情败露,她仍然选择铤而走险,嫉妒已经完全腐蚀了她。

她对手无寸铁,毫无招架之力的稚子伸出了恶魔之手。这一刻的她,是一个魔鬼。

嫉妒使人发狂,李秀玲在对小明涵谋害之时可曾想过,这还是个不到5岁的孩子。

刚才还在亲切的喊她奶奶,他懵懂的眼神里满是疑问和恐惧,同样有孙子的他,怎么就下得了手。

忏悔的李奶奶被判死刑

审判席上李秀玲悔不当初,她说自己不奢望小明涵一家人的原谅,希望如果有来世,一定会加倍疼爱小明涵。

说着她留下悔恨的泪水。她说:她错了。但那个活泼可爱、聪明懂事的小明涵已经回不来了。

嫉妒是一剂毒药终能让好友翻脸,彼此都会受到伤害,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点和丑陋的一面。

法律不相信眼泪,2016年10月李秀玲被依法执行死刑。

宣判认为:被告人李秀玲犯罪手法残忍,社会影响比较恶劣,不予以从轻处罚,据此判处死刑。

因为李秀玲的嫉妒心,她的孙子失去了疼爱他的奶奶,小明涵的奶奶张九莲失去了她最疼爱的小孙子。

曾经要好的两家反目成仇,落锁离家,再也不见。

结语

李秀玲最后的结果也是大快人心。

嫉妒之心乃人之常情,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但不能被它蒙蔽了双眼,轻则蛮横无理,抑郁寡欢;重则伤人害己。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依德曾说:“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憎恨和妒忌。”

或者还可以平常心对待事物,相信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行动让自己做的更好,用眼睛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守的平常心,来去皆自如。

希望之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各位家长也要好好保护孩子。

1 阅读:354
评论列表
  • 2023-08-28 14:54

    65岁换一个5岁的,不亏了。幸好不是男人,不然肯定要做恐怖活动。

  • 2023-08-28 10:22

    枪毙都便宜她了,应该凌迟!

十里巷

简介:十里小巷深,香飘万里远。